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点播][老文新发] “喜大普奔!英国新冠死亡率低于流感啦!”
前言
惹不起,咱躲得起~下面咱换个方向,搬运一篇老文,希望各位喜欢。
话说,流感跟新冠的死亡率对比,这已经是用滥掉的招数了好不好……某证券公司这种蹩脚玩意儿,跟当初的《FT》的那篇雄文比起来,只能算渣渣,根本不值一驳~
下面就请各位欣赏,咱当年正面狂怼《FT》的巅峰战绩~篇幅有点长,但流感VS新冠这个套路可能涉及到的各种骚操作,咱都一一点破了~希望各位喜欢。
话说,最近《FT》的某篇奇文火遍了墙里墙外~
——请品鉴:
那么下面就让咱们来扒一扒皮呗,
看看《FT》这篇奇文到底有哪些猫腻。
在正式开始批判之前,
咱不得不首先表扬一下《FT》,
他们家不愧是玩弄数据界的巅峰存在,
特别是这两年风头正旺的数据可视化鬼才John Burn-Murdoch老师,
靠着给这篇奇文配了几张特别言简意赅的示意图~
一举在推特上狂刷17k点赞~
这影响力,早就超越了第一二三四五层,直抵大气层。
——请品鉴:
还没完呢~Burn-Murdoch老师的鬼才之作,
还顺理成章地火过了墙,
在中文社媒平台激起了不小的反响~
——比如说,请再品鉴:
——以及:
总之,简单归纳一下,
FT这篇奇文,以及Burn-Murdoch老师的数据可视化鬼才作品,
都阐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实”,那就是:
在2022年初,由于疫苗、既往感染和Omicron的共同作用,
英格兰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率(infection fatality rate,IFR)已经低于流感的感染死亡率了!
这简直是躺平党们的特大喜讯啊有没有!
……
……
然而很可惜,咱不得不泼一盆冷水啊各位~
让英格兰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率低于流感的,
主要并不是疫苗,也不是既往感染,更不是Omicron,
而是Burn-Murdoch老师玩弄数据的高超本领。
第一层(暖场戏而已)
在正式出手扒皮之前,
咱不妨简单回顾一下使用IFR衡量疾病危害的局限性,
勉强凑个数,算是第一层和第二层吧吧~
——名词解释顺便走一个:
↑ 从上述公式不难看出,以IFR来衡量疾病危害,主要有两大缺陷,
首先,IFR这玩意儿吧,它完全不涉及患病风险,
或者咱来举个例子说明呗:
现在假设拍老师我有两口糖罐子,A罐代表流感,B罐代表新冠;
然后每一罐里面有10000颗小熊软糖~
其中A罐里面有4颗糖有毒(姑且按照FT的口径,流感的IFR 0.039%),B罐里面则有3颗糖有毒;
总之咱一旦吃到有毒糖果就会扑街……
那么现在咱每隔7到13年从A罐抓一颗糖吃,
然后每年从B罐抓两颗糖吃~
请问哪边扑街的风险更大?
第二层(还是暖场戏)
上边儿的第一层,很多朋友都想得到,
不算稀奇,那么下边咱再来看看第二层呗~
——请品鉴:
这事儿其实咱已经唠叨过无数遍了……
就如同在个人层面上不能完全靠IFR来衡量因病扑街的风险一样,
在全人口层面上,也不能靠IFR(以及IHR、CHR、CFR等等各种R)来衡量疾病负担,
这玩意儿作为疾病负担指标,已然过时40多年了,原因就在于:
“指标单一、局限性大,不能反映伤残/早死/失能等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损失”
“指标单一、局限性大,不能反映伤残/早死/失能等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损失”
“指标单一、局限性大,不能反映伤残/早死/失能等对个人和社会带来的损失”
(重说三)
具体分析可以看咱的老文:《病死率不到1%的新冠病毒感染症,危害到底有多大?》
第三层(好戏开场!)
看完上面的暖场戏,某些朋友可能会说:
“是的拍老师,IFR这个参数有局限,咱知道了…可是英国新冠IFR到底有没有跌破流感水平?”
那么……下面正式开始表演吧~
——请品鉴:
↑ 让我们来仔细品鉴品鉴FT这张图表呗~
(其他几张图也是一样的毛病,就不重复劳动了)
上图横轴是年份,
纵轴是新冠IFR相对于流感IFR的倍数(注意坐标系魔法),
然后一路跳水的红色曲线上的三行字分别是:
高危人群接种疫苗、
接种第三针,
以及Omicron
乍看之下,这图简直可以说是特大定心丸了对吧?
