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拥有怎样的能力,オ能到大公司就职?


作者 | 小红拖拉机   编辑 | 求职百科

来源 | 知乎



大厂之大,一在业务盘子大,二在人才群体大。


大家熟知大厂偏爱名校毕业生,背后其实是招聘效率问题。考虑到社招和内部推荐等渠道,学校不出众也有机会进大厂,在招聘网站搜搜简历就能发现,大厂普通学校毕业生多得是。


反过来,即便名校毕业生也不一定各个都管用,每个大厂都会有自己的人才模型,名校毕业生也得匹配才能进。


相比此前一味追求教育背景和能力,大厂也越来越关注候选人深层次的性格特质,挖掘人才冰山下的素质,比如候选人的自学意识、主动性和目标导向。




1
自学意识



刚才讲过,大厂业务盘子大,业务触角多,在VUCA 的时代,步子哪怕慢半拍,都可能就被竞争对手赶超,按在地上摩擦。


因此大厂会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对效率和机会更迫切追求,一方面保持对外部新方法、新技术的开放性,另一个是对新业务的敏感性,拥抱变化,不断变革。


这种情况下,想要培养体系完整、发展通道顺畅,在知识、科技密集型产业很难做到。


技术与知识每天都在爆发性增长,没有哪个人、哪个机构,能够及时掌握领域内所有的新知识、新技术。


学习与成长,更少完全依赖于培训体系,而是在工作中遇到新问题,思考、搜索、应用、内化的解决问题模式中学习成长的。


比如,大厂的管培生就是一个赛马机制,给予较长的跨部门轮岗学习期,也是给人力和业务部门充分的观察期。



跨部门轮岗期间,面对的众多岗位大多是专业知识盲区。


有自我学习意识的人,会把新的问题看成积极挑战,解决问题同事,更关注问题背后的规律,及与其他业务的相关性,从而触类旁通,掌握一系列问题的本质。


所以有这种开放的自我学习意识的人,不会等着投喂,而会像海绵一样学习基于业务、产品、市场的各类知识,短短时间让自己成为业务专家。


在变化如此快的时代,也不要指望专家是个铁帽子,只有持续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才能不被后浪拍死。


自学意识重要,但还要学会利用组织内的学习资源,参加公司培训项目,公司内部开发的知识,往往更具系统性和针对性。


比如吉利控股集团,与其说起是一家汽车集团、倒不如说是一个教育集团。疯狂热衷于非营利性教育事业的吉利,至今已建设包括吉利学院、三亚学院等9所民办高校,在校学生超5万人。


而内部的吉利企业大学,在全国自建十大核心校区,有3000+名内训师和 6000+门课程,除技术与操作等专业学院,还有领导力、文化传播学院等20所学院,满足多序列和各层级的人才培养需求。


来看一组数据:


2019年度,吉利企业大学开展现场培训23000余场;“吉时学”线上学习系统有精品课程2000门,月活突破65000人。


你说说,大厂员工对学习和提升的热情有多高。


吉利「雁系列」人才培养体系


之所以大厂的人对学习有如此高热情,是因为参加课程,不仅有机会深入了解业务,还能结识更多专家。


可能大家不知道的一点是,许多大厂会从在线学习平台上调取员工学习数据,作为人才选拔时的参考依据。


有课程都不学,还能说自己有学习意识?




2
主动性



大厂人才群体大,却也发愁难以激发庞大群体中每个人的动力。


传统的管理认为绩效是管出来的,知识型社会,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知识的小宇宙,韦伯的科层制(bureaucracy)管理已不敷使用。


连德鲁克也说过,知识型员工坐那儿到底是真忙还是装的,老板也分辨不出来。


不过对优秀的人才来说,时间成本是最大的成本,不出成绩就是浪费生命,所以一直在主动打鸡血,见到问题就建言,看到机会就行动,职业发展的得很快。


但人才也是相对的,很多人因为大公司的层级和制度所限制,这些人该如何激活呢?


这点上,小厂往往更有优势,组织扁平、文化开放,组织更有活力,员工感受到的内在激励更足,冲劲更大。


所以新时代,大厂也在向创业公司与互联网公司学如何赋能。


今年就有大厂接二连三推行去头衔化的政策,你们不要叫我老总老板,喊我熊大、二狗、张三丰。


比如吉利也已经在内部推广花名抢注系统,员工在尊重版权与公序前提下,可以抢注自己的「吉呼」称号,届时,通讯录也将被四大名著、金庸武侠、中日美漫画人物英雄榜霸占。


想要的职场氛围


看透问题本质的我们,应该知道公司是希望让管理文化更简单、平等、开放,营造创新、变革与自主的工作氛围。


所以,当下之际,不是赶快给自己注册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就算抢注了令狐冲,工作上默默无闻也不会升职更快。


作为普通员工,我们应该看到变革中的机会:


对于能做的,识别机会,主动行动,用改善的实际效果,体现自我的价值,老板你看我的成果!


对于看到的,仔细考量,制定方案,积极建言(employee voice),争取让组织采纳并实施。其实也没啥,老板,这是我应该做的~


你说到时候,职业发展舍你其谁?




3
目标导向



大厂的工作具有更高的战略协同和效率品质要求,就是要求员工从更深层次和更高视野对问题的关注,我们称之为目标导向,也可以叫战略导向。


这是因为大厂经历了与对手无数次博弈和厮杀,凭借正确的战略方向、高效的运营效率,保持了领域的竞争优势。


所以对战略和效率有高标准要求。


战略的意义在于整合组织目标,增强组织协同作战能力,让整个公司形成一种声音、合成一股力量、聚焦一个目标。


这要求员工能突破岗位和部门的窠臼,以更高、更远的视野,把工作的目标嵌入到公司发展的蓝图上,知道为了公司目标,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


那些在关键时刻,能清晰说出公司三大战略和N项行动的同学,肯定会被大老板记在心上的。


还有问题的深度。


与普通人纠结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目标导向的人更关注问题背后的真实客户、真实需求,所以在接受新任务时,他们往往会提出一系列问题。


因为任务背后,往往不止一个客户,每位利益相关方都是客户,另外客户说的需求也未必是真实需求。


所以很多任务,往往是经验主义形成的解决方案,看着正确,却偏离真实需求。


比如,调研发现员工的福利满意度低,就增加福利项目和预算。殊不知,花再多钱,发的福利匹配不对需求,拿到手里没感知,才是根本问题。


那些关注问题背后的真实需求的人,往往花更多时间研究问题,用更高效的时间解决问题。


对号入座一下,你够目标导向吗?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

  1. 最全的领导座次安排:年底筹办会议、签约、宴请、乘车、照相再也不用愁(实用干货)

  2. 我的公务员同学,太现实了!

  3. 湖南800名高中生被清退分流到职高:半数中国孩子等不到高考改变命运

  4. 官场微小说:回 归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