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破“富不过三代”的怪圈,这个家族企业如何传承133年?

来源:陆家嘴金融 综合

2021年7月26日,李锦记的第三代传人、集团主席李文达离世,享年91岁。


图片来源:李锦记中国官方微博

从1972年接手李锦记,带领公司从负资产成为数千亿资产的“酱料王国”,李文达被称为香港“蚝油大王”,身家174亿美元。


以蚝油而闻名的李锦记,已经发展133年了。


作为家族企业传承的第三代,李文达15岁开始帮忙照料家族生意,19岁在澳门拥有六家工厂,24岁遵从父命正式加入李锦记,42岁出任集团主席,李文达苦心经营40余年,成功将李锦记从一家仅20人左右的酱料工厂,发展成为家喻户晓的中式酱料王国,产品销售至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李锦记的事业已经延续到了第四代与第五代,而且并没有因为李文达的离世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对于华人家族企业的传承而言,李锦记具有极强的样本和借鉴意义。


一瓶蚝油传承133年


在福布斯2021中国香港富豪榜上,李文达以174亿美元的财富排在第六位,前面依次为李嘉诚、李兆基、郑家纯、杨建文和林惠英、吕志和。


李文达离世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深切哀悼:“李文达是成功商人与杰出工业家,将承传的祖业发展为一家家喻户晓的中式酱料王国,产品销售至全球,成就卓越。”


但是,虽然李锦记的产品家喻户晓,但外界对李文达家族却知之不多。这是因为,这个香港富豪家族向来低调,闷声发大财,坚持企业不上市,不向资本低头。


李锦记始于李文达的祖父李锦裳,他意外地发明了蚝油。


李锦裳是广东省新会县七堡乡涌沥村人,早年间,为躲避恶霸欺压,他逃到了珠海南水,在当地煮蚝卖,以维持生计。一次,李锦裳在煮蚝的时候,由于煮的时间过长,竟忽然闻到了一股浓郁的香味,揭开锅盖一看,只见一层厚厚的浓汁沉在锅底,入口一尝,鲜美无比。


李锦记的第一锅蚝油,也是中国食品业的第一锅蚝油,就这样诞生了。


1888年,李锦裳在南水创立李锦记,正式开售蚝油。生意刚步入正轨之际,一场火灾烧毁了蚝油庄,于是,李锦裳举家迁往商贸活跃的澳门,从头开始他的蚝油事业。


李锦裳去世后,三个儿子李兆荣、李兆登和李兆南商量了一下,又将总部迁到了香港。



李兆南有两个儿子,李文达、李文乐。1972年,李文达作为李锦记第三代领导人,正式接手家业。李锦记最大的发展,就是在李文达手里。也因此,他被称为“蚝油大王”。


海外市场在李兆南时期就已开拓,在李文达时期迎来了发展的高潮。


李文达继承家业的同年,恰逢尼克松访华,中方赠予了对方贵重的礼物——作为友谊大使的大熊猫“玲玲”和“兴兴”,它们乘专机抵达了华盛顿国家动物园。这个事件在美国引起了轰动,开馆第一个月,参观者就多达100余万人。


这时,李文达嗅到了商机。他推出了“熊猫牌”蚝油,并将其定位为平价产品,进一步打开了海外市场。


问题很快也出现了:过度依靠代理商——金山庄。


当时,李锦记是通过金山庄将蚝油销往美国。李文达发现,依靠金山庄已弊大于利:金山庄要抽成,直接影响到了产品价格和李锦记的利润;金山庄只是代理商,不会竭力为李锦记促销;李锦记与顾客之间隔着金山庄,使得公司无法及时获得客户的反馈,或者反馈不准确。


为了解除这种受制于人的困境,李文达亲赴美国,去见杂货铺和餐馆的老板们。他想的是,把自家的产品直接卖给这些老板们,以这种方式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网络,进而控制货品售价。


小店资金不多,对新产品必然会有迟疑。李文达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这些小店的老板们欣然接受。颇具生意头脑的李文达想出了一招——“赊销寄售”,即“先货后款”。


果然,“熊猫蚝油”成了抢手货。


李文达接手时,李锦记还是传统的作坊式生产模式,管理也十分落后和保守。在他手里的几十年,从研发生产,到营销渠道,再到管理与传承,李锦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李锦记的产品已销售到了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酱料王国”。


