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学霸张锡峰火了。
他在《超级演说家正青春》里,讲述自己身为农村学子的不易。
这个励志的演讲,却饱受争议。
谈到自己的雄心壮志,张同学用了一句:“我就是一只来自乡下的土猪,也要立志去拱大城市里的白菜”。
瞬间被各路网友狙击。
有人说:教育的目的,除了学知识,还有正三观。张同学的演讲充满狭隘与戾气。
还有人说:敢情你是为了拱城里白菜而读书?
当然,也有人说,“城里白菜”不是特指女孩,还有更好的资源、机会。
这一点,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而我今天想说的,是另一点。
张同学一直强调自己是寒门学子,他说,衡中的考生,他们只是一群穷人家的孩子。
网友@从不毒舌可达鸭说:你本身就是通过资源的堆砌才获得的优势,那么又凭什么在这里以草根自居呢?
张同学到底能不能代表贫寒学子?
翻开张同学的履历,他有很多演讲经历。
高一的一段演讲,就让他出圈了。
那时他还稍显稚嫩,但台风稳健,临场不怵,看得出是个自信阳光的孩子。
十几岁的少年,站在众多人面前,不胆怯,不慌张,知道哪里该情绪爆发,哪里该停顿沉思。一个真正穷苦的,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面对大的舞台,首先表现的不是勇敢,而是胆怯。再看看张同学那句“衡中的考生,只是穷人家的孩子”。衡水中学每年录取分数线在610分左右,满分是650。绝大多数穷苦的孩子,都是从乡村破败小学开始,能考上牛逼的初中,概率很小,一路开挂到衡中,更少之又少。去年7月,衡水第一中学学费标准公布,每学期9360元,这还不包括住宿费和生活费之类的。你算算,3年高中下来,要花多少钱?这是一个穷困家庭能负担得起的吗?把张锡峰当成穷困孩子的代表,就会忽略真正贫寒的人的处境。享受优秀的师资、严格的教学管理,所有的好的资源全部向自己倾斜。从小到大,还要一路甩开同龄人,能做到这几点,早已不是贫苦的家庭能够得上的。冯小刚曾转载过一个短片,讲述大凉山孩子的真实境况。最大的梦想,也不过是去看看动物园,或者去看看大海。原本只是眼疾,可没钱治病,孩子受不了,用手去揉,最终感染,成了永久的失明。对普通人来说轻而易举能实现的东西,却成了他们的奢望。从未离开过大山,更未体会过大山之外的繁华,他们多渴望,现实就多残酷。有的家庭,连拿出学费都是问题。有的孩子,连做作业的时间都没有,因为他要和他们的家人一起,在田里刨食。命运发给他们一手最差的牌。他们最大的梦想,根本不是什么拱“城里的白菜”,也不是追赶富家子弟,只要能给一点甜,就够了。正如一个网友所说:没有去过凉山的,不知道什么叫绝望。没有见过凉山孩子的人,不知道什么叫梦想。他们知道读书能改变命运,然而大多数孩子,等不到这个机会。曾有一个调查,收集了四川两万多名农村中学生的数据,最终发现,农村地区整个中学阶段(初中、高中、职高)辍学率高达63%。早早去工厂打工,或者嫁人生子,几乎是很多孩子既定的道路。很多孩子这一生,不过是沿着父辈的老路走,艰难地生,艰苦地活。《变形计》里的小女孩尚领兄,从小跟75岁的爷爷相依为命。繁重的家务压在她稚嫩的肩上,没有经济来源的她,根本无力继续学业。她辍学了,出去打工了,嫁给一个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了。再次听到她的消息时,这个小姑娘丢下刚出生的孩子,在贫病交加中离世,年仅19岁。住过茅房、租过猪圈,四面漏风时,就用编织袋围起空洞的窗口。在一家水电站,他每天基本不睡觉,连续十几个小时上班,就为了凑学费。因为太累,直接从百米高空坠落,幸好有安全措施才保住一命。下了晚自习,他就去捡废品,天微微亮才回,继续回去上课。第一年高考,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加上生病,刘秀祥落榜了。直到后来,他跪求一位校长,才重新拥有了读书的机会,才有了后来他考上大学,造福家乡的故事。在过去十几年中,有任何一刻,他如果犹豫一点,退缩一点,一切都会不一样。命运的泥沼张开巨大的口,等着丧失斗志的人沉没,只有最勇敢的人,才能爬出来。他唯一该感谢的,是从未放弃过的自己,是即使双脚鲜血淋漓,也没有停下脚步的自己。家庭无法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甚至还会成为他们的拖累。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要被迫着过一种极为贫苦的生活。大多数孩子没能坚持读书,因为,在贫苦的家庭,活下去,是比学习更为紧迫的事。只有少数坚持下来,用苦读、用比别人多百倍千倍的努力,才站上了普通孩子的起点。张桂梅创立的华坪女高,那里的学生都是来自山区的孩子。每天5点,张桂梅准时叫醒孩子们,那时,整座大山都还在沉睡。多年后,那些曾经差一点辍学,被迫接受嫁人生子命运的孩子,有的进了厦大,有的考了武大。我记得林万东,2019年,他以713分考取清华大学。父亲丧失劳动能力,姐姐上大学,弟弟念高一,沉重的负担全在瘦小的妈妈身上。舍不得在学校买饭吃,他就带着白米饭,就着咸菜解决一顿。没有钱补习,就只有打题海战。可他连买试卷,都只能向收废品的大爷买二手的。只是,在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来时,他还在工地搬砖凑学费。正如林万东说的:唯有自强不息,我们的未来才有无限可能。对穷苦的孩子来说,想要改变命运,想摆脱贫困向上走,唯一能靠的,真的只有自己。有句话说得对: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苦要自己一口一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脱胎换骨,除此之外没有捷径。农村地区的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而且还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所完全享受不到的。出生穷苦的孩子,想要改变命运,比我们想象的难多了。你必须要承认,时至今日,高考仍然是很多贫苦孩子上升的唯一通道。当城里的孩子可以学习特长拉开差距,寒门的学生只有一条路:纪录片《高三》里,班主任王景春曾说过,读书是不会读死人的,你拿出半条命来读就可以了。镜头掠过,所有同学都在题海中奋战,课桌上高高垒起的,不仅是试卷,还有他们走出寒门的期望。不要去嘲笑那些穷苦的孩子是小镇做题家,他们只是一群想要改变命运的孩子。也许,他们毕生的努力,也只能达到富家孩子的起跑线,即使努力一圈也还是平凡,至少,他们没有囿于贫困,看过了更大的世界。十年后,有记者回访当年纪录片里的同学,他们想知道,这么多年过去,学生们还相信读书改变命运吗?他们有一部分,是真的通过读书改变了贫苦的命运,也有人,真的因为不读书,而过上了更为艰难的生活。曾经一个战壕的孩子们,最终,因为读书,命运出现巨大分野。对寒门学子来说,如果你觉得读书苦,那你去看看世界的路。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的人生在罗马,有的人能坐飞机去,有的人,只能一步一个脚印,靠自己走出来。作家陈岚说:对寒门学子来说,我们必须做得更好,才能实现阶层的流动。愿你们合上笔盖那一刻,有武士将刀收回剑鞘般的骄傲。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中国农村中学调查:辍学率竟然高达63%!》
2021中国大学排名发布
2021中国就业市场的新变化:机遇、挑战及对策
北大扫地僧“火”了
微小说:举荐还是不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