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0岁,我辞职出家了

无房、无车、无事业、无存款。无害、无为、无欲,也无梦。

 

你中了几条?

 

在日本,这群人叫“社畜”“平成废物”。在韩国,他们叫“七抛世代”,抛弃恋爱、结婚、生子、人际关系、买房、梦想和希望。在中国,他们的新称呼叫“打工人”。

 

△地铁站打盹的日本上班族(2017年)

 

东亚三国手牵手,Hard模式一起走。年轻人再不信“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只想“永远躺平,永远有气无力”。


以前喝着可口可乐,穿着职业装也能发自内心地期待明天。

 

 △可口可乐广告里的日本年轻人(1987年)

 

现在:我肥宅,我快乐。

 

△《百元之恋》剧照

 

但做废物真的有那么容易?多少人在网上喊着“我不想努力了”,现实中还不是吭哧吭哧上班过日子。

 

在三十岁的那一年,日本社畜野野村馨也开始了他的第101次纠结。是做一个逃离社会的“悲剧英雄”,还是继续在上班下班的循环里麻木至死?

 

他选择了掐断这份纠结,先辞职,然后立刻出家。一年的起起伏伏,最后都被写入《云水一年:永平寺修行记》这本书中。

 


1

到了三十岁,就不能逃避吗?


在三十岁的关口摆出“失败者”的姿态,无论如何,都不是东亚社会认可的人生选择。

 

你可以去寺庙打卡游览,可以烧香拜佛求姻缘,但是剃度出家?绝对是不够成熟的表现。哪怕是《三十而已》里的王漫妮最后出国留学,也要被说过于傻气。

 

社会认可的标准人生是,好的大学,好的第一份工作,在合适的时间节点走入婚姻,每一步都踩得稳妥。如果能在二十八岁的时候实现财务自由,那最好不过。


 △字节跳动程序员28岁财富自由,提前退休(2020年)

 

如果以上路径全都没走通,也不要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做个没有存在感、不添麻烦、不另类的普通人就好了。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三十岁辞职又出家的野野村馨,免不了担心往后的人生会不会以“悲剧”收场。离开家人,告别恋人,断掉一切熟悉的关系,从世俗中消失。怎么看都觉得像社会性死亡。

 

是自己的问题吗?太脆弱,太无能,抗压能力太差?

 

虽然大学时有过大而无当的理想,整天思考“活着的意义”这样自以为是的问题,也借着短暂的旅行,过过所谓向往的生活,但参加工作之后,就静悄悄压下所有不安分,成了积极拥抱社会的年轻人。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做了许多年努力的社畜,没出过什么大错。挺住了好多小风小浪,在工作和生活中间找着“我平衡得还不错”的微小幻觉。

然而当物欲和成功欲都渐渐衰退,明白金钱永远都累积不到满意的程度,明白工作无法带来绝对的满足感,那些从来没有得到过答案的疑问,就随着年龄的增长再次涌现。

 

会永远这么忙碌吗?“像坏掉的齿轮一样空转。”日复一日,循环几万次。在摩登都市里,除了作为一个小小的零件忙碌,我真正拥有的,又还剩下什么呢?

 

这是野野村馨三十岁的困惑,也是他迫切要放弃的人生。



2

逃避不可耻,但一定会爽吗?


如果你以为他是要去过《朝五晚九:帅气和尚爱上我》里面的日子,对不起,请先回到现实。

 

△《朝五晚九:帅气和尚爱上我》剧照

 

去了深山里将近八百年传承不断的永平寺,对社会生活失望的野野村馨,以为终于可以过上风光宣传片里那种云水寂静、大隐于世、再不用管KPI的佛系日子,结果发现他跑错了地方。

 

这可是乔布斯都向往的东方禅地啊。

 

为什么现实却如此狼狈呢?脱下贴身的西式服装,穿上松垮的僧袍,在凌晨三点半起床,开始一天满满的日程。

 

△《请回答1988》剧照

 

敲钟。大钟小钟敲法不同,敲多少次、用什么力度敲,早晚分别怎么敲,穿什么衣服敲……一切都要从头学起;

 

念经。洗脸念,刷牙念,吃饭念,剃头念,洗澡念,上厕所也要念。熟读并背诵全文的恐惧再次袭来;

 

坐禅。一动不动坐到双脚没有知觉,坐到意识模糊,坐到放弃所有思考。膝盖酸痛,腿断了都要继续坐下去;

 

打扫。春天捡树枝,夏天除草,秋天清落叶,冬天铲雪……每天早上拿着毛巾,在偌大的伽蓝里来回擦地板,擦到两腿发抖,全身流汗。

 

△《最终幻想女孩》剧照

 

