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50强案例: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于“校院一体、共育人才”育人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创新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隶属于天津市卫健委,具有明显的行业办学优势。始建于1908年,具有百余年卫生职业教育历史,是百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之一、天津市“十二五”提升办学水平建设院校、天津市“十三五”提升办学能力世界先进水平校建设院校、“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学校是天津市卫健委管理的唯一一所医学院校,是天津市卫生职业教育中心、天津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天津市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天津市卫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是目前全国百所示范校中唯一一所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高职高专学组组长单位。是全国首个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全国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临床类、中医类、口腔类、公卫类)考核基地。紧密对接健康产业、养老服务业需求,开设护理、康复治疗技术等19个专业,在校生7509人。据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高职院校综合实力评价,学校近三年在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连续排名第一。
教育教学成果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学校连续四届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主持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药物制剂技术和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建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在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连续4年获5个国家级一等奖。近五年,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一、管理整体情况
(一)落实教学中心地位,构建“三全”育人格局
全面落实教学中心地位。认真落实教学质量一把手工程,党政一把手讲好新生入学第一课。建立党委专题议教、领导干部听课、专题调查研究、学生座谈反馈制度,坚持召开年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专题会,及时并最大限度地解决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校《章程》中明确教学的中心地位,从队伍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保障教学。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配合,全校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将职业道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设置具有医护药技岗位特征的教育内容,校院共同实施职业素养教育,建立“四课堂衔接,四阶段递进”的立体化思政育人模式,使教室一课堂、活动二课堂、职场三课堂、网络四课堂的相互衔接,推进思政课和课程思政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见图1。
(二)建立校院共育人才的体制机制
建立行业主导、校院共育人才的管理体制。凭借行业管理优势,在天津市卫健委领导下,成立由学校、5 所附属医院、15 个教学医院和9个区县卫生局共同组成的天津卫生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下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建设、教学管理等专项工作委员会,将学校专业发展、教学过程、师资队伍、基地建设等纳入行业统筹管理。
建立校院共育人才的长效运行机制。卫健委出台导向性、激励性政策将承担教学工作作为各医院的基本任务,并纳入医院等级评审指标;学校与医院共建教师遴选与聘任、临床工作量与教学工作量互认、晋升与考核等制度;学校出台兼职教师、校外实训基地等管理制度;医院出台临床教学督导、临床教学经费管理等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各自优势,共同培育医药卫生技术技能人才。见图2。
(三)建立校院共育人才的教学管理组织体系
建立高效的教学管理运行模式。由学术委员会、教学管理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组成教学管理决策层,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务处、督导室等职能处室和各系部、教研室组成的教学管理实施层。各级教学管理机构分级负责、相互协作,发挥各自管理效能,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健全“总-分校”校院协同的教学管理模式。实施在教务处统一领导下,以学校为中心,以各教学医院为分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务处下设实践教学科专门负责临床教学和实习管理工作;各系教学副主任和系教学办全面负责本系各专业临床教学和实习管理工作。各临床教学基地设置教学管理办公室和专业教研室,配备专职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宿舍管理人员,由医师、护士组成教学团队,负责学生教学和实习工作,保证临床教学与实习质量。见图3。
(四)建立校院共建共管的教学管理制度
建成“一平台、三层次、五模块”校院共建共管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建立由卫健委主导,医院、学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校院合作、共育人才”的教学管理平台,健全教学管理制度、程序文件、记录表格三个层次及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与规范、教学过程监督检查、教学质量评估反馈、教学保障5个模块的教学管理制度。形成专业、课程共建、教学基地共建共管、师资队伍共聘共培、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的校院企协同育人管理机制,院校共建专业,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深化订单、定向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见表1。
(五)强化教学过程管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制订、修订课堂教学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反馈、课堂教学改革系列教学文件,坚持巡课、督导听课,严格教研室、系部、学校“三级”试讲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实施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信息员和教学反馈制度,开展同行评价、督导评价、教师自主反馈、阶段性评价、期末教学评价,第三方评价,加强教学质量反馈与评价。组织系部、教研室开展联合教研、专项教研,对接岗位工作任务、执/职业准入资格,开展人机对话考试、京津冀课程联考、第三方出题考核;深入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强化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实践考核管理制度、实训项目开发管理办法,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监控,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50%以上;由教务处统一组织,由临床兼职教师进行实践考核,实施实践技能统考。校院共同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系列管理制度,不断加强带教队伍管理、过程管理、实习安全管理,重点加强病例书写、教学查房、临床小讲课、出科考核、阶段性综合技能考核、毕业前综合技能考核管理,实施顶岗实习的精细化管理。
(六)健全校院共建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
以质量生成为核心,健全组织体系。学校是天津市诊改工作的三所试点院校之一,成立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内部质量保证办公室,以系部为单位形成质量保证工作组,教研室与任课教师形成质量保证实施组。按照“五横五纵”要求,横向形成五个工作组,落实学校、专业与课程、教师、学生、信息化工作横向牵头部门,纵向确定各系部、职能处室在资源、生成、资源、支持、监控纵向系统归属,网格化分解工作任务(见图4)。
