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宇宙的尽头,是编制」?中国县城里的公务员二代,才是人生赢家!



作者 l 徐亚辉  编辑 | 花花 奇妙麻麻   
来源 l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ID: zqfxlgzs)

在曾经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句台词让很多人印象深刻:


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命都不要,就爱安逸。


胡兰成写在与张爱玲婚书上的一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在动荡年代,许你安稳,再没有更能抚慰爱情的话了。


当下社会,也有一句流行了很久的梗叫做: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带几分调侃,但更是向往。绝大多数国人对“求安稳”的渴望,是一份刻在骨子里的执念。


不管赚多少钱,图的就是你有个体制内的工作,安安稳稳地上着班有保障,不用担心有上顿没下顿,这是很多父母对子女的人生期待。


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体制内就是最好的工作?除了现实上的考量,求编制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




01

让焦虑有安放之处



我们人从一出生开始,就面临各种各样的焦虑,对于脱离了母体的婴儿来说,如何生存下来就是头等大事。


婴儿先天对外界的这些被害恐惧,将在照料者的安抚和保护下,逐渐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


同时,对环境的危险警觉作为一种焦虑的体验,会终生保留在我们的内部,比如常说的“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愿孩子考上个好大学,摆脱底层”等等。


人们每天的生活,无意当中都在规避未知的风险,寻求安全和自我保护是人的本能。


有位农村老大爷的女儿,上了大学,又考上一线城市的公务员。


大爷说,那么热的大夏天,她在办公室里舒服地吹吹空调就拿到了钱,这种旱涝保收的事情做梦都不敢想。


我曾经在一家国企做员工访谈的时候,有位女性告诉我,当初父母动用了大量的人际关系把她塞到这里来,就是为了有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以后找个地位更高的伴侣结婚。


稳定能够压倒一切。


经历了三年疫情,病毒的凶猛以及收入下降、失业等问题,由内而外再次挑动着我们的焦虑神经,在心理上,相当于袭击了每个人的精神安全基地,从原来“我是安全的,外界是基本可控的”转变为所有一切都即将失控。



当危机事件发生,人们的自然反应就是寻求庇护。


这时,工资不减、待遇不变的体制内人员,成为大家集体羡慕的对象,年轻人想进体制的热情更加高涨起来,考公上岸几乎成为信仰了。




02

恐惧野心



从更加普遍的心理防御角度来说,求安稳是潜意识中对自身攻击性的防御


每个人都是由出生以后那个小小的“野蛮人”开始,带着父母对我们的照顾和爱,逐渐成长为社会化的人,在遵循规则的过程中,努力拿到自己想要的成果。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合理地释放攻击性,或者攻击性的升华,都是差不多的意思。


有些人说不喜欢有野心的人,本质上是害怕自己成为有野心的人,也就是害怕自己的攻击性。


正是因为害怕,野心在某种程度上被当作贬义词来使用,尤其是有些人见不得女性有野心。


在象征层面上,有些人让自己不断更换工作、失业啃老,其实是一种原始的破坏的攻击性在作祟。


而另外一些人不断去创造出物质和精神的财富,他们是将攻击性进行了升华,是一种被推崇认可的“野心”。


人为什么害怕自己的攻击性,不敢充分地活出自己?这里只给一个容易理解的解释,就是不敢背叛父母


比如有的家庭当中,父母两个人一辈子都是老老实实上班的人,当他们的孩子提出毕业后想创业做生意的时候,家里就炸锅了。


父母百般阻挠,苦口婆心:“我们家世世代代都没有干这个的,怎么就你是那块料了?万一把本钱赔光了怎么办?你最好不要不切实际,赶紧考个公务员,好让我和你妈少操心!”


作为子女心里都很清楚,背叛父母的固执,代价很大。


因此,在攻击性的原始与升华之间,一大批人选择待在稳定的安全地带;再加上内卷、兼顾工作和休息以及照顾父母的整体现实考虑,考公无疑是不二的选择。


当然,这里讨论的是大家求稳定的心理动力,真正进入到体制内工作后,具体情况千差万别。





03

权力的荣耀



有句成语叫做: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公务员实质上是为老百姓服务的,但由于多种原因,人们会不自觉把拥有一份体制内工作等同于权力的象征。


不少人考公是迫于家庭的压力和父母的要求。因为父母认为,家里有人端国家的饭碗,当属一份无上的荣耀,甚至某些隐形的特权。


体制内的工资不高但稳定,五险一金,福利待遇好,退休有保障,请假不扣工资,生孩子不担心被顶岗,生病住院报销比例高于体制外。


像我父母的那一代人,如果属于公务员退休,最终还有一笔丧葬费,说句不太中听的,国家真的是管你到死。


这些非常现实的实惠,对应在心理上怎么理解呢?