2019年,李锦记的销售额约700亿元,相当于3.5个海天味业。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这是李锦记早期的宣传语。后来,这句话变成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李锦记”。


李文达的宏愿是,把这盘家族生意无止境地延续,超越千年。



两次分家


在李锦记的发展历程中,曾因家不和而经历了两次大的分家,每一次分家都使企业面临负资产境地。


第一次分家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李文达的大伯李兆荣与二伯李兆登动了移民的念头。但是,父亲李兆南认为,祖业不能背弃。


如果李兆南将两位兄长的股份购入,需要460万元。李兆南父子拿不出来。僵持半年后,为了尽快套现离开,他们同意让李文达全购股份且分期付款,这才使得家业得以完整保留。


第二次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李文达的弟弟李文乐突然提出,要分家清算股权。当时,李锦记正处于关键时期,一方面,购入了大片土地还在建厂;另一方面,美国市场凭借“赊销寄售”的方式,虽然打开了销路,但是大批资金未能及时回笼。弟弟的要求,让李文达措手不及。


不顾李文达和父亲李兆南的多番劝说,李文乐仍坚持分家。这一次,双方不惜对薄公堂。最终,与第一次分家一样,李文达回购股权且分期付款,兄弟俩分道扬镳。



家族企业传承样本


这两次分家,给了李文达很大的刺激,也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启迪和教训。李文达开始考虑,怎样才能“治危机于未发”?最终,李锦记引入了现代化传承交接班安排的新机制,“家族委员会”与“家族宪法”成为了家族治理的方案。


2003年,李锦记成立了家族委员会——包括李锦记集团、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家族办公室、家族投资基金、家族培训等。


这个委员会的核心成员有七人:包括李文达夫妇及他们的五个子女。家族委员会每三个月开一次会议,每次会议持续四天。



作为全体家族成员的定期交流平台,家族委员会不谈经营,而主要研究的是家族宪法、家族价值观、以及包括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的培训内容。


任何家庭的和睦,就像任何团体、团队凝聚在一起一样,也需要约法三章,即所谓的家规国法。


李文达有四男一女,为了能够家庭和睦、延续发展,他对孩子有三条特别的规定:不要晚结婚、不准离婚、不准有婚外情。尤其是后两条,是作为进行参政议政的必要条件。


具体讲就是,如果有人离婚或有婚外情,将自动退出董事会。因为,李文达见到周围有很多朋友家庭不合、家族没落,以至生意衰败,不是因为能力和事业的缺陷,而是家庭结构的混乱。


在李锦记发展史上的第四代,也就是李文达的五个孩子,他们都有幸福的家庭。这个家法,确保他们在努力地创造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享受着天伦之乐。


例如关于第五代的接班问题,在家族宪法中已经做了明确规定:欢迎他们进入家族企业工作;第五代家族成员要先在家族外的公司工作3~5 年,才能进入家族企业;应聘的程序和入职后的考核必须和非家族成员相同。


李文达曾表示,成立家族委员会,主要是希望通过这个制度逐步放权,同时,通过家族宪法,将他最珍视的核心价值观,嵌入其中。


2016年,李文达夫妇主动退出了委员会,随之,第五代多人进入,成员增至九位。李文达将权力进一步下放,同时,也想尽早地让第五代熟悉家族文化与制度。


“一般家族企业把核心放在企业永续上,而我们则把核心放在家族永续上。”李文达的小儿子李惠森曾表示,一旦家族不和睦,事业就会散掉,只有把生意看成家族的一部分,家族事业才能延续。


李锦记的官网宣传片显示,李锦记的两大业务板块分别由李文达的三儿子与小儿子执掌。其中,李惠中是李锦记酱料集团主席,李惠森是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


无疑,对于华人家族企业的传承而言,李锦记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节税,股权转让节税,享受政府优惠政策,方案成熟,有众多成功案例,综合税率低至3.5%-6%。自然人股东减持上市公司股票政府扶持高达38%。欢迎咨询朱女士电话/微信):13761230386;或左先生13916622123,微信:xjyq8868;备注:减持筹划;添加后请发送“名片”认证身份。

