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结束了,关于奥运的许多热血,眼泪和激情,也渐渐散去。运动员们远离了镁光灯,重新走进了孤独的训练场。
但是,这一次奥运,却让更多人记住了这一群运动健儿们。
谌利军在赛场上的逆袭夺冠,看得人热血沸腾。而他贫穷的出生,也让更多人泪流满面。
全红婵的一骑绝尘,不仅让外国人目瞪口呆,更是让所有中国人都记住了这个天才少女。
还有很多很多的奥运健儿,每次念及他们的名字,都会让人心潮澎湃,忍不住想起那段国旗升起、国歌奏响的燃情时刻。
可是,还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也是身披战袍的运动员,即使他们站上赛场,燃烧尽自己所有的激情和精力,也不能被大部分人所熟知。
他们就是残奥运动员。
他们比正常的运动员更加艰辛,更加拼命,也更加不容易,而他们的事迹,更应该被看见,更应该值得我们去关注。
最近在放映的一部电影《妈妈的神奇小子》,就是讲述的残奥运动员苏桦伟的故事。
他参加过4届残奥会,夺得过6枚金牌,是目前男子100、200米T36级残疾人世界纪录保持者,至今无人打破。
电影再现了苏桦伟经历过的雅典,东京,北京残奥会,尤其是再现了苏桦伟和妈妈相依为命的情景。
这些真实的力量,格外打动人心。
1981年,苏桦伟出生在中国香港一个普通家庭,出生的时候就脑痉挛,这个病使他听力受损,也影响到身体的协调性。因为耳朵听不见,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戴着助听器生活。更重要的是,即使他长了双腿,也因肌肉萎缩无法走路。面对这样的一个残疾孩子,其实承受最大压力的,是苏妈妈。她时常仰头望天,那时候,她的内心应该是充满了绝望吧。可是,不管多么艰难,她都始终没有将孩子当成一个残障的孩子那么看待。电影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是苏妈带着小桦伟去买可乐。店主看孩子是残疾人,有点可怜他,于是说:不用给钱了,我请他吃。或许,不了解前因后果的人,会觉得苏妈有些不近人情。可,正是这样的举措,才真正体现出一个母亲为孩子的深远考虑。孩子要是常常因为残疾而博得别人的同情,那他的自尊和人格,就永远不可能站立起来。为了逼小桦伟自己走路,苏妈将他放在工厂的流水线上,打开了传送带的开关。她就是要用这样的方式,将孩子的潜力激发出来,让他从此以后学会走路。一边是懵懂的孩子,一边是破釜沉舟的母亲,一条传送带,仿佛维系了两个人的命运。眼看着孩子就要被卷入传送带里去了,小桦伟依然没有站起来。绝望的苏妈眼里噙满了泪水,她关掉开关,终于压抑不住自己的情绪,放声大哭了起来。是啊,这样的情况还没有学会走路,可能这孩子以后永远不可能直立行走了吧。小小的苏桦伟,仿佛跟妈妈心意相通,他最后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终于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这一步,冲破了多少障碍和阻拦,这一步,有多不易,根本无法用言语诉说。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苏妈发现,学会走路的苏桦伟竟然可以跑得很快。她将孩子送到了中国香港残疾人田径队,让苏桦伟系统地学习赛跑。也许,只有这个时候,他才能真正抛开自己残疾人的身份,跟命运博一搏。所有人都喜欢看逆袭的故事,但谁都不知道,逆袭成功的那个人,背后所付出的艰难和汗水。刚开始,他显得很不习惯,尤其是训练的时间长了,项目多了的时候,他的身体也渐渐吃不消。而更大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听力不好,这就决定了他起步比别人慢。为了攻克这个问题,教练要求他不断练习起步、调整起步姿态。但是这单调而枯燥的训练久了,几乎让苏桦伟忘记了自己跑步的初心:我不明白到底为什么要一直练习起步,我只是想要跑步啊?他学着别人的样子,把塑胶袋套在头上,感受那种窒息的感觉,促进自己奋力向前奔跑。普通人家的正常孩子,想要在奥运上夺得奖牌,大放异彩,这都是登天之难,更何况贫苦家庭的残疾儿童?他无法保持身体平衡,苏妈就让他脚踩鸡蛋盘,努力让鸡蛋保持完整;“望着妈妈,set、go!”这些话,成了苏桦伟和妈妈的暗语。