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体制内发展,要尽早学会“急功近利”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叶子君的小门道 Author 勤奋的叶子君

看到标题你可能一愣,怎么教人急功近利,这不是叶子君日常的风格呀。

别急,先来看两个真人案例。或许,你也能发现自己的影子。

01

何主任是该县近十年来最年轻的县某局的办公室主任。

选调生考上,985大学法学本科,在这座小县城里,这样的履历,一来就闪闪发光。

他本人也能吃苦,更有能耐。

经过数年的打磨,不知道熬了多少通宵,练得一手好文笔,各种公文、讲话稿、总结发言,对他来说都是信手拈来。

他运气也好,并未因为是个没背景的草根就被欺负蹂躏,相反深得领导器重。

大约是太需要他的才华了,历届局长待他不薄。在35岁那年,他已经坐上办公室主任的位置,年富力强,未来可期。

看上去,他的事业一切都很完美,并且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对吧?按道理,他应该对此状态表示满意并充满斗志,更加励精图治才对。

可事实并却不。

何主任并不开心,或者说,从当年的小何起,他就并不喜欢过这种日子。

只不过当年刚进单位,自己因为学历和选调生的身份,一下子就受到领导器重和偏爱,有点懵懂又受宠若惊。

在当时的情境下,总觉得自己不跟着领导的步调打拼一下、不努力施展才华,就是对不起单位、对不起领导。

换言之,从一开始,他所有的打鸡血,都是“被迫营业”。

时光荏苒,当年的小何变成了何副科长,又成为了单位里的枢纽人物何主任,眼看再熬个十几年就能成为何副局长,他却退缩了。

自打小起,他就不是一个有仕途野心、有远大抱负的男人。

你可以说他消极窝囊,说他妇人之见,但是眼下这些,这从来都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他渴望趁着村里的父母还走得动路,每年抽时间陪他们去旅游,见见祖国的大好河山,弥补年轻时终日劳作的辛苦。

他渴望老婆孩子热炕头,过点普通平凡的小日子,每天晚上吃完饭,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看会电视,出来散散步。

而不是现在终日扎根在办公室里,不是陪着笑脸对着各路检查组迎来送往、觥筹交错,就是在办公室里抓破头皮写材料,独自欣赏凌晨4点的县城。

关键是再往后,他又能得到什么呢?拿在手上烫手的权力?别人的尊敬和礼遇?这些,他并不在乎啊!

随着时间推移,再加上办公室主任的位置尴尬难熬,他在痛苦中愈发看到了自己的内心。

打破他内心纠结的是一个突然的意外,他在医院查出了严重的颈椎病——这可不是他瞎编的。

常年的伏案工作,他的颈椎病已经严重到经常手指发麻,脖子僵硬。

然后,他拿着医生出具的疾病证明书,以严重身体不适为由,不顾领导的强烈挽留甚至是威胁,毅然辞去了办公室主任的实职,将这别人垂涎欲滴的宝座让了出去。

这中间有诸多故事,比如差点跟当年有知遇之恩的领导撕破脸,对方扼腕叹息说他“太令人失望”,民主评议他从前排一路滑到了末尾等等,略去不表。

如今,他终于可以挽着老婆孩子的手,吃过晚饭在县城最热闹的河滨商业街走一走。

感谢平凡普通的烟火气,将他这颗曾经躁动的凡人心又重新抚平。




02

小王毕业于某知名大学,建筑学相关专业研究生。

从小就热爱工程和建筑的他算是选对了专业,进入大学后屡获奖学金,品学兼优,一路读到硕士学历。

临近毕业时,刚好本省的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前来校招。

作为一所中职院校、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该校给的待遇虽然不算丰厚,但走绿色通道,免试就能获得事业编,仍然颇具诱惑力。