实际这是我们自体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理想化需求。在人格发展中,每个人最基本的有两个方向的需求:


一是需要在别人的眼光和反馈中,确认自己是好的。


这种需求如果在生命早期被满足的越好,就会内化为自信,成年后就越不容易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


第二个方向的需求,跟理想化有关。就是我们需要在重要的客体身上,体验到一些权力和力量。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有权力和力量的,他们有能力赚到钱,决定家庭如何运转,最重要的是,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他们爱着和保护着的。


在家庭以外,这种理想化的需求将通过寻找可靠的组织来实现,这时体制内的工作就在象征层面上成为了我们理想化的父母,在这样稳定的环境中,价值感也油然而生。




04

体制内外

最终拼的是人心稳定



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慨:人生越往后面走,越能体会到早年稳定的养育关系,对一个人日后的发展起到多么关键的作用。


如果宇宙的尽头是考编,那么人生的起始就是得到过父母真正的爱。


我们追求外在的稳定,投射的是内在对于稳定关系的渴望。


有人说,体制就跟婚姻一样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走进去,而城内的人却想冲出来。


我想分享两个网友的真实故事。


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女孩,完全凭努力用8年的时间在做到了副科的位置,最后还是选择了辞职。


当初凭借一颗维稳之心拼进体制,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让她迷失了自我。


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她开始重新树立了自己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很渺小,人生短暂,应该尊重自己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做真正想做的事,顺便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


另外一个女孩则很享受体制内的工作,对她来说,踏实的感觉非常重要。


当她挨家挨户走访纳税人的时候;当为纳税人答疑解惑的时候;当为了继续提升准备考试,在深夜弄清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当自己的努力看到成果的时候。



这些时刻,都让她感觉到是贴着地面,走在坚实土地上的踏实感。


这个女孩的讲述最平凡,但最能打动我。因为我深深知道,在自己焦虑不安的时候,做让自己确定的事情,最能增强稳定感。


我还遇到过一些人,他们人已中年,哪怕是基层,也准备在体制内一直工作下去。


哪可能没有困惑彷徨的时刻,但他们以另一种心态诠释了稳定,比如通过学习心理学改善沟通方式,充实岗位的价值感。


归根结底,进体制工作,同样摆脱不了内在的恐慌与不安;于体制外,也可以朝着想要的方向大步前进。


终极的解决之道,还在人心。


中国县城里的公务员二代,才是人生赢家!


要说什么人最爱公务员,无疑是县城人。


县城只有两种工作,安稳吃财政饭和吊儿郎当打普通工。中国1301个县城,有支柱产业支撑的寥寥无几,提供的多元化岗位也屈指可数。因此,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教师、银行职员等安稳工作扛起了县城保留人才的大旗。


县城虽小,但各类科局俱全,使得县城公务员成为了全国最庞大的公务员群体,印证了司马迁的名言“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县城公务员则更是成为众星捧月般的存在。


而回到县城考公的人群大概有两类人:一类是从村镇到县城的跨越;一类是返乡“世袭爵位”。在体制内,前者较大概率是熬资历;后者是公开的秘密“捷径”,通过上一代编织的关系网运作,起步就比没背景的快。


总之,在县城这个讲究关系、人情的江湖里,关系决定成败。北上广深通用的规则、能力、才华等等,在这里一切靠后。县城的精英家庭,都会努力让孩子吃财政饭。


工作一年就借调到了县政府

陈真大三那年暑假,在某个深夜,他的父亲突然找他促膝长谈,非常庄重询问了他对工作的想法:想从事什么职业,想在什么地方定居。


如果倒回18岁,陈真幻想过在大城市发展。但在外读了三年大学后,他非常坚定要返回家乡。留在县城,房子和车子随时都能解决;但去超一线城市发展,只是房子就会掏空父母的口袋。