可是……容老夫提醒一句,
请看红框框出来的那条脚注:
"IFR for seasonal flu as calculateed for New Zealand in BMJ"
翻译成人话:
季节性流感的IFR取《BMJ》上计算的新西兰数据
所以问题来了啊各位……
FT你特么这是啥骚操作?
你堂堂大英帝国的Omicron感染死亡率,
为啥不嫌麻烦要拿去跟几千英里之外的新西兰流感搞攀比?
为啥不跟英国自己的比?
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猫腻?
那么就让我们顺藤摸瓜,
瞅一眼FT脚注所说的那篇BMJ文献呗~
咱已经贴心地找出来了,不用谢!
——请品鉴:
翻译成人话啊,
BMJ这篇文章(其实也不是啥正经文章,而是一堆关于新冠和流感IFR的撕逼)提到,
新西兰流感的IFR是0.039%,
当然,这一点我们从FT那张图的纵坐标也能大致看得出来……
——元芳!上放大镜:
让我们重温一眼这个惊人的数字:0.039%。
然后再回头品鉴一下,同样来自BMJ,
大英帝国自己家的流感IFR~
——当当当当:
所以同样根据BMJ的数据,
在英国,流感IFR介于0.005%到0.009%之间,
比新西兰版的那个0.039%也就低了个4-8倍的样子~
FT这cherry-picking的本事,也是没谁了……
第四层
各位你们以为FT的本事只是如此而已吗?
那你们就太小瞧人了~
要知道,流感的IFR,它是根据年份不同而略有浮动的~
但这里其实就涉及到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详见:《激战!流感vs新冠!》)
——请看下面的名词解释:
简而言之,既然要搞横断面对比,
一大注意事项就是“特定时间点”。
所以严格来说,
咱拿往年流感的IFR去对比2022年初Omicron的IFR,
这其实是不妥的,
本质上就相当于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
那么如果拿2022年英国的流感IFR去对比2022年的Omicron IFR的话,
会是什么样的造型呢?
……
……
——请勉强品鉴:
实在很抱歉啊各位,
由于2022年英国死于流感的人数太少,
根本画不出来IFR对比图,
所以咱只能用UKHSA Weekly Flu Report的重症入院人数来暂时代替了~
或者咱也可以临时换个战场,
借鉴一下美帝那边的近期流感IFR数据呗(虽然这样也不太严谨)~
——请再品鉴:
总之,翻译成人话:
根据CDC数据,在2021年10月1日到2022年3月5日期间,
美帝约有2700000-4500000例流感有症状感染;
(然后流感感染的有症状比例约为65-85%)
最后约有1500-4500例流感死亡。
各位你们现在可以根据以上数据口算出一个美帝版的流感IFR了,不用谢~
哦对了,
FT精挑细选的新西兰流感数据,又来自啥年份呢?
咱顺着上面BMJ文章的脚注扒拉了一下,
终于把信源给找出来了~
——请品鉴:
1994年到2008年……
FT你们太棒了!
第五层
上边咱已经简单提到了一嘴,
FT那个信源虽然来自高大上的BMJ,
但BMJ的这篇具体文章,却根本不是啥正经文章,
而是一堆关于新冠和流感的没营养的撕逼信。
——具体来说,请品鉴:
标题翻译成人话:
关于新冠病毒根除策略的争论需要正确的数据
(???我可去你麻痹的吧!FT这夹枪带棒的本事,也是没谁了!)
——总之,请继续品鉴:
红框部分翻译成人话:
我们知道新西兰流感致死率(mortality rate)大概是每十万人每季扑街13.5人;
我们又根据血清型筛查的数据得知,新西兰流感血清抗体阳性率35%;
-根据以上俩数字口算可知,新西兰流感IFR是0.039%!
……
……
这就是为啥,咱一上来就吐槽,
这玩意儿虽然发表在BMJ上头,但根本不是啥正经科研文献,
各位你们啥时候见过正经科研文献靠口算来毛估传染病IFR的……
不过呢,调侃归调侃,
以上口算虽然略糙,
但放在它本身的那个上下文里头,
其实算不上啥特别的硬伤~
但FT的高明之处就在于,
经过他们倒手之后,
没有硬伤也能凭空创造出硬伤。
为啥这么说呢?
