查看原文
其他

和马岩松一起逛 MAD 建筑事务所,请大数据推给不爱坐班的人

🍁 乌云装扮者 2022-11-04

© CreatAR Images

 海口云洞图书馆


在就算略有疲态也会被人理解的当下,由马岩松、党群和早野洋介带领的 MAD 建筑事务所的脚步反而更矫健了。


近期完工的衢州体育场,与自然地景融合,远看仿佛也是一座山丘。整体建成后,衢州体育公园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覆土建筑群。


© CreatAR Images

 衢州体育场


2021 年还带来了海口云洞图书馆、嘉兴火车站和被称赞为“最美”的北京百子湾公租房。


© 田方方

 北京百子湾公租房


丹佛“垂直峡谷”、洛杉矶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鹿特丹 FENIX 移民美术馆、阿那亚云中心、中国爱乐乐团音乐厅......也都正在施工中。


 丹佛“垂直峡谷”

 鹿特丹 FENIX 移民美术馆


这些分布于世界各地、风格鲜明、形式自由的建筑设计,不仅正在或即将被人们以各种方式使用,更是一种无需明说的抽象宣言——有关如何用建筑去塑造未来,去让人和自然对话。


但,MAD 的北京办公室,却从没离开过东四胡同区


2004 年,MAD 建筑事务所创立于北京。如今,它在洛杉矶和罗马分别设有办公室,北京办公室则因团队快速扩建而从板桥南巷搬到了马路对面的文创产业园。


当你把目光对焦在眼前这座灰色豆腐块大楼,第一反应可能会是:MAD 的办公室不该是在如此普通的大楼里。但直到电梯“叮”一声在八楼打开,你还没越过那扇玻璃门,想法就变了。



过去几年,传统的工作模式被颠覆。居家、远程甚至游牧办公皆被证实可行,年轻人热热闹闹在家里布置办公角,甚至恨不得能将“办公室”装进背包,再把朝九晚五的通勤生活彻底扔进垃圾桶。


与此同时,人们又重新意识到办公室存在的必要性


除了增进人与人间的真实接触与交流、提供多多少少的归属感、并帮助划清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界限,一间理想的办公室更可贵在于,它应是为“催生创造”而设计的——这是家或其他场域通常不具备的功能。


听起来有些抽象,但在 MAD 办公室里,你能看到更为具体的、对这一功能的实现:健康旺盛的植物、建筑模型和填满窗户的北京天际线……



有马岩松作为一日“导览”,我们拜访了这间世界知名建筑事务所的总部。


但在这个风光无限的专题中,你不仅能够看到办公室的样貌——我们还记录了和马工、MAD 其他合伙人甚至正在办公的同事的交流。


因此也再次确认了,一间办公室之于工作的重要,它不仅是工作线程的汇聚点,更是让灵感和创意发生质变的圣地。


PREVIEW

登上 MAD 位于东四的超大天台,面对京城天际线。

MAD 办公室独家导览,以及建筑师们的涂鸦问卷!

向马岩松提问:办公室如何让建筑师们保持创造力?



/

360 度的北京天际线


在马工的建议下,我们抵达 MAD 办公室后的第一件事,是顺着贯穿三层的楼梯直奔 9 层天台,看看 360 度没有遮挡与死角的北京天际线



决定搬家后,四处踩点的马工一行人站在这个天台上,看到故宫、景山和 CBD,就决定先忍受办公区层高的不理想,安家于此。


加建了围栏保障安全,还铺上千挑万选出来的轻量红砖,颇有点致敬美国建筑师路易·卡恩的意思。



对于每天工作在此的建筑师来说,没有比天台更能让人一扫疲惫的休息区了。大家往沙发或是藤椅上一窝,阳光和风扑面而来,玩手机或是喝点东西,进行短暂、舒适的充电。


天气好时,办公室还会在 9 层开派对。就着傍晚的风和霞云进行对话,那场面光想想就会嫉妒。



不过,如果实在忙到没有心情(对于 MAD 的建筑师们这也许也常见),在 7 层与 8 层的办公区,得益于全空间打通与大量开窗的设计,北京城景观的不同截面变身为装饰画,让建筑师随时会被自己需要的城市温柔瞬间包围



