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热搜屠榜,13地释放重大信号:我们该面对现实了…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王耳朵先生 Author 我是王耳朵



仿佛一夜之间,疫情防控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继广州打响第一枪后,很多大城市都在跟进:

重庆不再以时空伴随作为判定密切接触者的标准,符合居家隔离条件可居家隔离。


杭州、宁波、温州等地除养老院、福利院、学校等特殊场所外,乘坐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进入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再扫“场所码”。

北京、沈阳、郑州等地表示,全市长期居家老人、居家办公和学习人员、婴幼儿等无社会面活动的人员,无外出需求,可以不参加社区核酸筛查。

……

这几天的热搜,也一直被“优化疫情防控”屠榜。

12月以来,已有13省发布进出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不再查验核酸证明的通告。


不过就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层层减码的时候,我们也听到了这样的消息:

有市民在暴雪中做着核酸,有地方上公厕需要扫码,还有人被告知“非必要不回家过年”……

如此种种,看上去有些割裂,其实恰恰反映出了人们的一种心态:

如果真的放开了,感染人数激增怎么办?病情严重了怎么办?会不会有医疗挤兑?治愈后有后遗症怎么办……

今天这篇文章,耳朵就想聊聊“后疫情时代”。



01
新冠的毒性在减弱吗?


先看一组最新的疫情数据。

广州“解封”第6天,全国现有感染人数破40万,但其中无症状者占比超过90%。


这样一个庞大的数据,如果放在上半年,很多人会惶惶不安。

可如今我们淡定了许多。

因为,新冠病毒“变弱了”。

最近,我们学会了一个医学术语:自限性疾病。

就是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体自身会产生免疫抗体,从而逐渐康复。

如今的奥密克戎感染就是。

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唐小平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现在新冠病毒的毒力已经进化到季节性流感的水平,有些甚至比季节性流感毒力还低,所以大家真的是不用恐慌。我有些朋友也感染了新冠病毒,但是很快就不需要特殊的治疗,他自己就恢复了,所以这里我想提醒我们广大的市民,就是说你不要太恐慌。”


相比20年武汉疫情那会,如今已是天壤之别。

3天前的广州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

这波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疫情累计16.27万感染人次,但是超过90%都是无症状感染者。

重症、危重症仅4例,无一死亡。

网络上有不少网友分享过自己的感染经历。

高烧低烧、头疼嗓子疼、浑身无力……

难受是真的难受,但是轻症患者只要做好隔离,也无需太多的治疗干预,按照普通感冒的手段处理,一般7天左右就可以恢复。

来源:生活家good
来源:#金粉社区#

病毒学家、香港大学生物医学教授金冬雁在疫情暴发之初时说过一句话:

“历史上的冠状病毒都是减弱的,其他的大部分人类的病毒也是减弱的。病毒传播得越好,致病性也就减弱了,因为如果它把人都杀光了,对病毒自己也没有好处。”

他用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举例。

这个人类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最大一次由呼吸道病毒造成的灾难,曾经在一年内带走了5000万条生命。

1920年,大流行终结后,毒株变成季节流感,一直存续至今,但是毒力和致病性大大减弱。

事实证明,新冠病毒也在遵循这一法则。



02
新冠后遗症可怕吗?


看3个案例:

如今在卡塔尔世界杯上纵横驰骋的C罗,2020年10月13日确诊过新冠。

同样,梅西今年1月份感染新冠后,曾出现过一个半月时间不能跑步的情况。可之后,他很快重返赛场,前两天还为阿根廷打进了精彩的进球。

也许你会说他们都是运动员,身体倍棒。

那么年过六旬的演员赵文瑄,最近在网上分享了自己作为一个新冠患者的亲身经历,就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了。

从“阳”变“阴”,他只用了6天时间。

接着“后遗症”来了:

先是没了味觉,三四天后,好了;

接着嗅觉消失了,一个星期后,恢复了三四成;

最后是嗜睡,睡眠时间颠三倒四。

一个月后,他痊愈了。

也就是说,奥密克戎时代所谓的“新冠后遗症”,好像没那么可怕了。

你现在去搜索“新冠后遗症”,会得到一个专有名词:新冠长期症状。

它的主要症状是:乏力或疲倦、思维障碍或不能集中精力、呼吸急促或困难、头痛、头晕、心跳加速、胸口疼痛、咳嗽、关节或肌肉疼痛、抑郁或焦虑、发热、嗅觉或味觉丧失等。

至于更严重的症状,并没有科学证实。

近日,《人民日报》也报道了“新冠后遗症”,中山大学感染性疾病科的崇雨田教授明确表示:

“目前学界并未确认新冠肺炎有后遗症。至少尚没有证据表明有后遗症。”


广东省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组长张忠德也强调:

“普通型患者康复后,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和后遗症,工作和生活如常,重症的通过治疗也会调整好。”


回到新冠肺炎最严重的那段时间,中日友好医院的曹彬博士曾经领导过一个联合研究组,跟踪曾在武汉金银潭医院住院治疗的患者。

他们跟踪了1000多名患者半年时间,发现76%的康复者确实存在疲劳、肌肉无力与睡眠障碍、焦虑或抑郁等症状。

但一年后,这个比例就下降到了48%。

而且更核心的区别在于,他们是初代毒性很高的新冠患者,而不是如今毒性大大降低的奥密克戎患者。

新冠长期症状确实存在,但我们不必无限夸大,绝大部分随着治疗,以及时间推移都可以慢慢恢复。

如果现在还有人对奥密克戎“谈虎色变”,可能才是最严重的「新冠后遗症」。



03
现在要不要囤药?


