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着车听着歌随笔小记:我感觉做音乐和做游戏的有一拼。

别叫我虾哥 龙虾游戏推荐 2023-08-11

本公众号由以下帅哥赞助,谢谢他们!
    
 


聊聊天,吹吹水


晚上跟一个好哥们聊天聊了很久。
恩……当然,他跟今天这篇文章毫无关系。

比较有趣的是,我跟他聊到现在,也就是凌晨四点,我才开车回家。
在开车的时候,听着歌,我不禁想到一件事。
那就是“流行音乐”与“休闲游戏”或者是这个时代的游戏是否有关?

我那时候想着,没准还真有点关系。
我不知道读者小伙伴里有多少朋友喜欢听歌。
或者是非常广泛的听歌,无目的性的听歌。

从民谣、摇滚、RAP嘻哈、金属、小清新、流行、电音、慢摇、二次元到纯音乐、到舞曲、到歌剧甚至是鬼畜。
从国语、粤语、英语、法语、日语、韩语到西班牙语、意大利语……

总之?就像游戏,音乐的品类,也是数不尽数不是?

我回想儿时,我听歌,听来听去可能是周王陶林孙燕姿蔡依林SHE等等。
当然,我也听陈奕迅、王菲、谭咏麟、张国荣、四大天王、beyond、王杰、谢霆锋。
再者,我也会听某一段时间特别火的歌手,比如阿杜?比如光良?比如刀郎?比如TANK、后弦、梁静茹啥的。
国外的流行歌曲?当然也听,阿姆?linkinpark?艾薇儿?西城后街?
冷门的,当然也会听。不过那几乎是已经开始有自己的审美了。

游戏是否也是如此呢?小时候我们玩玛丽,玩魂斗罗,也会接触三国志。玩GBA,玩街机。慢慢接触任天堂,接触暴雪,直到慢慢接触BioWare、黑岛。


这个时代的游戏与音乐有什么关系?


对成年人来说,每次开始回味儿时听歌和现在听歌,最大的不同是。
小时候,一张CD或者卡带的歌,我能听好久好久。
而现在,我每天听歌的习惯早就变成了打开某音乐软件,点开每日推荐听歌了
我的口味变的越来越杂,听的歌变得越来越多,喜欢的歌曲越来越少。偶尔会回味下儿时喜欢的歌曲,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在不断的淘音乐。然后把听到喜欢的加入自己的歌单。
曾经很喜欢摇滚,高中喜欢嘻哈,突然变成喜欢古风,毕业头几年,一股脑栽进民谣的坑。结果现在很喜欢听以前不齿的电音和慢摇……


时代变了,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它不是让我知道了世界上的歌有这么多,而是潜移默化的让我不断去接受新的歌曲。
儿时,听歌是匮乏的,一首喜欢的歌,能听很久很久,一个喜欢的歌手,也会一直重复他的几首歌。

游戏也是如此。因为儿时游戏的匮乏,小时候那些经典的游戏,于我来说,是充满回忆的,所以我不可能不爱他们。
在信息匮乏的年代,接触新游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以至于看到一款新的游戏,就忍不住去尝试。那时候也没那么多游戏的攻略,深剖一款游戏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甚至翻遍整个网站,找到这个游戏的破解版和修改器,都能让我沾沾自喜。
现在,不是游戏开发者不用心了,而是我想更快速的去贪食这款游戏。
这个年代,游戏似乎不再是了。歌曲也是如此。还记得抄歌词的你,和现在听歌切歌的你吗?

这一段想表达什么呢?


时代变了。

你以为做游戏的很少?你以为用户接触的游戏很少?


那这个时代,如何让音乐和游戏脱颖而出呢?
用心,肯定不是。用比小时候玩的游戏做的好玩,或许是基础吧。
很多游戏开发者或许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在跟多少游戏开发者做竞争。
如果只是普通的有创意。那么,只会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里。
因为,你的对手太多了!

用歌曲举个例子,比如这只叫康姆士的乐队。
看上去很小众是吗?但我告诉你,完全不小众。
因为人家起码要参加乐队的夏天了!