子女继承家业走向多元化


深知家和万事兴的李文达,在对子女的道德教育上,同样不遗余力。


有报道称,李文达有个朋友是做殡仪馆生意的。每当有送殡的场面,李文达就会带着小孩去看:“我一定要他们去,而且要多去,让他们感受一下人生的无常,并且要好好聆听对一个人的终极评价——盖棺论定。” 在李文达看来,葬礼与一团喜气的婚礼不同,最能反映出人情世故。有的葬礼热闹,有的则冷清凄凉,而生前的财富和地位未必能换来灵前真心的眼泪。


2005年,李文达将大部分李锦记业务交由子女管理,自己不时从旁协助,充当公司业务首席顾问。


其中长子李惠民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专业,1980年加入李锦记,曾负责中式料理佐料的推广,现任李锦记集团执行董事。


次子李惠雄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主修工商管理和市场学,1982年加入李锦记,曾负责美国等海外市场销售,现任李锦记酱料集团董事。


三子李惠中毕业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化工专业,1985年加入李锦记,曾主管生产、物流和中国市场,现任李锦记酱料集团主席。


四子李惠森在南加州大学主修财务管理,1986年加入李锦记,曾负责集团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工作,现任李锦记健康产品集团主席,及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


女儿莫李美渝毕业于加州大学食品学专业,1982年加入李锦记,曾主管质量及食品研究,现负责李锦记家族学习与发展中心。


和祖辈、父辈坚守酱料主业不同,李锦记的业务日逐多元化,早已涉及地产、中药材、资本投资等板块。


2015年,李锦记创建“天方健”,主营业务包括中药材种植管理与销售等;2017年,李锦记创建“爽资本”,投资项目覆盖美国、以色列、中国内地和香港。


在地产投资方面,李锦记动作频频。2009年,李锦记以约3亿元购入广州无限极中心13至19层;2010年8月,李锦记以约40亿元购入香港维德广场,并于同年12月17日改名为“无限极广场”;2015年,李锦记联合万科成立合资公司,以57亿元购得上海企业天地三号楼,更名为“无限极大厦”;2017年,李锦记以12.825亿英镑购入位于英国伦敦芬乔奇街20号的地标商厦的全部股权。



思利及人


李文达分享过自己对家族企业管理的思考。


他指出:思利及人是指凡事要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要考虑对方有什么感受,这是做任何决策的前提。


80 年代中期,马来西亚有一家工厂生产蚝油,商标图案影射李家的熊猫牌蚝油商标图案,在马来西亚的18 个超市销售。这是典型的冒牌侵权行为。李文达在马来西亚打了很久的官司,最后法庭判定对方工厂连同18 家超市一起赔钱。


李文达在检查李锦记产品包装


官司打赢的时候,这家工厂已经不存在了,这18 家超市的赔款李文达一分钱都没有收,李文达换位思考,建议他们卖李锦记的产品,并将这笔赔款当作产品的市场推广费用。


超市先是很意外,后是很感激, 拼命卖李锦记的产品,结果,市场销量大增。


宁愿亏损,有钱不收,旨在长远。思利及人体现了让双方都能够长时期获益。将赔款转化为推广费用,经销商得到好处,李文达也赢来了市场。


李文达之所以能够坚持这样做,这背后的价值观来源于父亲和祖父的身体力行。


19 世纪末期,祖父和他的母亲,乘小船逃难来到今天的珠海南水,开起了茶寮,供出海打鱼的人饮食闲聊。有很多人来吃,有些人来吃是赊账的,待打鱼回来卖出钱再还账。


每年都有很多人没有回来还账,这与当时的环境有关系,打鱼的人生活艰难,用鱼换钱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很不容易。茶寮不大,生意也不大,但祖父每年过年时都会将这一年的赊账单烧毁。


李文达父亲经常讲述这个故事,并且转述祖父的原话——不再让赊账单成为下一代的负担。这个故事给李文达印象很深,启发很大。让李文达在骨子里有了思利及人的概念。


来源:陆家嘴金融综合自市界(作者:雷彦鹏)、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时代周报


医疗产业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大学医疗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报名中



推荐理由

//权威政策解读

由医疗行业主管领导解读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支持政策,精准把握医疗产业政策发展方向。


