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级市场诞生!中国信通院发布企信行业研报 企查查行业发展指数排名第一
“君子之言,信而有征,故怨远于其身。”《左转·昭公八年》很早就提及到了征信的概念。现代意义上中国征信业的出现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市场、金融与信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社会信用建设也越来越重要。
伴随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兴起,数字经济持续发力,越来越多社会交往活动也逐渐数据化。数据意味着信息,尤其是数据规模越庞大,从中挖掘到的信息也就越多。对于征信行业来说,通过信息技术整合、挖掘海量数据中的个人或企业信用状态,也就成为一门新课题。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中国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作出预测。报告指出,中国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应用场景向纵深拓展,行业投资价值彰显。
具体到行业主体方面,各企业依靠差异化打法,增加其用户粘性,不断扩张市场份额。以企查查为例,依靠差异化的打法其用户粘性较高;用户规模、数据体量、产品体系、生态建设等行业发展指数达8.5分,居于行业首位。
企查查市场规模指数达8.5
居于行业首位
天眼查、启信宝紧随其后
我国的征信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阶段,目前逐步形成了“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发展模式,逐步构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市场化征信机构协同发展、互相补充的发展格局。
中国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是对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补充。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的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末,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备案的企业征信机构136家,已实现企业注册登记等公开信息的全覆盖,仅2022年前8个月累计提供信用评分、反欺诈、企业画像、联合建模、决策支持等征信产品征信服务就达52亿次。
在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背景下,一批聚焦企业信用信息服务的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对多维涉企数据进行结构化收集与加工,建立企业信用评估模型,刻画企业信用轨迹、描述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企业信用程度。
2013年至2015年,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初步建立。2017年,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经历市场出清,一些头部平台凭借其产品服务升级优化以及业务领域拓展确立了领先优势,基本形成了企查查、天眼查、启信宝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为了更为全面的刻画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发展情况,报告根据企业信用大数据类平台的用户规模、数据体量、产品体系、生态建设等维度的专家评估意见设计,制定了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发展指数。
图源:中国信通院《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报告数据显示,在行业用户规模、数据体量等规模指数方面,企查查以8.5分位居于榜首,天眼查、启信宝分别以8.1及6.8分位列第二、三位。高得分的背后离不开企查查特色产品与服务体系的搭建。
在企业信用大数据查询的基础上,企查查推出“标找找”、“客找找”、“尽职调查”等SaaS产品,应用场景深入各商务领域,侧重于多场景细分化数据能力应用,为企业打造全场景、全生态的SaaS服务,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在多个维度实现了数据挖掘应用创新。
企查查聚焦专业用户粘性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天眼查聚焦下沉用户
图源:中国信通院《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企查查通过不断拓展服务覆盖群体,形成了一定的用户基础。报告数据显示,目标客户上,企查查聚焦高净值专业用户,其中60%以上日活用户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天眼查聚焦于下沉用户,60%以上活跃用户集中于二线及三、四线城市。在企业信用大数据应用渗透率方面,企查查在律师行业、泛金融行业的渗透率分别为50.1%、41.2%,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天眼查则在商务销售行业保持领先优势,渗透率达46.1%。
图源:中国信通院《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随着企查类产品的普及,已成为社会信用查询领域的刚需,用户粘性也在稳步提高。在使用时长和人均日启动次数上,企查查人均使用时长为5.07分钟,人均日启动次数为2.67次,均高于行业一般水平,其次为启信宝、爱企查等。
图源:中国信通院《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数据源完整度成核心竞争力
目前征信行业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条:上游的数据生产者,由金融机构,司法机关、零售商、电信运营商等组成。中游的征信机构,主要是个人征信持牌机构和企业征信备案机构两部分,主要负责数据收集、 数据加工处理及销售产品。下游的征信信息使用者则由金融机构或者企业、个人构成。
对于位于中游的征信机构来说,其核心竞争力则在于数据源完整度、数据覆盖人群完整性以及数据的分析画像能力。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企查查已拥有3亿客户,汇集了目前国内市场中的80个产业链,8000个行业,6000个市场以及4亿的全球企业数据,累计查询超10万亿次。平台已先后获得央行备案认证、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以及公安部计算机信息安全等级保护3级认证。
在数据已经成为基础生产要素的今天,数据通过流动产生价值。未来,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可以受益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流渠道,针对金融数据共享、政务数据共享、市场交易信息共享等几大维度的数据信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打通数据孤岛,促进数据流转、简化信息输入与输出、有效进行信息分类整理。
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建设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立足全国范围内个人和企业信贷信息全面共享应用;而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按照“第三方独立性、客观公正性、个人隐私权益保护”原则发展,以满足多元征信需求。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补充,对于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来说,其发展和使用不仅停留在商业信息查询,亦有很多想象空间。
中国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通过其覆盖的工商、经营、财税等信息,为各市场主体提供定制化、多场景的企业信用服务。在实体经济领域,依靠其海量数据,可使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放贷问题更加精准,亦可帮助金融机构有效判断市场主体企业冒领、骗补等行为。
社会信用内涵丰富
行业应用价值显现
中国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数量为2887.2万户,增长15.4%,增幅比上年提高10.2个百分点;日均新登记企业2.5万户,年末市场主体总数达1.5亿户。
庞大的市场主体带来了对企业信用信息的需求。日常生活中,普惠便捷的商业信用信息服务已成为提升道德水平、降低社会成本的一种刚需。但是需要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增主体的信用信息却存在较大缺失,涉企信用信息资源匮乏与巨大的信息使用需求之间存在错配。
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的发展与社会信用体系的不断完善密不可分。反过来,社会信用内涵的不断丰富,也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信用场景。目前的社会信用包含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相对应地,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在金融市场、商业运营、日常生活、政策监管等各种场景的应用价值也在显现,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逐渐获得市场关注。
报告从两方面进行阐释。一是商业模式上,基于目前形成的B端、C端、G端业务,未来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盈利增长点将多样化发展,行业规模将逐渐扩大。二是从行业前景来看,中国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是对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补充,通过特色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吸引用户,行业前景广阔。各平台通过技术研发培育自己的核心技术,形成市场竞争的相对优势。
在社会价值层面,2022年1月,美国学者Jake Eberts指出,得益于中国政府披露及第三方平台普惠式分发能力,当前中国企业信息透明度远高于美国。相较于美国100余年的企业征信发展史,我国企业征信体系起步虽晚,但受益于中国政府对企信行业的高度重视,持续推进企业信息披露,加之以企查查为代表的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凭借高效的数据分发机制,从大数据、AI等技术的应用,到市场主体数据的共享互通,不断助力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社会价值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