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是奢侈品电商最需要“编辑内容”的时刻?
● 电商网站 SSENSE 每年都会发布长篇“趋势报告”
冷知识:好好做内容,有助于让你在残酷的商业竞争里存活下来。
过去一整年,我们听到的时尚电商或者奢侈品电商的相关新闻,都不太悦耳。
曾经人们耳熟能详的 Matchesfashion(现已更名为 Matches)被收购后仅仅两个月,就宣布进入破产程序。如今点进 Matches 官网,见不到从前琳琅满目的商品,空荡荡的页面只会将你导向另一个奢侈品电商网站 FLANNELS。
因为奢侈品市场放缓、管理成本高昂,Farfetch 的市值在 2023 年下降了 82%,整体状况在今年四月被韩国电商集团 Coupang 收购后才得到缓解。
除此之外,赫赫有名的 Yoox-NET-A-PORTER 正在逐步退出中国市场。
造成这场“风暴”最重要的原因,除了逐渐放缓脚步的奢侈品市场,还在于:购物的方式已经变了。
一方面,大大小小的品牌都在力推自己独立的官方网站和销售渠道,以求和消费者建立直接的联系,而不再依赖电商平台的订货;另一方面,疫情过去后,实体零售空间越来越受重视,品牌们前所未有地意识到了“体验式购物”的意义。
● 许多奢侈品电商,如 Mytheresa(上)和 SSENSE(下)都开设了实体店铺,为消费者提供更全面的购物体验
即使大环境如此,仍有幸存者留了下来:德国奢侈品电商 Mytheresa 报告盈利稳步增长,而以“能够立即订购秀场服装”为特色的 MODA Operandi,以及每个年轻时装迷都不会陌生的 SSENSE,也均实现了正增长。
在运营成本、利润、管理、融资这些因素之外,我们必须承认一件事:网站和商场一样,也有好逛和不好逛之分。网站能让人的视线停留越久,将“读者”转化为“顾客”的可能性就会高出几分。
这些幸存下来的奢侈品电商有一个共同点:都在好好做内容。
🛒
最近被业界频频赞扬的一个时装专题佳作,正是出自 SSENSE 的策划团队之手。
这是 SSENSE 为自己打造的婚纱系列(SSENSE Bridal)所创作的特别策划:这是 SSENSE“编辑”出的一份非传统婚礼着装清单,包含 17 位新兴设计师的 100 多件单品。
而为了展示这些商品,SSENSE 找来了八对真实情侣,为他们拍摄时装片,并记录他们的故事——这和时尚杂志的编辑们操作一个大专题的方式相差无几。
不要惊讶,SSENSE 从近十年前,就开始做这件事了:2015 年,创始人 Rami Atallah 邀请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时尚杂志之一《032c》的主编 Joerg Koch 来担任 SSENSE 的总编辑。
因此,点进 SSENSE 官网首页时,扑面而来的并非新上架的商品或促销信息,而是——出乎意料严肃而制作精良的时尚内容。
你会看到充满奇思妙想的时装大片,或者翔实的时装和文化评论,而商品的购买链接只是谦逊地藏在照片的图注里。
SSENSE 上的文章,几乎都是由专业的时尚记者、时尚评论人来撰写,而非市场部的营销人员;不会明晃晃地展示任何爆款单品,而是任由它隐藏在背景之中,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 SSENSE 拍摄的 Troye Sivan
当时,负责 SSENSE 网站设计的 Eric Hu 觉得这个决定“并不符合商业逻辑”。但 Atallah 的决定打动了他:“他坚持认为,即使你没有钱,也应该在逛 SSENSE 时有所收获。”
这个决策背后,是 Atallah 将 SSENSE 打造成一个“文化先锋”的决心——也构成了它与其他奢侈品电商的决定性区别。
● SSENSE 官网上的文化专栏:从独立书店导览,到影评和书评
据《纽约时报》报道,Interview 杂志的市场总监 Alexa Lanza 就经常把 SSENSE 当成一个“研究工具”:“他们在选角、灯光和造型上,都拥有相当独特的眼光,而这对顾客来说并不会过头,你仍然能清楚地看出一件衣服穿在人身上会是什么样子。”
● SSENSE 的商品展示照片
Joerg Koch 在刚入职时曾提议用以产品为中心的方式做内容创意,这也是大部分品牌推动销量的做法。但 Atallah 仍然更加偏爱故事、采访和特稿,他相信:与推销产品相比,与读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才是更长期、更真诚的方式。
而在 2018 年的一份报道中,Atallah 骄傲地宣布:整个平台 29% 的收入,都来自 SSENSE 的读者。
这真是一个好故事。坚持自己觉得正确的事,然后得到了回报。
🛒
NET-A-PORTER 曾经是“奢侈品电商内容”的先驱。毕竟,创始人 Natalie Massenet 曾经是 WWD 和 Tatler 的时尚记者,而在 2000 年 NET-A-PORTER 的网站面世时,就以线上杂志的方式呈现。
它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购物概念:消费者能够直接用鼠标点击一张杂志大片中的衣服,加入购物车,然后下单,等待收货。
2014 年,NET-A-PORTER 还推出了真正的印刷杂志《PORTER》,每两个月出版一期。最特别的一点在于,按照杂志页首的教程下载 NET-A-PORTER 的 App 之后,打开摄像头,拍摄任意杂志页面,手机中就会跳出购买链接。
● 第一期 PORTER MAGAZINE
● 用 App 和 PORTER 纸质版杂志互动的方式 @ DIGIDAY
在 2015 年左右,除了印刷杂志以外,NET-A-PORTER 还运营着一个在线的数字目录 The Edit。从内容上看,它更接近一个时尚博客:品牌会向它投放广告,它推荐的也并不全是 NET-A-PORTER 的在售商品。
在鼎盛时期,The Edit 的编辑团队可以完全独立于电商运作,而广告投放量几乎和当时的 Vogue 不相上下。
2018 年,The Edit 改版,和 PORTER 杂志合并成为在线杂志 PORTER Edit,仍然在网站上保持以双月频率更新封面故事,并且增加了每日更新的时尚和美妆趋势报道。
与 SSENSE 更严肃、更先锋的内容相比,PORTER 的数字内容则更加轻盈,也更贴近“购物目录” 的样子。譬如,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是英国模特 Georgia Palmer 展示应景的度假泳装穿搭,每组大片旁就会贴心地配上单品的购买链接。
但即使将商品放在如此明显的位置,也并不影响整个专题文字、照片和创意的专业度和完整性。内容和商业,难道不会成为一组矛盾吗?