尤其是两面墙采光的模型室。各种大小、材料的模型展示着 MAD 在设计上的一次次火花;“本尊”已经或正在世界各个角落扎下根脉,而它们在这个明亮通透的房间里紧挨着彼此,和窗外的景色时而产生对比、时而融为一体——说模型室是一家建筑事务所的灵魂毫不为过。



从“梦露大厦”中间望出去,是横平竖直、绿树夹着四合院的老北京。


 “梦露大厦”让 MAD 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大型建筑设计权的中国设计事务所


“北京是我的迪士尼乐园”,马工曾在《鱼缸》一书里这样写。


让所有建筑师随时观测这个乐园的千变万化,浪漫一点说是激发大家的想象力;更实际去说,它既有利于工作质量,更能优化个人体验。唯有时刻“看见城市”,才能发现城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建筑。


这间办公室,是 MAD 在游乐园里建下的观景台。



/

像家一样


不过,360 度的天际线还是过于——奢侈了。翻遍北京,也很难再找出另一个可以与之媲美的存在。


但,MAD 花在办公室上的心机,还体现在更多相对低调的特质上。


就拿整体风格来说,相比于 MAD 向全世界输出的建筑设计,它的办公室显得过于简约——甚至,乍一看没什么特别设计,只有大片的白墙与绿植。



这是合伙人们的故意为之。太多刻意的设计会抢夺建筑师们的注意力,干脆以“舒适和轻松”为仅有的重建理念。


能像家一样”。


关于如何去设计整个办公室,马工对负责新办公室装修的傅工,下了这样一个宽泛的委托。但作为通常与“工作、加班和压力”绑定在一起的办公室,想要让人呆得住,其实是件很困难的事。



MAD 首先在空间上做到了最大化的打开


租下这里时,它还是传统的格子间办公室,光是打通整个空间并把拆掉的垃圾运走,就花了足足几个月(和很多钱)。一边拆一边改设计图,最后的结果是内部空间几乎没有门(除了厕所),就连偶尔需要一定密闭性的会议室都选择用门帘来完成隔断。


绿植身后就是不设置门的会议室


最令人困扰的层高不够,则用增建天窗、大改管道和大量使用落地灯进行照明来解决。


 天窗让办公室全天保持明亮


工位区被绿植、模型和开放式小休息厅一分为二。小吧台很方便于把图纸摊开供大家交流,也会摆满饮料和下午茶。


工位空间同样被“打开”。为避免上一个办公室最后因为容纳太多人而出现“手摸手画图”的窘境,如今的工位单侧边长将近 6 米,但只坐 3 位建筑师(亲眼目睹一个桌位前坐下了四位同事在讨论方案)。



其次,办公室的“其他功能”必须齐全


餐厅、茶水间、健身房、淋浴室、3D 打印间、阅览室全都有配备。讲座厅边摆着台球桌,食堂里有钢琴,书架旁和绿植集中的地方就一定有桌椅,露台另一侧的阳光玻璃房可以供大家小憩。



以及,摆在 7 层会议室门口的跑步机和按摩椅,广受欢迎。(?)