最重要的是,留在家乡,父母伸伸手,就能帮他铺平下半生的职业道路,能让他比其他人少熬几年的资质。


陈真父母的职业在县城职业鄙视链顶端,几十年工作下来,打声招呼就能在县城办事顺风顺水。

陈真家住当地别墅“富人区”。别墅群汇集了县城的精英家庭,有各个单位的干部、有县城垄断生意人、还有外地创业族。总之,要融入这个城市的精英层,房价就是入场券。

陈真的大学和专业都不优秀,他在省内二本末流院校读财务管理专业。如果进企业,只能是普通财务,晋升通道比较狭窄。父亲建议他考县城乡镇公务员。家乡的乡镇公务员,每年有二十几个名额,陈真考上的难度系数小,以后的仕途之路家里也能帮衬帮衬。

“要说读书考名校,我没什么天赋,从小也不爱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就是被拿来当反面教材的‘别人家孩子’。但是从小受父母影响,擅长应付各种人情往来”,陈真觉得体制内是非常不错的归宿,自信笑容溢上脸庞。

县城公务员体系中,晋升快的部门有县委办、县府办和组织部,再就是乡镇公务员。


于普通乡镇公务员而言,晋升通道是乡镇公务员-乡镇副科(副镇长)-乡镇党委委员-副书记-镇长-书记-县城局长-退休。但事实上,到副镇长之后就得熬资历,镇长已是大部分乡镇公务员的金字塔尖,往高的县级单位转的更是少数。

▲ 当公务员发的过节食品,陈真供图


陈真就是少数派。从考上乡镇时起,他就做好了向“县级”迈进的准备。工作一年后,他就和家里提出借调的想法。在父母关系打通下,成功借调去了县政府。而同批次进入单位的同事,目前还都驻守在原单位。陈真现在已经在县政府工作两年了。


在体制内混迹快三年的陈真,体制的外显迹象也逐渐明显。发型从之前的锡纸烫变成现在的大背头;穿搭从之前的高街风格变成现在的中山装,公文包不离身;谈吐也从之前的校园八卦到现在张嘴就是国家大事。


陈真周围的“县城精英圈层”朋友,大学后的选择都和他出奇一致。


这些朋友的父母职业是医生、教师,或是体制内的党员干部,都处于小县城职业鄙视链的最顶端,就连退休金都比年轻人工资高。他们的下一辈,大部分是普通本科毕业,只不过,大家都默契地选择毕业回家在,银行、事业单位、学校,和本地国企舒服地“端铁饭碗”。


但另一边,那些在县城没有根基的同学,有的远离县城,跳槽3-4次了还没找到一个满意工作;有的留在县城,做点小买卖;甚至有的考上职校,现在在县城开挖掘机,巧合的话,还能碰到陈真负责的项目。


经过了几年的磨练,又有家里的帮衬,陈真的未来是可预见的光明。


在小县城,“上学-工作-婚姻-生孩子”这条传输链的速度极其之快,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婚姻。


对于陈真这一群人而言,家里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相亲。“县城的圈子很小,之前没对象的时候,逢年过节就各单位的叔叔阿姨来我家拜年,总有些人想帮我介绍对象。”陈真说当时微信都加了一堆。


于有些人而言,在体制内除了家里安排的相亲,自己很难有途径去解决个人问题。而陈真家庭条件好、爱打篮球、会弹吉他、是相亲市场的香饽饽。

刚确定工作岗位没多久后,父母就特地为他和当地某局长的女儿组了个饭局。在父母的撮合下,现在在已经在一起快3年了。双方父母都很满意对方,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提起结婚的频率逐渐增加。




“以后劳烦领导多照顾照顾新人”

周洁是家中独女,2016年填高考志愿时家里就把大学范围限死在省内,并向她灌输未来工作也要在省内的观念,能回家里县城是最好的选择。


2020年周洁大学毕业,为了在省会有购房资格,她在省内最大的美妆公司做了两年电商运营,交了两年社保。公司资源好,时常能接触头部主播,她自己看来,这是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只不过由于时常要加班到凌晨,在她父母看来,却是个不稳定的“辛苦活”。


她父母时时刻刻给她洗脑体制内的优越。

周洁记得,为了让她回家,爸妈最常对她说的话是,“朝九晚五多好,你想买房我们帮你买,不会有什么经济压力,就回来自己过过小日子就可以”。

所以,拿到购房资格后立马离职,努力复习一段时间后上岸了县城的乡镇公务员。

▲ 周洁省考倒计时,周洁供图

县城范围小,人口少,属于熟人社会。即使家族中没有直接对应的单位领导,通过熟人关系,也能让进体制内的后辈更加舒适。

周洁的家族关系网庞大,“某个叔叔在某某所,另一个伯伯在某某局”之类的关系比较多。总之,这种情况下,就默认了“前辈铺路,后代乘凉”。


虽然乡镇公务员是大家眼中最眼热的职业,但实际上也有高低之分。县城每个乡镇情况千差万别,晋升空间和办公环境差的不是一丁半点。有的办公环境和县城无异,有的光是从县城到单位的路程都要驾车一个小时。


