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流水线工人到高薪程序员,逆袭改命,此刻正在中国每个角落发生!


作者 | 王延鹤


中国的年轻人在干什么?答案是大部分都在排队。

一队怀揣着三五百万整夜排队,只为抢一张房票;
一队人刚从十个小时的流水线上下来,又彻夜泡在网吧;
最后的一队,则在文件的字里行间、互联网上寻觅上升的通道,拼了命要让梦想照进现实。

每个时代都是由守成者和奋斗者组成,区分不同时代的是阶层流动的速度与规模。想不被命运和出身所摆弄,都需要比别人更拼,需要一丝捕捉时代浪潮的眼光。

史无前例的创造性破坏

从“三套房”的数据,敏锐者能够一下子把握中国经济时下的脉动。

一线城市楼价罕见领涨全国。均价最贵的深圳一季度成交1.7万套,数量为2010年以来同期最高,1028.5亿的成交额也是新高。

这是真实的楼市温度。任凭“深房理”炒房案如何惊动7部门,千万豪宅仍然是一扫而空,学区房依然高温难降。

同样是一季度,深圳写字楼空置率也是四个一线之首。深圳前海有内地最密集的摩天大楼,也有夜晚最斑驳的窗。

这是商业环境的晴雨表。写字楼租赁的最大客户仍是传统金融业,银行、券商、保险,在P2P爆雷垮台后,被人给予厚望的高端服务业仍在孕育之中。


在“三和大神”云集的深圳龙华,包租婆表示15元一晚的床位不再稀缺,两人拼一张床的工人多了一些。

这是经济升级前夜的躁动与不安。

传统工业区依然在剥削工时,新农民工则早早学会了用脚投票,要么去了待遇更好的地方,要么干脆返回到陌生的家乡寻找新机会。

“世界工厂”悄悄就变了一番模样。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发现,如今工厂流水线智能化、数字化发展非常快,美的生产一台空调的劳动力成本只有人民币10元。

新的时代会伴随着新的不平等。这一点经济学家看得比较透:全球化贸易不平等,资产和财富积累不平等……新技术也会造就不平等。

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一方面在供给端带来商品严重过剩,一方面使大量工人失业,居民购买力下降,没有钱消费过剩商品,市场供需失衡从而引发经济萧条。

一个世纪前,就有经济学家把大萧条原因归于技术进步。甚至政界、科学界如爱因斯坦,都是该理论的支持者。

大萧条之后,1930年美国参议院通过74号决议,要求拆除拨号电话,因为拨号电话让电话接线员失业了。但很快也有人发现,ATM自动取款机发明后,银行柜员的数量不减反增,需要开拓的理财业务更多了。

中国正处于一个新技术变革的时代奇点上。旋转的硬币,总是能让我们在毫厘之间看到社会进化的两面。

如今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正在被人工智能、云、大数据颠覆着——仓储物流公司使用了货运机器人,农田管理用上了无人机,工厂里大机器在变多、工人在减少。人工智能深入了金融交易、医疗诊断、基因研究、智能管理,甚至是艺术创作的领域。

佳士得300万拍卖的AI肖像画 图源:新浪科技

世界经济论坛在《2020未来就业报告》预计,到2025年新技术和人机之间的劳动分工将导致85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也将创造9700万个新的工作岗位。

中国在2020年的“保就业”战疫中,实现了1186万新增就业的任务,超额完成900万的目标。

但制造业仍然在劳动力空缺高位状态,而数字经济充分发挥了创造岗位的作用,像是防疫码、小程序开发、直播电商、客服运营等职能都产生出新职业。从年度报告来看,2020年光是微信的数字生态就衍生出3684万个就业机会。


新技术创造新业态的发展速度是非线性的、指数型的发展。

经济学上管这叫“创造性破坏”,这是改变时代最伟大的力量。

用工荒VS就业难

“月薪一万也招不到工人,只要三四千的大学生一抓一大把。”

这句话能这么火,是因为它推翻了人们旧的常识,并能建立起新的常识。

月薪一万以上的工人,只有两种:

第一种,工种的技能要求高。要么是掌握相当的专业知识、有熟练的经验和技巧,或者是海外派遣。

第二种,收入算上了返费。工厂招工渠道被劳务中介把持,工厂给中介招聘费,中介为了吸引更多工人,会拿出一部分招聘费做返费,现在返费行情基本在10000元以上。

拿三四千薪水的大学生,大有人在也挺正常。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每月2682元)。

这符合了中国几十年来劳动人口变化的大趋势,先是从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入低端制造业,又从低端制造业流入低端服务业。