贫寒的家境,先天不足的身体,这些不是早已注定在他的起跑线吗?可是,对于他来说,想要逆袭的方式,不是整天去埋怨这些,而是尽力将自身的长处发挥到极致。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自己,也没有谁比他更清楚,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追上来。正如苏桦伟自己所说:“我知道我起步比别人慢,所以我才会更拼命在后面追上来,就像我的命一样!”眼前的这条路,不仅仅是赛道,更是他值得去奋斗的人生。那是苏桦伟运动生涯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也是从那一刻开始,他的人生与田径赛事紧紧相连。但是,即使苏桦伟获得了残奥会的冠军,但他们的生活条件,依旧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一个家庭想要培养出一个奥运冠军,背后所付出的心血常人难以想象。更何况,还是苏桦伟这样在生活起居上需要有人照顾的运动员。无论对家人的精力还是经济,这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考验。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苏桦伟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刘德华公司的文员。因为比赛拿到的奖金,无法足够支付他的生活,于是刘德华就让他去公司上班,尽量帮助他。在我们中国乃至全世界,残疾人运动员需要面对的生活困境,训练的艰难,比赛的残酷,你永远想象不到。而电影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真实地反映出来了。苏爸爸生病住院后,一家人失去了支撑,苏妈一个人打四份工才能勉强维持生计。苏桦伟不忍看到妈妈如此辛苦,于是决定,不跑了,去送快递。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想,他内心里的光,一下子熄灭了吧。生活的琐碎艰难排山倒海一般袭来,天赋和梦想显得不堪一击。苏桦伟说:政府每个月的补贴,才3000块,而我去送快递,每个月可以赚七八千。在通往梦想的路上,身体的磨难不足为惧,唯一能打倒他的,只有生活的艰难。他们为了比赛,付出的几乎是所有。但当比赛结束,光环散去,谁还会记得他们呢?而生活还在继续,他们必须要去挣钱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妈妈的神奇小子》,但我更想说的是,在这个“神奇小子”的背后,还有一个神奇的妈妈。无论他做什么选择,无论他是不是继续坚持梦想,苏妈从来不让他孤军奋战,永远都跟他并肩前行。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了,对于苏桦伟来说,这是他人生最大的梦想。能在北京,在家门口赢得金牌,是他做梦都想的事。看出儿子的心思之后,妈妈明白他未说出口的梦,于是替他做了决定——继续跑。运动员的光辉即使只有那一刹那,但燃烧起来就是永恒!苏妈站在看台上,眼里噙满了泪水,一时间,心酸,难过,期盼,骄傲,所有的情绪一起涌上心头。枪声响了,苏桦伟像箭一样冲了出去,渐渐赶超前面的选手,他在加速,他在冲刺,他在超越,他最后赢了!我们这才了解到,他在我们未曾关注的领域里,已经是一个神级的存在。相信一切皆有可能,相信我可以扼住命运的喉咙,将他打倒在地。而在苏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超乎常人的母爱的力量。永远鼓励,永远奋力拼搏,最后让一个残障的孩子,逆袭为平民英雄。有时候,我们之所以沮丧,怀疑,失望,就是因为我们的力量太松散,没有尝试过为一件事拼命和忘我。当你为一件事,一个目标奋力燃烧的时候,你会发现,早就在终点的那一头,为你准备好了命运馈赠的礼物。《妈妈的神奇小子》这部电影,塑造了一个平民英雄,和一个伟大的母亲。电影中,那些妈妈和儿子的艰难生活,感人肺腑的励志故事,是最大的亮点,更深深地戳中人心。马上就是残奥会了,我们应该走进电影院,去了解他们的故事,他们,不应该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