直到在每晚半小时的反省会上报告完自己的错误,才算结束一天。九点钟准备入睡,然后等待凌晨三点半的开枕铃再次响起。

 

没有累到极致就去吃一顿大餐的解决方式,只有没完没了的白饭和汤汤水水;也不能听歌追剧聊八卦来疏解情绪,消磨时间,更没有如约而至的周末用来睡懒觉和放空大脑。

 

在一种几近原始的生活中,和一群年轻人一起,学习一套新的生存法则。记忆力衰退,体力匮乏,年龄天花板……都成了阻碍。当别人轻松地记住所有内容,比自己更快地适应这个小型社会,被训斥、被淘汰、被赶出山门的压力,像魔咒一样笼罩全身。


“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自己已经三十岁这件事感到如此不安。”

 

这一切和现实究竟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逃离了主流,居然还要活得如此励志?


永平寺的第一个夜晚,以为终于告别忙碌的野野村馨在内心哀嚎:“这样的生活到底能带给我什么?”



3

生活不在别处,生活就在当下


是啊,生活到底是什么?换个地方继续受苦吗?

 

许多日本影视剧里,主角遇到迷茫期就给自己放个假,假期结束后就找到自我重启人生。《悠长假期》里是收获爱情,《小森林》里是充盈的自给自足,《风平浪静的闲暇》里是热情的人际关系。当下失去的,总有办法在另一个地方得到补偿。

 

△《小森林·冬春篇》剧照

 

但在《云水一年》中,抛掉“过去紧抓不放的学历、地位、名誉、财产”之后,个人欲望压低到只剩用餐、排泄、洗脸、刷牙、睡觉之后,并没有新鲜的力量注入进来。

 

规矩到僵硬的日常,稀缺的自由,都在逼迫人不断思考。人活着,真的需要那么多东西吗?可是如果什么都没有了,所谓“生活”,又到底是什么呢?

 

当梅雨远离、夏季来临,冬天上山的野野村馨终于习惯了永平寺的修行。习惯每天的敲钟念经坐禅打扫,习惯只能保证饿不死的饮食、永远睡不够的觉,也习惯一平方榻榻米的私人空间以及没有多余杂念的自己。

 

在将近八百年的时间里,永平寺的生活一直如此。在短短的一年里,从冬天到夏天到冬天再次来临,永平寺的生活也从来没有为自己改变过。


△《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剧照

 

当生活确定了不会一天天变好,人能怎么办呢?

 

野野村馨选择了接受。习惯这里的不适,也习惯那些馈赠:没有了电力带来的暖气,第一次意识到天然的阳光的温暖有多珍贵。以前是饿了就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现在吃一口少一口,每一口满足都得来不易。

 

坐禅带来的疼痛一直都在。但只要一意坐下去,那种与周边的幽暗合而为一的沉静就会包裹全身。走在回廊上看到外面的枫叶由淡转浓,天气真好,也会自内心涌起一股念头:啊,还是再撑一下吧。

 

在《云水一年》的前半部分,我们读到的几乎都是野野村馨反复的自我怀疑:不断在内心考量出家的利弊得失,也担心着未来人生的出路。但到了后半部分,这样短暂而又实实在在的愉悦,就开始充塞整个篇章。

 

△《云水一年》实拍

永平寺当然是个“鬼地方”,比起世俗社会,甚至并不逊色。“再不愿知道也要让你看透自己的无能,再不想知道也要让你将人类的丑恶看够。”

 

但也是这个鬼地方,让人看到自己的极限,看到人为了活着,可以激发出多少勇气。以及活着,又会有多少不期而遇的改变和惊喜发生。

 

一年期满,野野村馨选择了下山。

 

起初是为了逃离,来到深山里的古寺。后来他明白,一个内心无法自洽、无法满足于当下的人,即使到了云水间,也找不到他要的平静。

 

当他终于接受了自己,接受自己每天的生活就是重复、单调且平凡,而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享受当下的分分秒秒,他像上山时抛弃一切一样,一身轻盈地,重回现实。




《云水一年》
[日]野野村馨 著

吴继文 译

“这样的生活到底能带给我什么?

一年来去,一无所求的练习

在传承八百年的永平寺

找寻肯定过去的勇气

收获活在当下的喜悦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
  1. 海底捞一段偷拍视频流出,曝光人生残酷真相:我们这辈子,到底在为谁打工?
  2. 深圳前隐形首富:神秘发家史曝光,真正的“资本大鳄”!
  3. 那个被11所美国名校拒绝的中国高考状元,11年后打脸了所有嘲讽应试教育的人
  4. 离职前哪些细节一定要做好?否则职业生涯受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