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众号、实体杂志和实习编辑的招募
作为订阅号的乌云装扮者,过去一年经历了与荒野气象台订阅号的合并,以及“个人创作”到团队制作的转型。(前情提要)新的订阅号重点关注城市生活、文化艺术、品牌价值和可持续话题。正是为了保证内容的稳定输出、协调同事的稿件质量,我搁置规律的写作,重新担任编辑的角色。
准确地说,是假装成新媒体编辑的纸媒编辑。
通常我让同事把稿件打印出来,我们对着打印出来的稿子修改,而不是在 Word 或者 Pages 的文档中。
这不是徒有形式感的操作方式。当稿件被打印成一张张 A4 纸大小的时候,长期从事新媒体编辑的同事,也渐渐意识到:平时自己写的稿子竟然这么长。并且,当阅读顺序不再是自上而下、不是依靠手指滑动,而是翻阅几张纸、几个块状文档,大家会意识到文章的结构常常过于混乱或是薄弱。
公众号的阅读方式,让很多文本变成了瀑布式的,失去了结构感。为了连贯的阅读体验,我们有时候会忽略文章的首尾呼应、会减少描述和修辞,会变得直接、直给,作者也很难从写作中获得乐趣。
尽管读者没有必要在阅读时体会编者的用心,但编辑自身的职业性,必定要求一种完善的后台工作。
并不是说我自己有多么厉害、能够熟练地把新人教育成优秀的媒体从业者,实际上,几乎每位同事都要加入编辑过程、累积经验。
我们一定程度上是个成长型的团队,包括插画师在内,90% 是从实习生转正的。希望团队的成长性和转正率,可以打破“招实习生是为了获得廉价劳动力”的说法。
至少在这间大望路的办公室里,我们的实习生并非(只)是短暂地体验生活,而是有明确的、正式成为合作伙伴的意向。
暂时不招兼职,暂时不招异地或在线实习。要肉身和灵魂同时出现在北京大望路的办公室里,否则不算真的实习,算 OOTD 九宫图小记者暗访报道“在位于北京 SKP 旁的小众媒体公司打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我在大望路的两个办公室里工作过。第一个是杂志编辑部,第二个是新媒体,二者间隔了六年。
工作地点重返这一地区,对我来说更像是朝传统价值靠拢。不仅在地理上离杂志公司更近(虽然各个杂志公司的新媒体业绩早就超过了杂志),我们的常规业务也已经涉及给品牌制作印刷杂志。
有很大概率,我们今年还要启动一个和城市有关的 MOOK 项目,也就是公开发行的出版物的制作。
每周,除了例行选题会,还有“评刊会”,定期分享印刷杂志中的选题和内容。
翻开杂志,看到更多的图片拍摄创意;看到同一页面中不同的字体、字体大小、字体的间距、字体的粗细;看到并不拉拢的标题,因为它不期待你急于“点开”;看到静止的图文内容并非只有一种呈现形式……
能够让评刊会持续下去的前提,就是办公室里确实有很多杂志。我们从三里屯最小的书店 Jetlag Books 订阅的杂志,超过 100 种,每月更新。除了杂志,还有来自出版社、各地朋友寄来的书,渐渐充满原本空置的书架。
说起来实在令人羞愧,因为办公室从最初的 798 搬到慈云寺、从慈云寺搬到东直门、从东直门搬到三里屯、从三里屯搬到大望路后,我才想起来,要搭建一个属于“乌云装扮者”的媒体资料库。
甚至给这间办公室起了个名字,叫 OPEN COFFICE(开放编集室),并为它制作了一份报纸,作为使用说明书。
开放,意味着包括杂志在内的媒体资料可以和到访的客人共享;COFFICE 则是个已有的概念,即咖啡馆和办公室的混合体。当然,这不是一个真正的咖啡馆,也并非真实的营业场所。
作为招募说明,也许大部分人更关心的是薪资。在此我还是引用自己此前的说法:
薪资根据具体能力和效率发放。不能和大厂相比,曾经有前同事觉得薪资跟同龄人相比没有竞争力而离职了,我觉得很合理,后来我自己做了一些内部的调整,就是基于稿件质量和流量的奖励和激励。
除了现金,隐含的奖励之一是,基于乌云装扮者对于旅行和城市内容的偏好(当然,本质是因为我们认为“迷人的内容要发生在现场”),我们的同事会有更多外出差旅的机会。
得益于全球旅行的逐步恢复,其他国家的内容需求也会增多。
你可能会问,那是工作,算什么奖励?也许我们对工作的理解不一样。我一直认为在广阔世界中获得新的体验,都是工作甚至生活的奖励。有时候,我们甚至要靠这些并非实物的奖励,去支撑自己在艰难的时刻继续工作,继续生活。