请跟着名侦探拍老师来一探究竟吧~
上面咱已经看到,
FT的引用源,也就是BMJ那篇撕逼信,
靠着简单的口算得出了IFR 0.039%~
然后这个简单口算的基础,又是另外两个已有数据:
致死率(mortality rate)每十万人每季13.5例,
以及患病率(prevalence)35%。
——其中,第一个已有数据的来源见这里:
似乎没啥毛病对吧?
但请各位再等等,
咱再瞅一眼这篇文章的方法论部分。
——请看:
红框部分翻译成人话:
流感相关死亡,靠的是(国际疾病分类ICD)编码“P&I”来确认——也就是流感和肺炎
………
………
这就是为啥咱上面会说,
原本没啥硬伤的东西,
被FT倒一次手,没有硬伤也能凭空创造出硬伤~
一方面呢,肺炎和流感打包计算致死率,这个是一百多年来的老传统,
另外一方面,《国际疾病分类(ICD)》上头也确实是这么划分的~
——请品鉴:
所以上面的原文这么用,并没有什么毛病。
但是呢,FT直接拿这个数据来跟新冠病毒PK,
这就属于故意搅浑水了~
因为啊,大伙儿都知道,
第一,新冠病毒感染症的主要杀手锏就是肺炎,
以至于直到现在,国内的官方名称都还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结果你FT搞了一场新冠 vs 流感的同场PK,
你直接把肺炎这一坨死因给划到流感那边,
这算不算拉偏架?
第二,根据ICD的编码定义,
其他各种病原体造成的肺炎全都涵盖在J09-J18编码下,包括但不限于:
嗜血杆菌/链球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各种细菌性肺炎;
衣原体肺炎;
炭疽;
百日咳;
伤寒;
风湿热;
血吸虫病;
曲霉病;
大叶性肺炎……
等等等等……
说好的流感vs新冠,
结果夹了一大堆各种肺炎,
这又算不算请外援?
第六层
各位,FT的骚套路还没完呢~
上面咱看到了,他们引用的那个BMJ版新西兰流感IFR数据,
是根据另外两个数据口算出来的,分别是:
致死率(mortality rate)每十万人每季13.5例,
以及患病率(prevalence)35%。
刚才咱已经分析了“致死率每十万人每季13.5例”这部分背后的猫腻,
下面咱继续来瞅瞅“患病率35%”这部分呗~
(是的各位你们没有看错,FT就是这么牛鼻,每个想不到的小细节都被他们埋了雷)
总之,根据BMJ那封撕逼信的蛛丝马迹,
咱找到了患病率35%这个说法的源头~
——请品鉴:
各位,看出问题了没?
看出来没有?
嗯嗯嗯?
好吧,没看出来也挺正常,
毕竟FT这雷埋得太隐蔽了……
——元芳!上放大镜:
所以这35%流感患病率,
全都是靠着没接种疫苗的选手刷出了的啊,
失敬失敬!
所以情况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FT在2022年3月份发表的文章,
精挑细选,找了BMJ当初2020年10月份的一封撕逼信作为数据源~
但却刻意忽略了一个关键的情况变化,那就是:
2020年10月那阵,
不管是英国人还是新西兰人,
都没打新冠疫苗,
所以只能跟同样没打流感疫苗的队列进行横向对比;
然而时过境迁啊各位,
到了2022年,英国人民的新冠疫苗接种率是啥造型呢?
——请品鉴:
完全接种率72%、增强针接种率56%……
所以FT暗搓搓地安排这么一个接种率惊天地泣鬼神的新冠代表队,
去pk隔壁接种率为零的流感代表队,
这是人干的事儿???
最后,让我们再次总结一下FT一副图里面埋的各种惊天大坑呗:
第一层:选择IFR这个参数,完全不能衡量传播效率带来的危害性;
第二层:IFR同样不能衡量疾病负担;
第三层:FT偷梁换柱,放着现成的英国流感IFR数据不用,偏偏挑了个包含祸心的新西兰流感IFR数据;
第四层:上述新西兰数据是1994年到2008年的平均值,和Omicron爆发期间的社交疏离程度完全不一样;
第五层:而且这个新西兰数据,不是单纯的流感IFR,而是根据ICD编码定义的流感加肺炎打包IFR;
第六层:最后,这个新西兰数据,是接种率为零的IFR,而Omicron爆发期的英国,新冠接种率早就突破天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