小王本来对这事不感冒,只是跟家里打电话时顺口提了一下。没想到父母听了都很重视,多方找人打听后,强烈要求他去。

他当时非常抗拒,自己学了一身武艺,从来没想到要去当老师,而且还是中职院校,三尺讲台根本容不下他的梦想。

但父母却坚持让他去,说这是事业编,铁饭碗,以后他在外面大风大浪闯,朝不保夕,错过这次机会会后悔一辈子。

不光是父母,家里所有的长辈和亲戚都建议他去。

无奈他只好去了这家学院,成为一名高职里的王老师。

上班后的日子,比他预想的还要更轻松一些。

学院录取分数线基本上全省垫底,来这里的都是被高考淘汰下来的学渣,就是混个学历,根本不会好好听课认真学习。

他也不管,他的任务只是把每周的课上完,下了课收拾书本走人就行。并且不需要坐班,有课才去,其它时间自由分配。

再加上寒暑假很长,他经常恍惚感觉自己游手好闲得像是个没工作的混子,迷茫得不知道干点什么。

王老师的同学朋友们可羡慕坏了,一个个不是在民企里996被迫卷,就是在体制内各种加班,见到他大把的时间,都在感叹他的命实在太好了。

可他却从未因此而开心过。工作了几年,愈发后悔和郁闷来到这里。

他开始失眠,日夜沉默不想说话,去了医生,被诊断出轻度抑郁。

家人们都困惑不解,只有他知道是为什么。

他感觉自己学有所成、一身武艺,却没有用武之地,跟一群根本不热爱工程和建筑的学渣打交道,专业水平都快荒废了。

在他的强烈要求下,家人开始找关系帮他调动。经过半年的运作,他去了本市的建筑设计院,从王老师变成了王设计师。

甚至连编制都还没办法调过来,他就迫不及待离开了那年噩梦般的高职院校,去拿起了魂牵梦绕的图纸。

设计院的工作量,跟高职院校显然是两个极端。

加之那几年建筑市场火热,他跟同事终日扑在图纸上,熬通宵是常态,周末根本无休。

朋友都觉得他是找虐,放着轻松悠闲的老师不当,跑来主动996。他却甘之若饴,说这才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

回想起那几年闲得发慌、一腔热血无处安放的时光,他极度后悔虚度了光阴,后悔没从一开始就狠狠拒绝长辈的建议。



03

这两个故事讲完了,都是发生在叶子君周围的真人真事。

体制内工作相对稳定,不论是工作单位,还是职业发展之路,一旦定了就很难变,你需要付出很多沉没成本。

然而,很多人在刚工作时,很迷茫不知道如何选择,盲目跟着大环境、跟着周围人的建议走。

结果是选的路不适合自己,却只能硬着头皮一路往前走,旁人一脸羡艳,自己却越过越难受。

这2位主人翁算是幸运的,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却总算是拨乱反正,最终回到自己喜欢的轨道上来。

可是仍然有更多的可怜人,一开始就选错了,却没办法纠正,只能沿着错误的道,一路走到黑。

工作这事,千金难买我喜欢。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关键是适不适合你自己,符不符合你内心对职业、对生活的期待。

让我们回到标题上来:体制内发展,要尽早学会“急功近利”,

什么叫“急功近利”?这里打了引号,显然不是本意。

“功”,努力实现拟定人生目标的有效功,不做无用功。

“利”,是只做对自我发展有利的事,不胡乱听取建议。

从一开始,你就要多多聆听自己内心的想法,多问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期待在事业上达成何种目标?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里,都住着一头狮子。

如果一味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越活越拧巴,惹怒了这头狮子,最终只会让它愤而反噬,吞掉你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只有顺从真我,顺着它的毛捋,确定前进的方向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才能越活越自在舒适。


(读者匿名投稿,叶子君文字修改,抄袭必究)


—END—
叶子君微信
进读者交流群,发发牢骚充充电
(原有微信号还在,不必重复添加)

往期精彩文章

果断放弃业务,我提拔的速度反而变快了

当上科长后,为何比原先累得多?真人现身说法(原创)

那些爱占小便宜的鸡贼同事,我是这么收拾的:奇招,很有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