风向在改变,人们的焦虑似乎很难在短时间被抚平。

于是我们便看到了下面这一幕:

北京的多数药房,连花清瘟遭到哄抢,一些药店布洛芬也被扫光。


网上还流传出一组“新冠吃药顺序”,导致不少人开始囤药,药店“都来不及进货”。


长期处于“清零”的状态,老百姓对新冠病毒感到恐慌能够理解。

所以,普及新冠的医学常识,为病毒祛魅就非常重要了。

通过前文关于新冠病毒和新冠后遗症的叙述,我们知道如今的新冠是一个自限性疾病。

年轻人,身体免疫力好,甚至不药而愈。

就像国家感染病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唐小平说的那样:

“以往的新冠病毒株引起肺炎的比例都在50%以上,但现在奥密克戎感染者绝大部分是无症状和轻型,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


本轮疫情中,方舱里的感染者多喝水、休息好,很快就可以出舱了,用药也只是对症支持,包括解热、镇痛的药,还有一些中药。”

民众储备一些缓解感冒症状的药物可以,但如果没有出现任何症状就提前把药吃了,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增加肝脏等器官的负担,得不偿失。



04
老人孩子怎么办?


香港大学医学院院长梁卓伟曾说:

“香港的问题是,我们没有成功地为最脆弱的人群——老年人,特别是那些住在养老院的老年人,接种疫苗。”

新冠病毒对免疫力较弱的人群很不友好,尤其是那些有基础病的老年人。

复盘年初的香港疫情,我们看到过这样一张数据图:


80岁以上老人未接种疫苗,病死率高达14.67%,70-79岁则为4.52%,60-69岁为1.71%。

而那些接种过四针疫苗的80岁以上的老人,病死率降至1.03%。

虽说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总数在全球名列前茅,但是8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率确实不高。

国家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

“我国80岁以上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为65.7%,加强针接种占比只有40%。”

所以,建议老年人还是要打疫苗。

至于儿童,也属于新冠易感人群,而且三岁以下没有新冠病毒疫苗覆盖。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本轮疫情中,儿童感染新冠后症状相对比较轻,一般3至5天就能恢复。



05
今年还能回家过年吗?


广州解封后不久,一条“广州出发火车票瞬时搜索量增2.5倍”的话题登上热搜。

年关将近,归心似箭。

但是疫情三年,每一次回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各地的防疫政策并不统一。

今年这种情况,可能会更严重。因为大城市在放松,但小地方并未跟进。

有些小地方,甚至还发出了“非必要不回家过节”的呼吁。

距离春节也没多少时间了,这些问题都需要给民众一个准确的答复。


法定的春节假期也就一周时间,别你这里松一松,我们出发了;那边紧一紧,还没进家门,又要返程了。

自媒体人@新广州人老罗,分享了一个朋友的经历。

广州「解封」后,他的朋友回到北京,给他“报喜”:

“只要不是高风险地区,到了北京不仅不用居家隔离,只做三次核酸就行了。”


当然,广州和北京的做法,说到底并非“创举”,而是在落实“优化防控二十条”。

根据现在病毒传播的特点,能否用居家隔离替代集中隔离?

在“二十条”的基础上,是可以进一步探索和优化的。


就像那句话说的:

疫情防控是为了防住病毒,不是为了防住人;从来只有「人民至上」,没有所谓的「防疫至上」。

大疫三年,有人没啥影响,有人还挣了钱,有人却已经到了极限……

能早一天回归正常生活,就早一天回归吧。



06


有人问耳朵,你是支持“清零”,还是支持“放开”?

其实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选择题,大势已定。

这不是一个无菌的世界,除了新冠,人类其实也一直在和艾滋、炭疽、麻疹、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做长期斗争。

按照奥密克戎的高传播力和低致病力的特性,你我可能最终都无法幸免。

比起感染,人心的恐慌也许更加可怕。因为恐慌,才会真的引起医疗挤兑。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短片:



00:14



这三年,中国人辛苦了。

愿这个寒冬,我们都能重拾起3年前的希望

共勉。


参考资料:
人民日报:《目前无证据表明新冠有后遗症》
新华社:《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武汉战“疫”重症患者救治工作纪实》
第一财经:《专家称奥密克戎毒力减弱 感染后应如何正确服药》
中国日报网:《“人民至上”不是“防疫至上”》
天目新闻:《多地调整疫情防控政策 涉核酸检测、密接判定、居家隔离条件》
金冬雁:《为什么说新冠病毒的变异已趋于稳定?》
信网:《广州不再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多区解除临时管控区》
联防联控机制2022年11月12日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中国新闻网:《中国多地政策调整 探索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

中国新闻网:《中国多地政策调整 探索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

中国青年网:《多地明确不以时空伴随判定密接减少“误伤”:符合条件的可居家隔离》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活该!第一家“核酸检测”公司破产,老板被抓!

  2. 触目惊心的核酸检测利益链:发国难财的黑心商家,都应该人道毁灭!

  3. 中国最卷的公务员考试,挤满清北毕业生

  4. 大S是怎么“骗”到汪小菲的?

  5. 别焦虑了,这是全国平均工资的真相

  6. 2022全球大健康领域人才趋势洞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