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学管理50强案例: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











戮力构建“一制三通三实”教学管理模式

全面开创“德技双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局面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教学管理典型案例











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由著名教育家、会计学家潘序伦先生于1928年在上海始建,1937年于抗战烽火中迁至重庆,1998年以来先后创建为重庆市重点中职学校、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如图1)。学校现占地238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设有交通运输、加工制造、财经商贸、信息技术、土木水利、教育、文化艺术、公共管理与服务等8大类29个专业(教育部认定的首批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1个,国家级示范专业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2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教职工559人,学生7033人。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委员长张德江、现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先后莅临学校调研视察(如图2),高度肯定学校办学成效。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立信养能”办学理念,秉承“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校训,着力构建“一制三通三实”教学管理模式,为培养“德技双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教学管理整体情况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认真落实国家和重庆市关于中等职业教育文件精神,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精心制定并实施教学发展规划,不断强化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努力驾驭教学发展“第二曲线”,使学校教学管理目标明确、组织有力、程序规范、保障到位。近年来,学校进一步聚焦教学管理,通过建立结构合理、责权清晰、运转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以下简称一制),构筑课证融通、产教互通、双向贯通的教学管理平台(以下简称三通),采取夯实师资队伍建设、落实教学模式改革、做实教学评价管理的教学管理策略(以下简称三实),基本形成理念先进、目标清晰、程序科学、评价高效、保障有力的教学管理模式(如图3),为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切实有效保障。

图3  “一制、三通、三实”中职教学管理模式


二、教学管理特色创新

(一)创新“一制”,夯实教学管理基础

学校结合市场需求与自身实际,通过重构教学运行科、教学建设科、教学实践科、科研督导室、教研组、专业部等教学管理部门和基层管理组织,成立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如图4),制定并实施《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教学管理规程》《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生产性实训管理规程》等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同时建立并运用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了教学扁平化管理(如图5)。

(二)着力“三通”,构筑教学管理平台

1.“课证融通”,打造工学结合课程。学校制订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将国际职业资格证书(AHK)、技能鉴定等级证书能力要求融入课程内容,紧贴行业标准,开发建立以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为核心的“1+N”专业课程体系(如图6)。根据课程学习领域任务,与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开发与之配套的教材、学习指导材料、试题库、学习平台等资源(如图7)。与企业共同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建有CAXA数字化工厂、3D虚拟现实技术等专业网络教学和管理平台,实现云端信息教室内同步,为课程实施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如图8)。


2.“产教互通”,整合各方资源办学。学校根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年修订)》,结合“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背景, 紧密对接重庆市“6+1”支柱产业,按照“改造传统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打造品牌专业”思路,开设交通运输等8大类29个专业,新增养老护理、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大数据技术应用等7个紧缺型专业(如图9)。牵头成立“校行企”协作会和重庆汽车职教集团,是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加入重庆幼教职教集团等6个职教集团,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开展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实现区域内教育和经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与欧洲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集团(简称EBG)合作开办数控技术高级特色班,成为中外合作办学典范(如图10)。


3.“双向贯通”,盾构学生成才立交桥。学校打破机制体制壁垒,积极架设人才培养立交桥。与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对接,开设学前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等“3+4”本科分段培养试点专业5个(如图11);与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对接,开设数控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等“五年制”专科人才培养试点专业6个(如图12)。在汽车、机械、电气、计算机、学前教育等6个专业部开设对口高考班,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业水平和考试成绩升入本科或高职院校深造。双向4条升学通道,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三)聚焦“三实”,提升教学管理效能

1.“四维共济”,夯实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学管理效能的核心要素。学校以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为前提,着力教师研学、教学督导、教师培训、教师比赛四个方面,构建并运用三学、四导、三训、三赛的“四维共济”师资队伍建设模式,持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升师资队伍专业素养,努力打造师资队伍建设新高地(如图13)。


2.“双轮驱动”,落实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是提升教学管理效能的关键环节。学校聚焦文化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教学模式改革。文化基础课坚持“以学生深度学习为本、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本”理念,形成了以“核心问题解决”为主线、学生“自学”“互学”“展学”三种学习方式灵活组合的“学本教学”模式(如图14);专业核心课以“校级-区级-市级-国家级”“四级赛制”为抓手,构建了教学目标与行业标准对接、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对接、教学方法与工作过程对接、教学评价与岗位要求对接的“四对接” 实践性专业教学模式(如图14),完善了一年级1至2天的认识实习、二年级1周的跟岗实习、三年级半年的顶岗实习的专业教学体系(如图15)。