再比如这样的,台湾的一只乐队,叫做“这位太太”
满小众的是吧?《月亮》这首歌也很好听。
但在歌曲详情里,有一个包含这首歌的歌单,里面是其他的台湾的小清新乐队。

在歌手这一栏里,这张歌单里,有起码200个不重名的台湾独立乐队。
一个乐队,怎么也要有个3首歌吧?这样就有600首歌。
按照游戏来说,那就是600款游戏!
那么,里面有没有那种特别火的歌?没有

而这,只是台湾的乐队……,音乐风格还可能只是小清新,或者文艺系的。
台湾有没玩摇滚的?有的。那可能又是一张含200个不重名乐队的歌单。
这,只是台湾的独立乐队……强调一次。

随便再点开一首可能比较小众的。
比如这首《白日梦》


什么?兰州也有乐队?是啊,兰州也有乐队。兰州还有做游戏的呢。

希望用几个乐队,能唤起你对国内游戏市场的恐惧。
话又说回来,做游戏的人,和做音乐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独立音乐人和独立乐队,比起游戏创作者,最大的不同是主业和副业的区别。
做音乐的,多数是喜欢音乐的,他们想的很清楚,这是一种爱好。
做游戏的,现在很难把做游戏当做仅仅是一种爱好了吧?
有人说做游戏不是,玩游戏才是。如果玩游戏都不再是爱好了,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
不知道小伙伴们身边有组乐队的朋友吗?我有一个玩金属的哥们。每次跟我聊天时,会炫耀他的弹琴的速度又进步了……

到底是做音乐难?还是做游戏难?
你说做游戏不赚钱,那国内那些独立乐队,不都是紧巴巴的过日子吗?
你说你做游戏亏钱是用爱发电,你那不是用爱发电,你那是想发电赚钱没赚到。要我说,国内玩音乐的才是真用爱发电。不得不说,搞艺术的,确实比我们搞游戏的,逼格要高一点。
我们在埋汰国内游戏环境不好的时候,有时候想想做音乐的那帮人,那才叫真正的不好吧。

建议国内的小游戏工作室,都把自己比拟成一个独立乐队。
而国内的发行团队,都可以把自己比成一家经纪公司。
如果上面的一些举例有让你感受到国内有那么多独立乐队,让你恐惧。
那我觉得,作为乐队负责人的你,第一个想法是“我们要加油”。因为我们爱这个行业。第二个想法应该是“我们要谦虚”。毕竟,有那么多同行在这个领域,我们理应谦虚上进。第三个想法不用说,必定是“我们要有信心”。那么多同行都饿着呢,我们不算什么。

当然,音乐的影响力还是比游戏要大的多的多的。
好消息是,游戏夸张的经济,能让我们看到,做音乐没准不赚钱,但是游戏可以。
毕竟……《王者荣耀》赚的比“杰威尔工作室(周杰伦)”多很多是吧?
或许,你说比喻不恰当,要拿滚石、环球比《王者荣耀》。
MD,你都拿王者荣耀比滚石环球了……我还跟你有什么好聊的?

那,这一段又想表达什么呢?


你觉得什么歌曲会火?什么游戏会火?


用休闲游戏举例子,这里不得不聊聊那些抖音神曲。
这里都提到抖音神曲了……
凭啥抖音的那些莫名其妙的歌,都能火起来?

包含抖音,这几年最热门的歌,你记得哪几首?
首当其冲可能是《野狼disco》,前段时间可能是《处处吻》,然后,再之前可能是《芒种》,《凉凉》,《起风了》,《你的酒馆对我打了烊》以及一大堆隔壁老樊?

我们找共性,比如一些非主流型的歌曲,你如果听多了,一听,你就知道,这歌肯定是来自抖音。最典型的比如是《绿色》这类的。

以及,下面这几首。你甚至可以仅仅看歌名,就赌100块这歌肯定是抖音火的。

恭喜你……如果你听的越多,你越容易一听旋律就忍不住发出“卧槽,太非主流了吧!这歌在抖音肯定火过”。所以,做游戏,一样是玩的越多,越有感觉。
但非主流歌曲品质真的很差吗?你忍不住回忆了一下你当年很喜欢的《贝多芬的悲伤》和《雪》,似乎在旋律上,一样也是非主流不是吗?我们还不是很喜欢听?
这些非主流网红歌曲,其实跟游戏复刻或者超休闲游戏的本质是一样的,都很能抓住用户的痛点。

我们不妨再回忆一下,在我们刷抖音的时候,一些经典的海外流行歌曲,比如洗牙的,盆栽的,碧梨的?还有一些老歌,旋律却朗朗上口的,比如像这首歌,你肯定也听过……


这时候,我们是不是很容易想到,搬运经典,在国内一样很容易为你的抖音视频增添不少色彩?就像我们搬运海外超休闲游戏一样。
很大概率是这样的。毕竟,都是曾经火过的,获过奖的验证过的,主流用户又没听过的。