因为空间够大,MAD 的办公室还兼具“停车棚”功能。“价格不菲”到停路边有风险的自行车四处散落,这能让建筑师们在上班时安心不少。



最后,用绿植填满空间,有益空气与视力。


一眼望去,觉得建筑师们在“森林里工作”MAD 的景观设计师用尽可能多的绿植种类,在室内空间打造出了“丛林的感觉”。仙人掌、龟背竹、琴叶榕和更多一时间叫不上名字的植物高低错落,在不会妨碍建筑师们画图的任何角落里积极生长。



绿植集中的角落,像花园一般滋养着办公室。经景观设计师介绍,其中设计了不同的行走路线,是供同事们穿梭,在哪怕几秒的时间内获得“趣味体验”。



不过,能让办公室“感觉像家”的终极诀窍,也许要数没有“老板工位”这一点了。


马工到办公室的时候会四处游走于各个项目,于是没再给自己留一张桌子。硬要说的话,8 层会议室里的黑色沙发便是他停留最久的角落了。



MAD × DACLODPRESS




我们向 MAD 的建筑师们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既欢迎大声赞美办公室并表达喜爱之情,也鼓励他们唱唱反调(建议仅供老板们参考)。


关于整个办公室最能让人感到轻松、快乐的地方,有人说是自己的工位:



有人说是别人的工位(嗯很合理的理由):



但,出场频次最高的,还数天台:



那么,MAD 办公室最特别在哪里呢?


有人情味,比如每个月会给过生日的同事们集体庆祝(但这位主人公的表情......):



大家还可以一起愉快吃吃喝喝(根据画面猜的):



又绿又亮也是特点:



总结一下就是:



但,如果一定要提个建议......



最后,在大家的心里,MAD 的办公室是这样的




/

肉垫、骨椅和鱼缸



转一圈回到前台,我们才看到这只名声在外的鱼缸——曾参加过 2004 年北京建筑双年展、也是广泛意义上 MAD 第一个“作品”的鱼缸。


刚成立 MAD 时,马工从街边带回来几只金鱼。它们一开始住在塑料垃圾桶里,但对于建筑事务所来说,这样简陋的生存环境显然“有点说不过去”。于是他们架起两台摄像机,观测了一番金鱼在方空间的运动轨迹,惊喜发现它们“更喜欢表面”。分帧数字化处理后,这个有着更多表面、软边界和空间复杂性的宝贝鱼缸诞生了。它不是圈住小鱼供人玩赏的容器,而是可以赋予“生活尊严感”的家


鱼缸不大,但 MAD 一直以来做建筑的基本设计理论和方法,都用上了。



而建筑师们对日常生活的思考、审美、趣味和想象力,在整个办公室的具体呈现,不止鱼缸一份。


各个角落里摆着风格虽不统一、但又各自好看的家具。大师经典款不可少。比如瑞典建筑师 Pierre Jeanneret 的昌迪加尔椅、丹麦设计师 Ib Kofod Larsen 的贝壳椅、意大利家具设计师 Roberto Lazzeroni 的 Bice 休闲椅......


 昌迪加尔椅

 贝壳椅


有很难找到第二份的中古家具。



也有 MAD 自己的家具作品。肉垫地毯(Niku Rug)是马工在 2015 年为原研哉发起策划的“设计:为了爱犬”展览设计的手工线毯,专为拉布拉多犬考虑,因为它们天性喜欢吃肉。


顺便提句,MAD 也是欢迎大家带狗带猫来上班的宠物友好型办公室



2018 年与意大利家具设计先锋品牌 Sawaya & Moroni 合作的骨椅也摆了几把。它参考骨骼结构,即是坐上去可以和身体和谐共处的家具,也是可以单独呼吸生长的雕塑作品。



这把需要问过主人才能明白它“出现在 MAD 办公室有深意”的老椅子,是傅工在施工现场捡回来的“垃圾”。傅工给它配了个宜家坐垫,还叫它“科长椅”。



再或者,不知道本应在街上拉风,如今却寂寞停在露台的“鲨鱼车”能不能算家具?