3.“多元共振”,做实教学评价管理。教学管理评价是提升教学管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学校不断完善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常态化机制和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制度。结合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M&E)体系,建立教师年度教学考核制度,强化教学常规巡导、课堂教学指导、教研活动督导和集体视导相结合的“四导”,并最终将其结果分项纳入年度考核(如图16)。借助中英质量保障项目和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中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着眼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学业由任课教师、班主任、企业师傅、人事主管等分项考核,按照比例综合鉴定,形成了基于岗位能力,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体系。


三、教学管理工作成效

(一)力争卓越,成果丰硕

1.教学成果,不断彰显。《“四级赛制”助推“四个对接”教学模式创建与实践》《“双擎牵引,四轮驱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如图17)。《以信立德:中职学校“五个维度”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建设创新与实践——以“三个结合”为实施路径》等荣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参研《中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中等职业学校“三位一体”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研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等教育部重大招标课题和市区级课题。《中职学校人本管理的策略与效应——以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工作页导学模式探索与实践》等论文在《职业技术教育》等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


2.专业发展,齐头并进。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为全国职业院校示范专业点(全国仅20所,重庆市唯一)。建成国家级示范专业3个(如图18),市级重点(特色)专业3个(如图19),重庆市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市级示范性实训基地7个,重庆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公共实训基地1个,重庆市中等职业教育双基地1个,“代账部”和“智能制造工作室”等“双创”基地5个。成为北京现代西部培训中心,建成ASEP等6个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接受各合作单位捐赠设施设备等价值共计948万元。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31个,实训室158个,设施设备价值达1亿元。


3.课程建设,厚积薄发。学校各专业根据职业岗位(群)要求,与行业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159个,课程标准242门,理实一体化课程214门。编写及出版《汽车构造与拆装》《企业会计实务》等18本全国规划教材(如图20),完成与之相匹配的课件15个、试题库5个、资源库4个。出版《简单电器制作与调试》《对口升学考试英语冲刺模拟试卷》等教材5本。建立了《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绘画与排版制作》等80门网络课程、微课、慕课、在线测试等教学资源,搭建能够跨校共享的网络学习平台1个(如图21)。2016年作为全国中职牵头学校完成教育部课题《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2017年课题成果《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指导报告》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建设提供依据和指导。

(二)立德树人,效果显著

1.人才培养,全面开花。学校毕业生“双证”获取率和一次性就业率均达100%,稳定就业率92.5%,对口就业率88.6%,90%以上就业于世界500强和地方支柱产业,每年向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输送2000左右的技术技能人才。学生刘世忠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录用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正式编制职工,优秀毕业生刘菀、唐君贤、刘琼莲被选拔到国务院办公厅工作。近3年来,每年高考学生上线率均在99%及以上(如图22)。自2009年参赛以来,学校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43个(其中汽车机电维修、汽车车身修复(钣金)、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单片机控制装置安装与调试4个项目为全国冠军。2018年,参加汽车运用与维修和汽车营销4个项目的比赛,大获全胜,荣获一等奖5个、三等奖1个,成为全国汽车大赛开赛12年来,单所学校同年获得所有赛项大满贯的一马当先者。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和工业产品设计与创客实践2个赛项摘得中西部参赛以来的首个一等奖)、二等奖43个、三等奖25个,连续十年蝉联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重庆代表团参赛学校金牌榜和总分榜两个第一名;获得重庆市一等奖206个、二等奖131个、三等奖78个,连续十年在重庆市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金牌榜第一名(如图23)。

2.师资建设,成绩斐然。学校先后培养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重庆市特级教师、市级教学名师等一大批优秀教师。成立名师工作室10个,大师工作室3个。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和专业技能比赛共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6个、二等奖38个、三等奖24个、市级一等奖35个、二等奖35个、三等奖23个。青年教师陈巧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获中西部第一个全国冠军,荣获“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承担并完成国家、市、区级科研课题75项,公开出版教材53本,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416篇。研发教具5款,获得相关实用新型专利4个。


3.示范辐射,影响深远。近三年,学校依托职业教育集团、公共实训基地等项目,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技术服务,承办行业协会和商社汽贸等企业技术技能竞赛、培训达56次,对口支援重庆永川职教中心等29所学校专业建设。每年来自全国上百所中高职院校和单位到校进行参观学习(如图24)。先后在全国技能大赛总结会等会议上介绍专业人才培养、集团办学经验。中央电视台、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对学校所取得的办学成果进行了73次广泛、深入的宣传报道(如图25)。


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这既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是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期许。站在教育综合改革大背景下,学校将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和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传承经验,开拓创新,倾情写好教学管理改革“奋进之笔”,全力培养“德技双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发展提供更加鲜活的经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