周洁父母和她的体制内亲戚们,自然不会让她去落后的乡镇“受委屈”。


这场“仗”,从周洁收到上岸消息后就开始了。周洁还没反应过来,她的父母酒准备好了礼物和好酒,带上了体制内“有说话分量”的亲戚,办了好几次饭局邀请单位领导一起吃饭。


在饭桌上,周洁笨拙地举着装着茶的酒杯,跟在父亲身后打圈陪笑,一遍又一遍重复着“以后还要多麻烦各位领导多照顾照顾”。诚意和关系,县里办事的万金油;双管到位,周洁最终得偿所愿。


在县城里,公务员是“面子”的指向标。

即便周洁只是个乡镇公务员,但在周洁和周洁老家村里的人看来,这是权力和安稳的象征。老家村里的人开始找周洁维系关系,希望周洁以后多多帮忙。当别人问起周洁的工作时,周洁父母也会自豪地说出女儿是公务员。


乡镇公务员是在单位报道后按需定岗,同周洁一批进单位的有5个。周洁定岗在的岗位,虽然是个比较辛苦的差事,但前途光明。在单位时常得到领导的关照,属于机会的第一梯队候选人。领导经常安排周洁参加培训,意味着领导对周洁有重点培养的意向。

县城很多“体二代”的发展路径都类似。先让孩子进入体制环境,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乡镇公务员因为工作环境相对差,不如县城公务员“体面”,也就成为众多“体二代”的优先选择。

而在之后的晋升路上,有关系支撑的家庭,父母会再利用熟人社会的关系帮助孩子尽量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周洁的路径也是如此。工作过程中,每次和家里倒单位的苦水时,家里时常有一句鼓励的话:“这几年你先好好干,服务期满,再想办法帮你调到更好的单位。”


因为县城提供不了多样化、更丰富的就业岗位,所以在县城除了吃财政饭的是高学历者,其他领域打工人高学历者少而又少。所以,即使在不同乡镇工作,周洁的朋友圈和陈真的高度重叠。




“世袭”的财政饭,
县城内循环

往县城里一看,你大概率会发现同一个职位,一二线城市和县城截然不同的情形。


大城里政府大院,985/211的硕士研究生埋头写材料;放眼至县城,普通科员常常自带“某某领导孩子”的标签。北上广深的银行玻璃间,装了不少英美澳的金融海归;小城里的普通柜员,可能是父母花了六位数打点的“关系户”。


县城是一个关系网络编织成的社会,所以混在县城,最重要的是关系。而关系中确定性最高的,便是“世袭”。在县城内,体制父母的孩子也还是在体制内、从医父母孩子也在医院、生意父母孩子也在生意场上,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职业“内循环”。


有前瞻的“县城精英”父母,从孩子高考填志愿起便落子开棋,谋划孩子的城市和专业选择。学历是敲门砖,无需比拼距离和排行。省内普通二本和省外211,前者往往才是他们的先手干预。


临近孩子毕业即布局。父母会通过自己的人脉和圈子让孩子继承自己的衣钵,并为孩子在后续发展中提供全力支持。


北大社会学博士冯军旗就读期间,在河南省新野县挂职了两年。期间通过走访与调查完成了《中县干部》这一篇博士论文。在文中总结出在县城运行的潜规则:“年龄是个宝,能力做参考,关系最重要。”


而关系主要有血亲、姻亲、干亲、同乡、同事、同学、战友等等。除了血亲是自然的连接纽带,也是最强的连接纽带外,其它都是社会性的连接纽带,都需要编织和维持。运作的方式就包括喝酒、打牌和送礼。


喝酒是编织关系网的最重要方式。酒场不仅是关系建立的桥梁,还是八卦信息的流动地,办事的润滑剂。几杯酒下肚,从陌生到熟悉,甚至开始小心翼翼称兄道弟,局中人便是自己人。


喝完酒尽兴后,打牌必不可少。打牌赢不赢钱,一是靠技术;二是靠手气。而领导赢不赢钱,主要看各位小兵们愿不愿意输钱。而逢年过节,想和领导打好关系的干部也总是在去找领导的路上。


