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8岁以后,我再也没为工作拼过命

何川 央企大秘 就业与创业 2024-04-12

马上就要过年了,我问我的朋友们,来年的打算时,他们的答案非常一致:


“拼命工作呗,还能怎么办?”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觉得非常可惜。

我北漂8年,创业6年,公司估值从2亿到3亿,员工越来越多,经常有人私下问我:

怎么才能让工资再高点儿?
为什么都2021年了,你一点也不着急?

我说:

咱俩的思维方式不一样。

你总是想拼命工作,去赚更高的工资,这想法虽然没问题,但没什么实用价值。


我问你:

让工资更高是多高?
比现在高1万?还是高2万?

你大概率会说“越高越好”,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你只是在告诫自己,要一直拼命工作。


但是,拼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站在一个过来人的角度,我建议你,不管是工作还是个人成长,一定要设立清晰的目标。

比如:

我要在2021年6月之前,薪水至少增长50%。


你或许会质疑:就今年这情况,不失业就不错了,还想涨工资?

我要再提醒你一件事:


有调查显示,每155个本科生中,就有一个年薪百万的人。

如果你认为,自己不可能拿到高薪,建议你关闭这篇文章。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比别人差,配得上更高的薪资,那么今天这篇文章,一定会让你醍醐灌顶。

我为什么这么肯定?

因为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没什么高人指导,都是我一个人摸爬滚打走出来的。我的成长经历,更适合咱们普通职场人。

 我出生于吉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大学毕业,我月薪2000元,2年后涨到6500元;又过2年,拿到25000元offer;毕业6年,我创办公司,现在身价超过2亿,亲手培养出年薪百万的90后副总裁。

对于升职加薪,我不但亲身经历,更帮助别人实现过。


从28岁创业至今,我再也没为工作拼过命。而且,我也不建议你工作太拼命。

因为我深知,一个人的工资高低,根本不取决于拼命工作,而是正确的职场逻辑。

你好,我叫何川,今年34岁。接下来的内容,只要你坚持读完,一定会影响你一生。


决定你职业发展上限的
不是努力
而是这个底层逻辑


很多人工作10年都不明白:

一个人的管理对象,就是他的直属领导。

“管理”好直属领导,好过你摸爬滚打干十年。

只要你懂得这一点,一定能快速拉开你和别人的距离。

就像2年前,我招了两位年龄相仿、同期入职、能力不相上下的员工:

小七和雪晴。


小七认为,领导的存在,就是为了发号施令,安排任务。


因此,她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会硬着头皮想办法。她怕自己一旦求助,上司会觉得她能力不行。


可作为一个经验、资源有限的普通员工,她再拼命,也没办法完成目标。

相反,在雪晴看来,直属领导就是自己最大的资源。

有一次,快到月底,团队KPI还没完成,整个团队都很焦虑,但都故作镇定,没人向上汇报。包括小七,也认为自己应该主动克服困难。

但雪晴,给我发了一条微信:

老板:

我们这个月销售额距离目标还差30万,我梳理了潜在的目标客户,A、B、C这3家还有预算,有很大概率能达成合作。

但我手头没有他们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所以求助您,是否认识这3家公司的高层,帮我们牵个线,我们进一步对接?


看到这样的求助信息,我很欣慰。


因为雪晴懂得向上争取资源,懂得向上管理,这是相当难得的品质。

其实,上级领导最怕的不是麻烦,而是你根本完不成目标,却不告诉他。

下属的业绩,就是领导的业绩。领导帮助下属,就是帮助自己。

所以,我立马给雪晴介绍了目标客户的对接人。后来,她快速推进工作,带领商务部门顺利完成了当月的收入目标。

半年后,我提拔雪晴做商务团队负责人,基本工资加上业绩提成,实际收入涨了3倍。

而小七,依然还是一位基层员工,经常加班到崩溃。更重要的是,她至今也没给我发过任何一条求助信息。


你现在明白了吗?拉开小七和雪晴工作差距的,只是她们对“上级领导”的不同认知。


雪晴很早就明白了至关重要的一点:管理的本质不是权力和头衔,而是资源的争取与调配。

当你学会了资源的争取与调配,你随时随地都是一个管理者,不需要任何名头,也能发挥领导作用。

就像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直属领导,才是你最该管的人。


从月薪2000元到身价超过2亿
我把职业成长的秘诀
全部分享给你


你好,我是何川。

 职场上大大小小的问题,我都经历过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创办的 “插座学院”,最新估值超过3亿。作为一名85后草根创业者,我的个人身价超过了2亿。

职场上一路走来,每个人都会经历很多选择。你经历的,我也都经历过。

2008年,我大学毕业,在吉林省政府的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月薪2000元。

我好歹也是「985大学」毕业,但那时,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每天都对前途感到迷茫。干了两年,我决定先离开长春,到深圳去闯一闯。

 我在深圳华润时的工位

在深圳工作2年,我又一次面临职业选择:是拿25000元月薪,去央企做文职?还是接受15000元月薪,去当时发展快速的明星创业公司「正和岛」?

我敢肯定,你问10个人,有8个人会选择月薪25000元进央企。毕竟,每个月在一线城市多赚1万块钱,谁不心动?
但我,依然选择了后者。

因为我相信,选择大于努力。一个人想要更快成长,必须不断接近更优秀的人。和更多优秀的人在一起,一定会让你事半功倍。

事实证明,我是对的。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
  1. 11年前的春运妈妈,30年前的大眼睛女孩,后来的她们发生了同样的故事...
  2. 一分钟搞懂中国金融机构体系!
  3. 海底捞董事长:我做那么多亲情化举动,却输给一个吧台小姑娘
  4. “我当了10年活佛,骗财10亿,骗色8人”:为什么越低端的骗局,越多人上当?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