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的搬运工] 巴塞尔报告(第九期,2022年11月19日)
第一部分,BQ.1大家族的多样化
BQ.1*大家族内部正在发生微型的趋同演化热潮,各个增速较明显的子分支纷纷不约而同地活动刺突蛋白R346T和Y144del突变。这俩突变已然多次独立冒头。
目前来看,在BQ.1*的骨架上,刺突蛋白Y144del突变的增益几乎和R346T持平。
大致来说,截止现在(2022年11月11日),大约三分之二的BQ.1大家族成员带有刺突蛋白R346T,大约三分之一带有刺突蛋白Y144del,大约15%则做到了既要又要……这些既要又要的BQ.1成员们,比起普通款BQ.1增速快了每天5%左右,或者大致相当于每两周翻一番。
BQ.1.1子分支最近继续分化出了两个第八阶子毒株,但这两个第八阶高手都没有S:Y144del突变,而且目前绝对数量太少,所以还暂时看不出来增速。其中CZ.1(即BQ.1.1.1.1)额外获得了S:F490I突变,已在四个国家现身,有可能免疫逃逸能力比BQ.1.1更牛鼻;而CW.1(即BQ.1.1.14.1)额外获得了S:G446S突变,目前还是英国独家限量版。
第二部分,XBB大家族仍然活跃
尽管目前来看,BQ.1大家族带有S:R346T和S:Y144del的子毒株在北美和欧洲的增速应该超过了XBB,但在近未来,BQ.1和XBB两家能否河蟹共存仍然有悬念。
XBB这边比较有看点的子毒株包括:XBB.1.1(额外获得了S:E484T)、XBB.1.5(额外获得了S:F486P)、XBB.4(额外获得了S:K444R),以及XBB.4.1(额外获得了S:K444R和S:T470N)。
第三部分,XBB适应性略逊一筹,但仍有共流行的可能
在坡县,XBB已经成为主流毒株超过两个月,但流行率基本在2/3左右徘徊。剩下1/3则主要是各种BA.5和BA.2.75子毒株。这种迹象可能代表着宿主免疫背景已经开始多样化,而这种多样化背景的一个后果就是——多毒株共流行——当然,现在还没有实锤,但坡县的BQ.1流行率正在持续低位攀升。
由于缺乏测序数据(尤其是BQ.1大本营尼日利亚),所以目前还不清楚BQ.1和XBB之间的交叉免疫情况,总之,需要继续观察,才能确认到底会不会发生多毒株共流行。
第四部分,值得关注的新发子毒株
CH.1.1(即BM.4.1.1.1.1,或BA.2.75.3.4.1.1.1.1),在BA.2.75基础上额外多出了刺突蛋白R346T、K444T、L452R和F486S,目前已在全球多地出现(拍老师的画外音:咱们这边已经抢跑过啦)
CJ.1(即BM.1.1.1.1,或BA.2.75.3.1.1.1.1),在BA.2.75基础上额外多出了刺突蛋白R346T、F486P和F490S(拍老师的画外音:咱们这边也抢跑过啦)
XBF,土澳独家限量版,BA.5.2.3和CJ.1的重组株,其中刺突蛋白RBD部分继承自CJ.1(拍老师的画外音:这个终于没抢跑过……)。
下面进入加料时间。照惯例,走一个天阶序论排行榜呗。(关于“天阶序论”这个黑话的典故请见:世界名画赏析之《天阶序论》)
——请品鉴:
这是一个战力通膨的时代……七阶遍地走,六阶不如狗,五阶更是差点从排行榜上消失了 这又是一个无限内卷的时代……XBB和BQ两大门阀如日中天,但增速排行榜冠军却被过气的BA.2.75家族最新小选手CH.1.1火中取栗
继续加点料呗。Cornelius小哥念叨的“多毒株共流行”,已然在土澳成为了现实……
——维州,XBF成绩亮眼:
——昆州,BQ.1.1一骑绝尘:
——新州,BR.2.1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