既然提到了搬运,还要提一下经典歌曲的翻唱。也是容易出网红歌曲的。
比如,抖音上曾经有一首《情深深雨蒙蒙》很火,杨胖雨的。


这种,是不是很像我们熟悉的游戏中的“微创新”呢?
其实你打开这个歌手,你会发现,一些微创新的风格,其实是相似的,比如这首。

再回忆一下,是不是还有一种歌曲特别容易在抖音火?
比如,《骑上我心爱的小摩托》,《好嗨哟》,《爱的魔力转圈圈》。


这类的特色是什么?是恶搞,是魔性,是能更快的结合短视频。我想,现在的爆款游戏,如果无法像上面的几类网红歌曲一样。魔性,或许是最方便的出路了。
如果你再问我,小孩子们又喜欢什么歌手呢?我一开始以为可能是各种流量明星,像蔡徐坤、王一博之类的。但我发现,似乎华晨宇才是他们最喜欢的。
这时候你可能又要问我了。快手什么歌最火?
我盲猜《正道的光》?

结合上面的思考,我们给自己的命题是。
如果我希望我下一款游戏火,我们不妨想想,如果我们创作一首歌,那么这首歌怎么可能火呢?毕竟,我们在上文里,已经是一个独立乐队了不是吗?

但很多游戏开发者和独立乐队一样,他们的出发点不是在歌要火起来。只是想安安静静的做游戏,做音乐而已。
这里,其实是有矛盾的。
你的出发点,不是爆款,或者是火。那游戏不火,不是正好符合你的出发点吗?这时,摇摆不定的你,可能会想“MD,今天我就开始向钱看,向厚赚,情怀什么的,不要了。” 那你完了……

回过头来,上面的那些网红音乐的创作者,他们在创作歌曲的时候,是不是想过“我这首歌一定会火?”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
并不是所有的这类做法的歌,都能火。就像我们做游戏一样。
所以,游戏能不能火,歌能不能火,跟机遇,跟当代社会主流群体的认知,审美有很大关系。跟一个团队的研发能力,创作能力的关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特别是休闲游戏)

一些思考和流行歌曲或者爆款游戏结合,只是希望开发者在立项的时候,如果希望游戏变成爆款,多少要考虑一下市场,而不是情怀至上。毕竟,很多时候,游戏是因为赚钱才变得好玩的。
但同样的,也告知所有“爆款至上”看法的读者。游戏的品质和设计,并不是爆不爆款来决定的。毕竟,你肯定无法说出“《学猫叫》是世界上最好听的歌!”这样的话吧?

这几段段又想表达什么?


歌曲和游戏能不能火?

我觉得机遇>发行&经纪公司&平台>研发(创作者)。


我们不难发现,既然我们在这个时代看到了这么多歌曲,那么多游戏。
为什么总会有那么一些能脱颖而出呢?
量变产生质变自然不说。一个好的短视频,一堆好的短视频,能带火一首歌,而音乐一样能催化视频发酵。
我后知后觉的才发现,这个年代,要学的不仅仅是做游戏,更重要的,还是营销。我太讨厌这个时代了,绝大多数人根本不会主动去寻找去思考。也缺乏了自己的独特审美,只会跟风,甚至连我自己也会这样。我也要蹭热点,也会去跟风,因为一上网,热点就直接到我眼前了。

很多朋友可能跟我一样,讨厌这个时代。谁都有忍不住痛骂一句“乌合之众”的时候。但后来,我发现,好像太愤世嫉俗了……
“改变自己讨厌社交平台的最有用的方法,是去融入它。”
举个有趣的例子,在某一平台小游戏做的好的,一定不是最懂游戏设计的,学习游戏知识最多的,玩的游戏最多的。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点,就是他们跟平台的主流群体有一些相似之处,最起码,某一些爱好和口味上是一样的。

有时候,你又会发现,你津津乐道的小众爱好,或许是大众的流行歌曲。
那些有水平的作品,也并不是只有你能够欣赏。
所以,关键是大数据年代,什么时候把这些内容推送给你。
你一样也会发现,游戏做的再好,没有机遇或是机会,一样是徒劳。

所以我觉得对普通创作者来讲,绝大多数:机遇>发行>研发。
当然,我最烦的,就是有些研发看了这句话,把所有游戏不成功归结为游戏运气不好。首先,这得是一款游戏不是吗?你不能“哆啦咪发色拉希”一通乱弹就是网红歌手了吧?
而且,优秀的创作,一样可以逆天改命,尽管这微乎其微。

大数据喂食时代,就是这样的吧。我只会主观的被推送到那些我可能想看到或者我感兴趣的内容。我变懒了,你可能也是。
所有互联网用户的审美,都被他们脑子里乐于接受的信息给潜移默化的改变了。
如果这种信息互通的时代依旧欣欣向荣,你会发现,以后扛起游戏市场大头的,并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是发行营销和运营的能力。
在这两者之前,你还得问下,市场对这款游戏的接受度是如何的。还记得刚才提到,用户的审美在被调教吗?所以,这是在变化的。

这时,我才理解超休闲游戏的真正本质,是商业模式。

用音乐举过例子了,又回到了这个话题。
其实我一开始没有很清楚的认识到这句话的意思。
我本来觉得,超休闲游戏,是碎片化的体现,是流量的买进卖出,是信息爆炸年代难得的消遣。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难怪18、19年如日中天。

但我现在才发觉,商业模式是一个概念。什么是概念呢?