冯军旗博士在论文中也总结出了部分县城关系网。他们通过各种关系运作方式,形成大大小小的“政治家族”,在后辈就业时,也就能提供一定的帮助。


▲ 《中县干部》举例关系网的原文摘选


干部子女如果想在大城市就业,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接受高等教育,形成学历优势。而如果学历一般,孤身一人在大城市漂泊也不是很多干部家庭认为的最优选择,此时有关系有根底的人就会千方百计地回到县城,就再次巩固了政治家族的根基。


▲ 《中县干部》中关于县领导子女教育情况一览表

县城关系网的运作,让县城职业形成了相对静态的社会形态。


结语

只要将定位回归县城,县城精英二代比普通小镇青年先行一步。


尤其强调关系的县城,核心信息的传递、交流逐渐呈现静态、固化的形态,一个个小的“政治家族”更快地获取信息,更迅速链接资源形成干预,成为县城隐形的职业壁垒。


小镇青年没有一定关系根底,即使是985研究生也很难在没有裙带联结的小县城混出一片天地,甚至,薪酬回报并不会比本科生高。

所以,很多没有根基的高学历学生并不会选择回到县城,他们往往都在相对公平的城市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从某种角度而言,他们并不是不想回到家乡,不想守在父母身边;而是县城没有足够多元化的岗位,体制内又无法享受到县城公平。曾经的家乡也因为越来越高的壁垒而成为回不去的地方。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编制的尽头是什么?

最近流行一个观念:宇宙的尽头是编制。


近两年,由于疫情所造成的全球经济下滑,经济逐渐转入内循环,而这个时候无数的行业在这场疫情的危机当中倒闭破产,许多行业无法抵御冲击,更不用说教育反内卷、资本反垄断和楼市反炒房带来的席卷之力,让诸多过去光鲜的行业充斥着不确定性。在这种大环境下,考公考编队伍比以往庞大数倍,似乎这就是年轻人心里最热门和最正确的职业选择,甚至是国人心目中的职业天花板。根据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录系统,今年报名参加2022国考的考生人数史无前例地突破了200万,与去年151万的报名人数相比,足足增加了51.4万,增幅高达34%。


如果宇宙的尽头是编制,那么编制的尽头是什么?


目前,编制工作有行政编、参公编和事业编。通常被比较的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和老师。

 

如果你是985/211优秀毕业生,以上三种随便选,哪个高兴选哪个。如果你普通大学毕业,还是往届生,你只能结合自身情况去争取。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编制的尽头是什么?

×

01地区差异

乡村基层公务员和长三珠三公务员、偏远地区乡镇老师和深圳市高级中学老师没有可比性,它们不在一个量级上。尽管放在市场上,招考要求、考编难度也不一样。

在江浙沪、广东珠三角这些地方,教师收入不低于公务员不是一句空话,各种福利待遇都执行到位,因此这三者收入差距不大,主要看你的专业、条件、机遇和偏好。


把偏好放最后是因为——以上地区的编制岗位竞争都非常激烈,较少人能根据偏好随便挑。

 

那么有人问,县级和乡级呢?事业单位有三种:国家全额拨款、国家差额拨款、自给自足,这就导致事业编有不同的待遇,为防杠,本文仅讨论平均水平。

 

总体鄙视链:

县级公务员>县级中学教师>乡镇公务员>县级事业编>县级小学教师>乡镇事业编>乡镇教师

×

02 上限和下限及职业天花板

在编人员的实际待遇,一定是同地区同级别职位的中高收入水平,高多少取决于单位。


公务员

公务员系统部门众多,晋升机会多的也就那几个。公务员的晋升从科员到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部、正部、副国、正国(暂时不谈非职务序列)。公务员的职业天花板也分地区,在部委、省级单位,或许能升到正厅副厅,在乡镇,普通人的上限很可能是副科。


事业编

事业单位上升空间极为有限,无论走管理岗还是走技术岗,都会在5年左右到达自己的天花板。能不能升职转为公务员体系以及能不能拿副高以上的职称工资,取决于具体单位占据管理岗和技术岗的人什么时候离开(包括但不限于升职、退休、转岗、被开除等结果),以及单位自身属性(两办组宣统纪政的下设事业单位人员流动性强机会多,其它部委办局的事业单位只能本系统活动),与自身努力关联性有限。


教师

教师走职称,到一定年龄差不多都能达到中级,高级职称的比例也远比县区县级干部的比例高,而高级职称的工资基本等同于副县长的工资。在教育系统如果能评上高级职称,那么待遇比副处级还要高一点,如果只是在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阶段相比公务员还是差的。从地位来说,教师是校长下的兵,作为事业编的普通教师顶多做到副校长职位,而想当上正校长则需要更多其他因素。

×

03编制的尽头

公务员、教师、事业编到底哪个好,因地区、单位和自身因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作为公务员考试的公众号,如果有人问我公务员的尽头是什么?