考虑到工作经验和公司相关保险的覆盖范围,实习生应该不会被安排差旅。
最后提一下客户内容的制作。
客户内容(软文、广告)是公号赖以生存的条件之一。关于客户内容,我们有三个基本制作理念:
1、任何跟客户有关的稿子,都不应该仅理解为给客户的“答卷”,而是“客户给了个选题、我们做给读者看”,所以必须认清文章的目标受众仍然是读者;
2、我们的内容并非为带货而产生,这并不是团队的能力所在,更非当下微信公号平台的长处,因此,应该把更多的精力,用来把品牌的故事讲清楚,成为讲述品牌故事的人;
3、但能够“讲故事”作为一种非常基础的能力,却在这个时代过于欠缺,除了写作者的能力不足,还有可能因为当下的“物料”来源往往是通稿,因此我们的工作目标之一,就是想办法和最好的品牌方建立更长期的关系,这有助于我们持续了解品牌的历史和动态,幸运的话,我们可以加入更多的创意和互动激励,再和读者分享。
总之,这和我们从前在杂志的工作方法过于相像,就在 ChatGPT 成为全球热门话题的时刻,我们仍然是个传统的内容团队。
由于我们在内容制作上已经形成了团队协作的氛围,因此我也有必要提醒各位朋友:“乌云装扮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人。
如果你是一位长期读者,会发现公号的简介已经变了:
生活、思考、漂移,依然相信地球村。
这句话无限接近了我进入媒体时的愿景,那就是借助我们的分享,更多人将选择成为地球村的一份子。
今年,我们的目标是做得比过去更好。欢迎你的加入!
常用招聘网站上有更具体的招聘信息,搜索公号名就能找到。但如果你希望简历先被我本人先看到,可以对应以下简易版岗位介绍、准备简历。
一、实习编辑
对在校时期的专业无要求,但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功底、组稿能力;熟悉新媒体后台使用;能辅助翻译英文资料;基础的摄影/拍摄/设计工作;对不限于旅行/设计/艺术/杂志/生活方式的领域有广泛兴趣;加分项是有设计/视觉项目/视频作品经验;
实习生需要坐班,根据参与内容的具体情况,在实习工资的基础上还有交通补贴;
工作地点:北京朝阳区大望路;
二、美术编辑
能够独立完成微信公号、印刷杂志的排版;具备新媒体或印刷海报、字体设计、美化方案(PPT)的能力;相关媒体经验不低于一年,不超过三年;
工作地点:北京朝阳区大望路;
三、杂志编辑
目前仅招聘专题编辑,请务必拥有杂志专题编辑工作经验,此经验不超过三年;(原因,高情商:发掘新人;低情商:可能招不起。)
自 2018 年起,我们已经开展印刷杂志的创意和制作。不仅作为策划团队帮助时尚杂志创刊,同时也为品牌制作出版物。
杂志编辑是“乌云装扮者”创始团队的“本命”,也会是我们作为内容团队在 2023 年持续下去的核心业务之一。目前,我们正在和出版社协商公开发行的城市主题出版物,同时也和多个熟悉的商业品牌探讨定制印刷内容的形式。
这会是创造更丰富的纸质内容的一年。为此我们特别需要有纸质杂志经验的伙伴加入,除了杂志编辑的基本功(阅读、采编、策划、制片、审美等),同样重要的是,即便在 2023 年,依然认可杂志的时代价值。
工作地点:北京朝阳区大望路;
简历投递邮箱:
给我本人:strawland@qq.com
给公司招聘专用邮箱:hr@daclod.com
关于简历的补充:
1、邮件标题中请写明意向岗位和姓名,邮件正文请写明期待薪资;
2、给我本人发邮件,可能没有回复,如果有合适的简历,我会直接转给相关的同事推进。有两个原因,第一,简历多,时间上回不过来,以前尝试回复,但是对方会追问“为什么”,后来就不敢了,处理方式就是在发招聘的时候提前感谢、说明;第二,简历自身的问题,比如很多简历不符合硬性要求,我要求“有编辑相关职业经历”,结果有正文里第一段就写“虽然我没有过经验,但我有热情和兴趣”,其实这种热情并不打动人;比如简历附件有 50M、100M 甚至更大,通常就不太会打开。
提前感谢每一份投简历的人,也感谢各位的推荐和分享。☁️
乌云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