中国模式迟早要从利用廉价劳动力,转向科技创新、转向高端制造,往价值链上游走。

产业升级的速度不够快,规模不够大,那么大学生拿三四千工资就会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这个过渡时期,阶层分化也会明显加剧。

央行发布《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对贫富鸿沟有精确画像——中国前1%的家庭拥有全社会17.1%的财富,前10%的家庭拥有全社会49%的财富,最底层20%的家庭拥有全社会的财富只有2.3%。

国际劳工组织报告称,2020年疫情爆发后,失业问题困扰全球,对低技能人群的需求大大减少。而平均收入水平却略有上升,原因在于低收入人群大量失业掉出了统计范围。

中国经济的增长极、就业的蓄水池现在变向了哪里?还是只能从最普及的新技术上去找。

据中国信通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8.6%,数字经济增速9.7%,是GDP增速3倍。


数字经济首先改造的是服务业,移动支付、电商、外卖、出行、短视频等平台和企业的出现,发挥了技术的效率。

在这波改造中,不少人赶上了浪潮乘势而起,实现了身份的转变和跃迁。从流水线到写字楼,蜕变成一位程序员,这样的逆袭故事就发生在了温学贵的身上。

温学贵之前是塑料厂的碎料工人,每天在流水线上把边角塑料压碎回收,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很苦很累。而现在,他是一名广州软件公司的程序员,在豪华的写字楼里享受万元月薪。

他曾经的工友们也想改变,但只是从一个厂跳到另一个,也有人想跟他一样去做写字楼里的程序员,但又被“编程”“开发工程师”这样的词眼吓退了。


温学贵也没怎么学过计算机,但他决定去做。他花了2年的时间,通过网上的教育资源,成为了一名开发小程序的程序员。

温学贵的逆袭故事能够成真,除了实打实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难逢的机遇——小程序。对于开发者来说,小程序的开发门槛低,可以更快上手,对于很多像温学贵这样的“转型者”来说,是一条快速通道。

也正因这样的机遇,他的同事里也不都是科班出身,也有从工地搬砖的00后,从电话客服发奋学出来的。

数字经济在中国的崛起过程中,从流水线工人摇身一变成为办公室白领的故事不知凡几。它最大的意义在于,再普通的人也能通过并不困难的努力提升自己的阶层,成为新进生产力的代表。

新的上升通道被打开,新技术就是中国弥合贫富差距的新的依仗。

我,中专学历,能干什么?

中国是数据大国,因为我们有9.89亿网民,占全球网民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超过70%。

数据本身已经是新的生产要素和资产,而掌握数据(资产)的程度,也正在产生新型的数据鸿沟。

图源: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

因此,数字技术需要是普惠性的,它应当是弥合而非再次让鸿沟变得更宽更深。

去年疫情期间,数字经济对于各行业的推动和改造是不可逆的,很多技术和数据因此产生和应用,我们再不会回到疫情前的世界。如今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工业、农业的渗透率达到了40.7%,21%和8.9%。


这使得过去很多无法想象的社会实验正在中国大胆生长,很多屏障和鸿沟正在被跨越。

首先打破的就是知识/学历的障碍。

在数字生态中,学习能力比学历更加重要,很多信息和机会都在网上公开透明,从业的学历门槛大大降低,只要有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有机会找寻商机。

温学贵在成为小程序开发员之前,也只是中专学历。在大湾区,不超过10人的“小作坊”码农团队,已经在近年来开始扎堆出现,这也让那些没有专业学历背景的、潜在的“野生码农”看到了曙光。

在安徽淮北,有一个由退伍军人组成的创业团队,推广二维码支付、推广智慧停车,他们在小县城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不论之前是做什么工作的,随着数字化改造来临,都会经历一个再教育和学习充电的过程,这让一个人的职业生命多了更多变量。

传统产业的诸多壁垒,也在数字化的过程中消解。

在农业上游,无人机耕作、产业贸易平台、加工仓储物流的升级,让农业现代化和集约化在中国加速。

今年政府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要让农民成为一种有尊严的身份,让乡村面貌和这个时代相称,让种地的人也能富裕。

通过微信群、视频号、小程序,就能够实现农产品的销售,很多农民尝到了直播带货对农业的助力。但你能够想象中国的农民,有朝一日能通过卫星管理上千亩农田,靠无人机集约化,发家致富买上了凯迪拉克?