我一定告诉你,是遴选

关注我们的老粉好多上岸了,但是并不如意,不少人还会问我遴选的问题。

在此告诫各位考公的同学,不要为了上岸而上岸!

众多过来人含泪劝后辈:

考编不异地,异地不乡镇。


宇宙的尽头是考编?为什么这么多人对编制趋之若鹜?

十几年寒窗苦读,毕业前各种畅想着自己的未来,想象着毕业后从事着自己喜欢的职业,成为自己羡慕的社会精英。但现实中,生活似乎没有那么多的选择。

不管读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毕业后就业考上编制才是唯一能被父母认可的选择。父母说编制是铁饭碗,考上就是“吃皇粮”,福利待遇好,工作还轻松;亲戚们说编制是保障,永远不担心被辞退,一辈子能稳定;领居说编制是荣耀,考上是光宗耀祖,成为别人羡慕的对象。
在社会整体对编制的高度认可下,在所有人的劝说下,年轻人开始相信考编才是最好的出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考编大军,为进编制而努力。
一部分人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过高期望,或者说认为自己不会有太大成就,所以愿意考取编制,获得一个稳定工作
一部分人被目前内卷吓到,怕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怕自己卷不过别人。看到学长学姐每天挤公交挤地铁,生活艰辛,有时要加班到夜里三点,认为自己不能够承担这么大的压力,所以选择考编制。
还有一部分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在毕业时看到身边人都在面试各种工作,自己却毫无方向,又有很多人围在身边说考编,最后只能加入考编大军,浑浑噩噩参加考试,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欢
前段时间,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公布了一份《2022年遂昌县面向世界一流大学引进优秀毕业生入围体检人员公告》,随即将高校毕业生扎堆县城的话题推上了热搜。
公告显示,24个基础工作岗位的候选者均来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学府,其中博士4人,硕士19人,本科生仅1人。
因为社会价值导向的影响而选择考编制的人比比皆是。但读了很多年的书,学到很多的知识,最后却为了进编制而选择考入自己并不了解、也不一定喜欢的基础岗位,真的值得吗?
客观来说,编制确实有它的优势所在。在当前社会,编制意味着较高的社会地位,轻松安稳的工作,优良的福利体系,以及未来可能有的“权力诱惑”。一个编制,等于一份没有后顾之忧的工作,一个没有风险的人生,它或许稍显平庸,却绝对安稳。比起在外打拼的颠沛流离,【编制】还真是一个“宁静的避风港”。
而无论在外工作还是创业,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目前国内民营企业的经营环境不容乐观,企业内部竞争也非常激烈,勤奋和能力未必能保证一个美好前途,想要“出人头地”更是难上加难失业的风险却一直如影随形。而创业的环境也大不如前,多少年轻人野心勃勃豪情万丈,结果在“创业”面前折戟沉沙。即便那些年纪轻轻的“成功人士”再如何耀眼,那些名人“励志故事”再如何传递正能量,也无法掩盖现实中大多数年轻人的“囧途”。
这样看来,考编制确实是个相对好的选择,但仅仅为了安稳,或者因为周围人的劝说,就决定考编进入“安全屋”,未免过于武断。
毕竟,编制为王,其实只是针对一部分人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去考。我们在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只有自己喜欢的事才能坚持到底,才不会那么痛苦。
比如在报考前可能就要认真的想想自己是否喜欢这个行业,能否胜任岗位工作,最好对自己进行一个整体性的分析,包括职业取向、商业价值以及职业机会,再决定是否要报考,并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不要轻易听从别人的建议,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认真选择,选择自己所热爱的行业和岗位,才能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税务局明确!10万元以上重点核查!查到必罚!

  2. 鸟巢惊人一幕15年后才知道,长期运动和不运动的孩子,大脑发生了变化...

  3. 为什么HR都不喜欢空窗期?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4. 你的公司里有 “ 螃蟹效应 ” 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