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支持记者进行灾难新闻的采访工作(包括家属的采访)?
我们评鉴新闻业表现的前提,是无条件地支持他们在现场的存在。
灾难新闻应该报道什么?是否仅仅只有零度情感的科普?灾难发生时,往往伴随着全社会的人道主义情感体验,这也是人们感觉到跟其他人是一个共同体的时刻。因此,报道罹难者遗族(的追念与悲伤),是常见的报道题材。对活生生的、具体的生命逝去的哀痛和共情,也是推动原因调查、追责、善后和隐患排查纠正的重要动力。
如果一件事情不被记录,那么它就等于没有发生。正如老生常谈的“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已有的报道(读长图……)包括了场景再现(现场)、情感抚慰(幸存者与逝者故事)、动员社会的协作、信息服务(寻人、献血、医疗、志愿者、所需物资、避难所与救助点)、调查问责、解释(就是大家说的科普)、分析与排查隐患、善后相关的跟进等等。这不仅仅是逝者的历史,这是全社会共同活过的历史。
另外我也想说,没有做过记者,翻几篇论文就开始意淫的人,除非你能在记者的报道和伤害之间建立基于证据的关系,否则你的批评跟公共利益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如果确实存在伦理问题,应该批评或问责——但不是莫须有的“侵扰悲痛”。
我也想提醒一下,在一些著名案例中,曾经有帮助公关的相关人,给出的建议是,批评新闻媒体的报道伦理,以压制其报道。
我从十几年前开始与国内外专家合作做记者报道工作坊,通常都涉及伦理。但在这个时间点,我很明白不是伦理的问题。而且我做培训也从不单讲伦理,因为做新闻首先是一个技艺,没有执行力,伦理再多也枉然。伦理是一个实践过程,往往需要在道德两难中做出决策。
我们今天的社交媒体已经太多言不及义的思想,而展开有意义的公共讨论,事实最核心也最珍贵。公共知识的主要生产者之一是记者们。
请支持走在路上的事实挖掘者。尽管在越来越紧张的时效中奔走的她们和她们的作品,注定是不完美的。
谢谢风哥帮我存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