//北大专家资源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多个院部的知名教授亲自授课。


//医疗行业专家

医疗行业大咖集聚,分享行业发展现状,未来发展趋势以及瓶颈,并提出创新发展模式和路径。


//金融资源对接

北京大学、首都医疗、环球医疗、爱尔、复星等医疗投资机构操盘人,带来强大的金融资源支持。


//实操专家团队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主要领导亲自分享实战经验。

北京大学医疗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

课程背景



2019年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等方面部署了各项制度体系建设工作。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不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也是对当前医疗卫生系统的一次考验。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以“管理政府,治理国家”为宗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依托学院学科背景,汇集顶级专家智库、权威行业领袖、知名学者举办国内首个医疗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旨在为医疗机构管理者提供理论指导,为决策者提供变革领导力智库支持,传播现代医疗机构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为未来中国医疗产业发展培养核心领军人才。



课程特色

1

最优师资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等知名高校的资深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人力资源专家、法学专家等。

国家级智库产业领域研究专家学者。

知名医院管理专家。


聚焦前沿

重点关注并解读最新行业、产业发展动向、侧重于充分了解行业发展的“时·局·势”,从而提出微观解决方案,全面覆盖医院管理(卫生事业、医养结合、康复、健康管理)及相关领域相关领域,注重实战,案例实操翔实生动。


教学形式多样

领·知·做·访  教学形式多样,北京大学面授+实地考察+项目相关负责人带队讲解+操盘者深度解析+行业专家深度点评+围炉夜话+同学互访。


共建共享成长平台

本课程除了提供一个学习提升的机会外,亦是提供一个相互学习、激活思想、相互合作、开拓创新的行业智库平台。


增值服务


资源对接:系统学习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集聚政商界权威专家,为同学们组织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包括国内外游学、标杆企业走访、医疗产业发展论坛、学员互访等,实现资源对接,打造医疗产业增长新动能。


资源整合:加入北京大学校友会,以整合专家资源、政府资源、项目资源、成果案例资源、金融资源、市场资源,能够做到医疗全产业链自上而下的资源汇集与整合。


资源共享:通过资源对接+资源整合,聚合医疗产业内优秀的领军人才,打造医疗全产业链平台。以平台资源创造共同价值,与学院共同成长、共同收获、共同前行。


课程设置



师资介绍

1

专家团队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等知名高校的资深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人力资源专家、法学专家;国家级智库产业领域研究专家学者;知名医院管理专家成员构成,拟邀部分师资如下:

樊老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

励老师

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

刘老师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创始人、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研究生学位分委员会副主席,医院领导力与管理学系创始主任,IAQS(国际医疗质量与安全科学院)终身院士。

刘老师

国务院参事,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执行院长。

李老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吴老师

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助理,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主任、教授。

王老师

法学博士,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老师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院长。

李老师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副院长、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程老师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李老师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燕老师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刘老师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袁老师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社会企业和养老体制。

梁老师

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常务副院长,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原司长。

刘老师

清华大学中国应急管理研究基地研究员。

丁老师

中国人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

杨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老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王老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院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学大数据中心主任。

顾老师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主任医师。

田老师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总会计师,青岛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单老师

鼎晖投资创新与成长基金高级风险合伙人,广西贵港东晖医院总院长、广州和平骨科医院总院长。 

以上为部分优秀师资,排名不分先后,实际授课老师以课表为准!

学习对象


医疗机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心卫生院、疗养院、体检中心等)高层管理人员。

医疗投资、经营机构高层管理人员。

报名流程


开班时间:2021年10月23日-24日


报名参加本课程的学员务必提前联系招生老师获得报名方式,提交资料审核之后再办理学费。


北京大学医疗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学费58000元/人每1到2个月上1次课,每次2天,共144课时,学制1年

包括培训费、师资、教材、场地、不含食宿,食宿费用自行负担,学校可统一协助安排。


学费统一汇入北京大学账号:
户名:北京大学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海淀西区支行
账号:0200004509089131151

结业证书


参加课程学习者,经核准成绩合格者颁发《北京大学医疗产业领军人才研修班》结业证书,证书统一编号。结业证书可按证书编号在北京大学继续教育部网上查询。

报名咨询

课程咨询加微信(1328965398王老师)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
  1. 虽未夺冠,依然封神!今天,全网关注他!苏炳添:目标一直没变,32岁仍想“飞”

  2. 这才叫青春美少女!在这群“上交国家”的小姐姐面前,什么顶流明星都黯然失色

  3. 中国体坛腐败有多触目惊心?

  4. 胆子太大!国资业务员与银行经理合谋,挪用公款超2000万还不了,法院重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