 据说为了把“鲨鱼车”运上露台,还动用了吊车


如果说在办公室添置中古家具和有趣装置,多少还是“合伙人层面”的意思,那么建筑师们的桌面则是更能以小见大去感受 MAD 趣味日常的小窗口。


在桌面上我们种草回来不少实用玩具(比如水獭管道和解压青蛙)......以及保健品。



发现口香糖原来是种可以咀嚼的灵感来源:



有人极繁:



也就必有人极简:



有人动用 3D 打印技术做猫窝。撸猫不问真假,心里爽到就好。



副合伙人傅工的桌面上,有超可爱的 mini 版鱼缸(可以找找看),和用来观看石头纹理的老式放大镜。



合伙人党工的桌面上,有很多以不同姿态进行纠缠的胖小人,这是一个哲学家的漫画雕塑,也有 3D 打印的。



她还向我们兴奋展示了最新从工地带回来的“战利品”,两个乍一看会以为是金属但实际上是木制的链接元件。“这是中国的智慧”,所以不忍看其沦落至垃圾堆,就把它们摆在了自己的桌面上。



把可以激发灵感的事物放在触手可及之处——这是我们逛完 MAD 办公室学到的一课。


而至于到底什么是可以激发灵感的东西,我们决定先问问鱼缸主人、肉垫和骨椅的设计者、同时也是 MAD 创始人马工对这间办公室的想法。


MA YANSONG × DACLODPRESS

Q&A

MAD 如何通过办公室的设计去鼓励同事们的创造? 


MAD 办公室有一个特点,就是我并没有给自己设置办公室,也没有自己的办公桌,因为有时候“位置”会代表很多东西。MAD 设计的建筑都是开放、平等、自由的,我希望我们的工作环境也能表达这个概念,没有等级之分。我来办公室就是跟团队开会,所以会议室就是我的办公室。


改造现在的办公室时,我们就是“能拆的全拆光”,没有隔间和隔断,全部打开,只留下纯结构,MAD 以前的办公室也是这样的,目的也是为了打造最大化共享的空间。


用三个词形容 MAD 北京办公室? 


开放、自由、平等。


最满意现在办公室的哪个部分? 


办公室的天台。身在北京老城,我们把本不可上人的屋顶改造成了可上人的平台。站在天台上,远眺可以看到从西山到东边 CBD 的全景;近处则是环绕的四合院,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的生活场景。时间仿佛被压缩了,城市的远近历史被同时呈现出来,这对建筑师理解城市是十分重要的。天空、自然、周边的环境、光线都能给我们灵感。


在你看来,为什么打造一个理想的办公室,对于 MAD 来说如此重要?


MAD 以前的办公室没有这么高,午休时我们就找一座高楼,寻找一种放松的感觉,然后思考一些事情。这种稍微摆脱现实的状态是很重要的,我希望能把这种感受跟办公环境结合在一起。



对于职业就是为人们打造实体空间的建筑师来说,自己工作、生活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如此重要。


曾经问过一位建筑师朋友,关于建筑师们会需要什么样的办公室,得到的回答非常实际,“电脑设备好就行了”。这其中当然包含着一个被简化过的玩笑。


不过,我们在拜访 MAD 办公室的过程中,在同样问题上得到了一个哪怕没有面面俱到、也足够具有参启发性与魅力的答案——


不要只把它当作一个承载工作过程与结果的功能性场所,而是可以发生令人激动的创造的场域。



于是,模型是过往旅途的纪念品,植物制造着新鲜空气,家具抚慰着身体。最重要的是,让使用空间的人感到舒适、轻松、自在——无论是用通透的空间、天窗洒进的阳光、还是 360 度的天际线。


建筑师们在这里每日相见,交换想法;这些想法在同一个空间里不断生发、演变,一部分变成土壤,发酵出营养,成为下一次创造的前提。


另一部分,最终变成了能带给他人自由感的、真实的建筑。

监制:乌云

作者:玛鯊   摄影版式:Andy

采访:玛鯊、Moon  感谢:雪籽儿

那些你以为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可能是假的

编辑部的 1000 天挑战,带来一份“旧的”物质清单

被做成 Emoji 的那朵蘑菇,是最有文化的一种蘑菇

再不读书,你拿什么抵抗现实 |阅读推荐

上海逛街指南里找不到,一家水果店的日与夜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关于人文、旅行、审美的微博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