在《032c》的一次采访中,NET-A-PORTER 的创始人Natalie Massenet 已经亲口回答过这个问题:
“这种假设的前提是,‘因为你们是做生意的,所以所有可信度和真实性都荡然无存。’ 从一开始,每个人就会说:‘你们的杂志内容只会写你们卖的东西,所以没有编辑可信度!’”
她接着说,“但实际上的逻辑是这样的:我们只会采购我们真正喜欢、并且无论如何也会写的东西,然后我们确保所有消费者都能理解这一点。”
● 接受《032c》采访的 Natalie Massenet
🛒
从时尚杂志里网罗人才,曾经是零售商们的标准操作。2011 年,《W》杂志的创刊创意总监 Dennis Freedman 离开杂志,加入了纽约的 Barneys 百货,职位仍然是创意总监。
● Dennis Freedman
Freedman 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请当时时尚界和艺术界都炙手可热的摄影师 Juergen Teller 来拍摄当季的男装目录,并制作成 Barneys 季刊,发放给美国的忠实客户们。
在 2011 年至 2016 年间,只是为了拍摄“商场季刊”这样的目的,Freedman 和 Teller 跑遍了巴拿马城、法兰克福、特拉维夫、雅典,甚至也去了戛纳电影节和巴塞尔艺术展。
然而,在 Barneys 当时首席执行官 Mark Lee 离职后,2017 年,Freedman 被解雇,两年之后,纽约的 Barneys 也在经营了将近一个世纪之后,陷入破产。
然而,这份“品牌季刊”却在今天成为了最令人向往的时尚文献之一,也让 Barneys 在那段时间内,拥有了真正的时尚权威——不是简单地告诉人们该穿什么、该买什么,而是传达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视角。
这虽然不再是电商的故事,却拥有警醒的作用:或许有一天,商业模式会失灵,但那些真正的好作品却会被人牢牢记住、想方设法留存下来。
🛒
从品牌杂志逐渐回潮,到电商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这背后的趋势在于:分析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时候,不再只将他们按照年龄、性别、城市这样的抽象数字划分,而是将他们看成真正生活着、思考着的个体。
然后就会发现:或许促销折扣是刺激人们掏出钱包最重要的手段,但想要赢得一个愿意欣赏你的理念、会细水长流地关注和信任着品牌的朋友,仍旧需要“内容”的存在。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像社交媒体上拥有完美笑容、只晒身材和穿搭的博主,当然会拥有数不清的点赞和留言,但最终拥有影响力的,恐怕仍旧是那些愿意为自己的内容付出精力、时间和心血的创作者们。(至少我们是这样希望的!)
即使在这个时代,人们几乎不再谈及内容对生意的重要性,我们仍然希望,那些依靠真正扎实的内容和创意获得成功的公司,能够再多一些——给这个残酷的商业世界一点信心吧!☁️
① The Sensibility of SSENSE, New York Times
② SSENSE's Billion-Dollar Ambitions:More Than a Hype, Business of Fashion
③Luxury E-Commerce: Who's Surviving and Why, Business of Fashion
④ Joerg Koch Defies Content-Commerce Orthodoxy, Business of Fashion
⑤ Net-A-Porter’s NATALIE MASSENET: “I wanted to call my website ‘What’s New, Pussycat?’”, 032C
⑥ 'It always felt like an exciting school trip', System Magazine
撰文:Lili 版式:Lili
瓶子里装着巴黎的空气,盒子里装着米兰的普拉达
为了“从阳光中捕捉月亮的碎片”,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百年大展”?
日本人悄悄复兴了报纸广告
Monocle发布2024全球宜居城市榜单,美好生活的标准一直在变化
战胜地心引力,也要变得更美
100+ 爱北京的全新理由,由荒野气象出品的《气象万千城市指南:北京》,讲述的是属于“更新中的”北京故事。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