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群上不了热搜的年轻人,撕开了社会最大的偏见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桌子的生活观 Author 桌子先生


一张聚焦于生活里的智慧、温暖的桌子

 

世间最大的不公,是偏见。


最近,有网友投稿说自己整个学生时代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但自从步入社会,一切都变了。


每月6千的工资,远不如职高毕业的同学,以往天天逃课的男同学月入四五万,职高毕业的表姐做销售月入2W+……


“高学历就应该高工资,低学历就应该低工资”的偏见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抱怨的背后似乎在说:以往低人一等的职高生,进入社会后怎么会比自己这个本科生还要厉害?这显然不科学。


在世人眼中,职高生=没前途,他们处于学历底层,进入社会,也应该不如那些读过普高、大学的同龄人。


图片来源@《微光之下》

在老一辈的观念中,“读职高就不是好孩子”的观念更是根深蒂固。
清明节,众多远房亲戚来家里做客,话家常时,一个表嫂抱怨自己刚上了高中的女儿菁菁天天跟读职高的同学混在一块,“连个普高都考不上,菁菁都跟着她学坏了。”

在很多人的价值观中,正常的学历链条就应该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好一点研究生,学历越高越厉害。
而职高只不过是不入流的“旁门左道”、“末端教育”、“断头教育”。一旦进入职高,“抽烟”、“喝酒”、“谈恋爱”、“颓废”等隐形标签随之而来。

这些偏见犹如一座座大山,压得一众年轻人喘不过来气,也抬不起头。

偏见与自卑

实际上,职业高中是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的中等学校,这里的学生不仅要学习高中的知识,还要学习相关的技能。

他们毕业后,同样可以通过参加高职考试,进入大学。

与普通高中培养学习型人才一样,职高培养的是社会技术性人才,本质上都是在为祖国培养栋梁,无高低贵贱之分。

但是,社会难以消除的偏见令这些年轻人一次又一次感受到自卑带来的痛苦。

图片来源@《微光之下》
 
社交平台上,有不少人分享自己读职高之后的感受:

读了职高之后,发现父母的腰更弯了,到哪里都抬不起头,尤其是过年的时候,最怕亲戚问孩子在哪个学校读书。

中学好到恨不得穿一条裤子的朋友,读了普高后也慢慢疏远了。有时候感觉职高就像是一种罪,时刻提醒你不如别人,又摆脱不掉;

记得有次帮一个在路上晕倒的大叔打了120,后来大叔的家人问我是哪个学校的,咬着牙没说。

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

救人一命带来的荣誉感都难以压制住别人知道我是职高生带来的那种自卑感,那种嫌弃的目光到现在都让我如芒在背;

上职高的第一年,有次路过校长办公室,不小心听到校长骂他自己的孩子:“读什么职高,一辈子没出息,你给老子出国去,花再多钱我都供你。”

当时心里五味杂陈,觉得我们这类人被时代行了黥刑,“职高”两个字就像是脸上的刺青,可能一辈子都洗不掉。
 
学历≠失败

职高院校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地方,而从职高院校毕业的学生却成为了时代中庞大而又渺小的群体,他们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无处不在。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共有学校1.02万所,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487.28万人;

2019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1.01万所,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493.47万人……

毕业后的他们部分选择继续高考,试图摆脱职高人的身份;

图片来源@《微光之下》

部分则选择直接就业,提前进入到各行业中磨练自我。

据《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2019届高职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职业类是“销售”(9.8%),其后是“建筑工程”(7.8%)、“财务/审计/税务/统计”(7.7%)、“行政/后勤”(7.1%)、“医疗保健/紧急救助”(6.6%)。

几乎每个行业都有职高人的身影,而每一个岗位上的他们都在积极向上、努力进取。
职场上的偏见依然存在,但他们的不认命,让他们丝毫不逊于同龄人。面对生活的刁难,他们不会,也不能“坐以待毙”。

过年,小张在参加聚会的时候,见到好久不联系的同学大鹏,24岁的他现在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总监。

中考后,因为两分与普高失之交臂,考虑到家里条件不好,最终去了职高。

闲聊的时候,谈起他在职高的生活,大鹏感慨地说:“刚进去职高的时候,觉得挺丢人的,那时候连QQ都不敢上,就怕以前的同学问我在哪里上学,所以跟你们也就慢慢断了。”

图片来源@《微光之下》
 
“进学校后,我就参加学生会、竞选班长、加社团等,后来还参加了一个专业演讲比赛,拿了一等奖。那时候,才感觉自己的人生没有那么黑暗。
如果当初顺利考上普高,可能也是会浑浑噩噩地过三年,读职高只不过是尽早去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认清未来要走的路。”

小张印象最深的是他说起这一路走来的感想:
“刚工作的时候,因为学历,我的工资是小组里最低的。但是,只要敢拼、肯付出,当你真的努力朝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奔跑时,环境只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借口。

有时候,命运给你一个低起点,其实就是在给你绝地反击的机会。”

一盘“残局”,接着下还是掀了?

时至今日,或许我们依旧改变不了人们“读职高的都是坏孩子”的偏见,但是,我们能够决定自己人生的走向,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

学历,只是让人们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

有的人在重点高中依旧浑浑噩噩,有的人在职业院校还在努力拼搏。

不被外界的偏见消磨斗志,每一个努力的人,都值得拥抱美好。

图片来源@《微光之下》
 
职高毕业的李正也曾面对人们歧视的目光而无所适从,但现在的他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在县城里买下了第一套房;

曾被生活一拳又一拳地重击的小陈,也想过回到舒适圈,平庸地度过一生,但他选择还生活一
为了实现当店长的目标,小陈每天早出晚归,“人生嘛,已经给你分配了这么一盘残局,那你是下呢,还是把棋盘掀了呢?”

身处微光,依然努力追光的年轻人

职高生只是被忽视的年轻人中的一部分,人们偏见的不止有学历,还有职业、家庭背景,甚至是外貌,等等。

尽管如此,依然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活的出彩,活的明亮。

挣脱世俗的恶意,他们专注在各自的工作、生活中熠熠生辉。

图片来源@《微光之下》
 
想起去年《青你3》中,一首《微微》感动了很多年轻人,彷佛每一句都直戳心底:
微微她很渺小却从不疲倦微微就是我们多少次跌跌撞撞才学会坚强多少次在迷茫之中寻找方向多少次跌倒之后再站起来面对再勇敢去闯

几句词映射出多少人的故事和成长。

还有,豆豆兼职近日的一条宣传片《微光之下》,根据平台探访的真实人物拍摄,首次从被忽视的人群角度展现年轻人的生活态度与状态:

微光之下,他们对这个世界始终报以热情;

也曾有过自我否定,但依旧相信坚持下去,一定会遇到更好的自己;

也曾埋怨命运不公,但依旧愿意为了改变生活,竭尽全力。

这是一群即使身处微光,也依然努力追光的年轻人。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
  1. 有些很普通的人,为什么能大器晚成?
  2. 中科院博士“小作文”刷爆全网:他的世界本无光,他把自己活成了光
  3. 那4个南大的孩子,要是早点看到这封中科院博士的致谢信,或许就不会轻生了吧
  4. 为当上常务副市长,他竟诬告陷害另一候选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