2021 年 3 月,人社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布“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电子数据取证分析师”“智能硬件装调员”等 18 个新职业信息。

从数字生态里生长出了新的产业链,创造新职业。微信小程序等数字化工具的开发、产品、运营等工作机会超过 780 万个,同比增长 45.6%。2020 年初新上线的微信视频号也在视频拍摄、直播带货等方面产生了334 万个就业机会。

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只有数字化技术是最接近平民化、平等化、平权化的一次技术普及,让农民、工人、学生都能迅速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可能性。

小镇江湖,跨越胡焕庸线

中国的大地上有一道无形的地理分界线,将中国的国土面积、人口、经济体量、资源、交通等通通分割成了两个世界,那就是胡焕庸线。

当前来看,数字生态蕴含的就业机会主要还是在胡焕庸线的东侧。目前已经有13个省市的数字经济规模已经突破万亿,北京和上海的数字经济占GDP比例超过50%。


但从增速来看,贵州、重庆、四川、湖南等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迅猛,并且发展出了很多特色产业。


现在在中国,无论繁华的东部都市的小商店,还是偏远的西部乡镇菜市场,微信扫码支付已经成为普遍的交易方式;无论在一线城市的写字楼,还是四五线的居民区,都能享受外卖、电商、送货上门的服务。

三线及以下的城市在数字化生态中有了成为创业就业主动力的工具和土壤,全国首个小程序创新中心就落户湘潭。

如小城镇的云客服、数据标注等产业的发展,利用了地方的人力、电价、租金等优势,承接一线城市互联网企业的外包业务,既推动了地方产业,也促进了一线城市人才的回流。

像黑龙江泰来县、七台河市,河南新乡……已经开始对外主打“云服务小镇”的名片。它们是腾讯、阿里、苏宁……这些平台最重要的后台支持力量。

现在对全国很多开锁师傅来说,湖南衡山就是线上开锁界的“宇宙中心”。衡山锁匠白云师傅曾经被当地保安盯得死死的,不让他贴开锁广告。


他后来学会使用小程序,在线上编织了一张汇聚全国各地开锁师傅的巨网——从湖南长沙到浙江绍兴,从福建福州到成都重庆,只要有各地有开锁需求,白云就坐镇线上统筹安排,让最专业的师傅,在最快的时间内出现在紧急现场。

本地就有产业发展,年轻人不一定要去一线城市就能获得可观的收入,使得人才和年轻消费力能够留在本地,并推动北上广深的人才回到故乡建设,这才能实现良性的循环。

2013年,小树放弃了自己在北京某IT大厂的百万年薪,回到甘肃老家陇中当了一名村官。

他回乡的时候,当地有12个贫困村,贫困人口13504人,他也开通了“村官小树”的视频号,在上面放上自己看望当地老人的视频,向外界展示大山里不为人知的清苦生活。

小树接受1818黄金眼采访

如今他通过策划直播带货,能够将大山里远近闻名的当归、黄芪、党参,和农户养的猪仔销售出去。

他用视频记录了一万多户乡亲的脱贫,小树说,“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把农户的产品卖出去,是我作为村官最主要的做的事,让每个人都燃起对生活的希望,是我做视频号的意义所在。”

腾讯2021年针对农村做了一份问卷调查,超过9成受调查网民希望尽快在农村推广互联网技术。其中,农业生产设施、医疗设施、公共基础生活设施等是农村网民最希望得到数字化、智能化改进的领域。

能让少数人挣钱不算本事,能带动乡镇与大城市接轨,让遍地都可成家立业,才是数字化时代需要的奇迹。

结语

对中国来说,实现全面脱贫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

中国即将攀登高等制造业最陡的一段坡,而中国的农民和工人也要向成为中产阶级而迈进。

从没有一个国家、如此多的人对“共同富裕”这般执着,做过人类历史上最复杂、最多样的社会试验。

如今排列在中国的三条队伍,让人看到了壁垒,也看到了壁垒缝隙的光。

参考资料:
[1].叙事经济学.罗伯特·希勒.中信出版集团[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中国信通院[3].广东小伙在富士康打工三个月,存款超过一万多,结果还是提桶跑路.B站唐仁发现平凡[4].廉价劳动力已成中国最大劣势.郑永年[5].我,中专毕业,除了销售和体力活还能干什么?.边码故事[6].誓要还清历史欠账!中国正式向三大鸿沟发起冲击.智谷趋势[7].人人都是野生码农.边码故事[8].他放弃百万年薪,用视频号记录13504人全脱贫.营长来啦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
  1. 百亿餐饮帝国轰然倒塌!曾比海底捞还牛,如今破产,连商标都卖了,发生了什么?
  2. 熊孩子一脚踢坏“天价屏幕”,面临巨额索赔:这件事真正可怕的地方是什么?
  3. 上班和退休的区别,说太经典了!
  4. 官场微小说:《试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