最大的感触就是,以前做游戏,看市场觉得OK,有机会,立项就做。
现在的情况是,看市场觉得OK,测试市场,没机会,咔。数据合格,做。
以前觉得游戏的流量是玩家,很贵很珍惜,是游戏的营收体现。
现在觉得游戏的玩家也可以是流量,很廉价,是广告的载体。

超休闲游戏的用户数和他流量价格的低廉,给行业带来的最大改变就是,任何高成本的游戏,我都可以用小成本数据测试来决定,做或者不做。
这才叫商业模式。
而这种模式,可能就像今天文章里谈到的流行歌曲一样。
或许,会转变成一种我要发新歌,我先用一首DEMO,用短视频平台测试歌曲的受众度,再做MV做专辑。
或许,未来面向大众群体的票房电影、影视剧、小说,甚至是潮牌的服饰设计,都会用数据来撬动施工。尽可能的减少大成本。用最低廉的流量,测试整个流量群体,然后再创作。

小游戏这一行的,无论发行研发,亏不亏,赚不赚不说。这几年团队踩过的坑,学习到的新玩法,更早的接触“小游戏”和“休闲游戏”和“流量”,或许这些经验都会在未来助我们一臂之力。人生是一场马拉松。
我们幻想除了小游戏休闲游戏市场多好多差。也会想想游戏之外行业的人,会多快嗅到这个味道,那些其他领域的天才,又会给整个信息时代乃至社会带来什么变化。

谢谢阅读~
ps.文内有很多想法都是个人想法,会比较天真。但很想跟大家分享,不然憋的慌……

谢谢你们


都是行业老团队了。

楼下都很熟,随便撩~


游点好玩(深圳):收精品小游戏,可mp买量。

另有3D小游戏研发群、买卖量群一起交流。

虾补充:宝藏女孩,加她就是了。

ps.一杯奶茶能让你知道你想知道的一切!

(新)游点好玩收超休闲、微创新产品,全平台可聊

(头条多款游戏用户超千万、OV稳定日活过百万)

微信:yanyanyanyan728 


小森林&聚芒(苏州):小游戏圈最温暖的男人万总↑

“老牌微信小游戏独代,不会让你失望。”

虾补充:万总就是那种……没黑点的男人你知道吧。

随时欢迎优质CP来撩。微信:tmwanly


卡日曲(杭州):小游戏圈最闷骚搞笑的男人↑

寻各类中度产品,姿势随意,欢迎来撩。

招运营,招运营,杭州招运营!

虾补充:带头大佬,低调的不像实力派。

微信:wangxiaowen


嗨鹿互动(长沙):芷倩↑

“欢迎产品合作,会帮大家拿到能尽的最大福利!”

嗨鹿互动长沙趣游独立出来的小游戏自研自发团队。

趣游网络是长沙第一批入局小游戏的团队。

虾补充:你肯定会在某一天到长沙出差的~

微信:zhuyx_bigbang


(新)酷企业:加好友报"虾哥最帅“折上折啊!

酷企业是极客游戏下做游戏资源整合的服务平台,

专注服务好进军小游戏市场的所有新团队小团队。

希望为市场带来价格更透明的软著商标服务!

微信:kuqiye


虾自己:接游戏翻译汉译英&英译汉,方便出海。

恩,还有游戏台词配音。

小工作室模式,质量和价格大家放心吧~

当然,也提供个人的游戏优化意见。


随便撩,随便撩


上期回顾



↑图片可以戳,不信你试试~

6月收录:微信搜索-龙虾游戏推荐-公众号

5月收录:5月推荐微信小游戏全收录表

4月收录:4月推荐微信小游戏全收录表

3月收录:3月推荐微信小游戏全收录表



特别鸣谢




感谢以下团队对龙虾的赞助,真的非常感谢!

均是一路伴随小游戏一起成长的老牌团队。



 


文内有错误的,欢迎大家留言或者私信我。
我的微信,欢迎玩家or开发者加群、合作。
文章首发在公众号「龙虾游戏推荐」
整理不易,谢谢点一下“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