建立教学管理评价与反馈体系。建立由教学系部、基地教学管理人员、专兼职教师、辅导员、学生、麦可思第三方、用人单位组成的信息收集系统,通过听课、座谈、问卷、网上反馈等形式多渠道收集教学及管理信息;由教务处、督导室、学生处、招生办公室管理人员组成的评价与反馈系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与评价,提出建议,及时反馈,不断改进。
二、管理特色创新
(一)创建“校院合一,共育人才”的体制机制
成立天津卫生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在天津市卫健委领导下,成立天津卫生职业教育管理委员会,下设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基地建设、教学管理等专项工作委员会。市卫健委出台导向性、激励性政策,将医疗机构承担人才培养的参与度与其绩效考评、医院等级评审等挂钩,形成校院共育人才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各自优势共育人才,形成“共研、共建、共管、共享、共赢”的育人格局。
组建京津冀卫生职教联盟。在三地教委、教育厅、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支持下,学校牵头,联合京津冀地区17所本科、高职、中职院校和21所医院、企业,共同组建京津冀卫生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建立目标导向,区域一体、共同发展机制,联盟院校在机制体制建设、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技能竞赛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形成“双主体”育人的“总-分校”教学管理模式
学校与天津市15所三级甲等医院形成“总-分校”管理模式。卫健委出台卫生职业教育“总-分校”管理办法,对各医院承担教学、条件设置、人员安排、组织管理提出明确要求。学校和医院在教学管理上形成人员互动、制度共建互认的组织管理体系,保障校院共建专业、课程、实训基地、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形成具有卫生职业教育特色的“天津模式”。
(三)创新四课堂衔接,四阶段递进的思政育人模式
校院共建思政育人模式。突出人文性,注重职业素养培养的针对性、实用性,创新“四课堂衔接,四阶段递进”的思政育人模式,建立“三融入、三衔接、三贴近”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形成以“课程思政”为引领的协同机制,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职业道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甘于奉献,救死扶伤的职业精神,培养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
(四)建立校院共建共管的教学管理模式
校院共同制定共建专业、课程、基地和队伍的管理机制。出台工作量互认、资格互认、兼职教师遴选等管理办法,使临床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院共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明确专业建设方法和路径,共建专业建设标准、课程标准、考核标准;学校为医院投入必备的教学设备,教学医院向学校捐赠临床仪器设备,共建与职场环境相统一的儿科护理、老年护理、影像科、康复科、检验科等校内外实训基地;共建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等高水平的“准就业”校外实训基地46家,开展订单、定向、联合培养;在医院建立专业教研室,专任教师定期到医院挂职实践,共建与医护药技技术能手相统一的“双师”教学团队。
三、管理工作成效
(一)校院协同共育人才的体制机制改革成效显著
校院共同建成鹤童长照学院、美容健康学院等5个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与天津市儿童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天士力集团等12家医院、企业共建订单班56个,建设老年护理、医学美容技术等国家级、市级现代学徒制培养专业4个,天津市内共建联合培养基地16个,共建医学口腔、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京津冀教育合作共同体2个,取得明显成效。
(二)服务卫生行业和健康产业能力明显增强
专业和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校院协同共建共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围绕卫生与健康发展,进行专业及专业内涵建设。获得国家级支持重点专业8个,市级重点支持专业5个,取得明显成效。见表2。牵头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2个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建成护理专业资源10万余条,全国362所院校14万余人注册学习,药物制剂技术专业资源3万余条,全国10余所院校3万余名学生注册学习;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全国同类院校排名第一。建成覆盖全部20个专业的10万余个卫生与健康系列优质教学资源。
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学校建成天津市卫生职业教育中心、天津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天津市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中心、天津市卫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全科医生、全科护士、全科医师再认证、家医团队、家医护理上门技术培训、儿科技能深化等行业培训、技能大比武,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开展养老护理员、育婴师、催乳师、美容师、按摩师、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急救培训等社会培训。近五年培训、职业技能鉴定20余万人。
师资队伍教学能力显著提升。校院合作不断加强专兼职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教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连续4年获得5个一等奖,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排名第一,省市级比赛获奖50余项。教师在教学成果、课题研究等方面多次获奖。见表3、表4。
(三)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近五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98%以上,签约率86%以上,专业对口率95%以上;全国28个省、市、地区用人单位满意率95%以上。学生在北京协和、中国人民解放军301、上海长征等高水平医院就业率逐年增长就业人数千余人。第三方麦可思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为72%,比全国示范性高职高5个百分点;专业平均月收入为4436元,比全国示范类高职院校高10百分点。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9项,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家一等奖1项,参加国际发明设计大赛获得分别一等奖和金奖各1项。2017年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二等奖,2018第十二届北京外国语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比赛第二名,2018“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一等奖。涌现列车救人、冰河救人等优秀学生事迹,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和天津主要媒体宣传报道,受到社会广泛赞誉。见图5。
(四)在全国和京津冀同类院校得到推广
在京津冀同类院校推广。近五年,京津冀院校共获批国家级建设项目29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类示范专业6个,省部级建设项目35项。共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1门、优质在线课程2门、专业教学资源库5个,共建数字化课程418门,共编“十三五”规划教材52部,共研省部级及以上课题34项。获教学成果奖国家级1项、省部级11项。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和教学能力比赛获奖共计11项。
在全国同类院校推广。近年来,对口支援甘肃卫职院、青海卫职院、毕节医高专等40余所中西部院校;为青海卫职院、毕节医高专培养学生325人;与沧州医专、河北女子职院、承德护理职院结对子,指导专业建设。通过师资培训、来校进修、挂职锻炼等多种形式,对相关人员开展教学管理培训,教学管理经验被多所院校采纳,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得到广泛认可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