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请收好!你的“悦”读感写作指南

中大学工 2019-09-02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营造 “学在中大,追求卓越” 的优良校风学风,培养“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优秀学子,形成家校一体、高中与大学无缝对接、线上和线下有效互动的新生入学教育机制,学校面向全体2018级新生开设暑期学校。暑期学校包括“‘悦’读感”、“公益囊”和“上易班”三个环节,旨在对新生进行全程化的思想引领,努力“扣好新生大学生活的第一粒扣子”。


今年暑假,中山大学给每一位2018级新生的录取通知书袋中都放入了一份“悦”读感和一份“公益囊”的表格资料(别着急,录取通知书正在邮寄过程中哦!部分省市可能有延迟),这意味着,他们除了带上录取通知书、简单行李之外,还带了两份沉甸甸的暑假作业“悦”读感和“公益囊”。


“悦”读感是啥?“悦”读感是新生暑假期间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典文献、感想和家长评赏的书面记录。

公益囊又是啥?原来此“囊”中装的不是妙计,而是记录着新生在暑期时间参与公益服务的所见、所闻、所感。


先“悦”读后公益,这是中山大学对新生进行的一场别开生面的“学前教育”,也是中山大学推动 “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重要内容之一。

早在2012年,中山大学就开始推行“公益囊”项目,在2013年,开始推行“悦”读感项目。“公益囊”、“悦”读感自实施以来,受到了新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成为中大学子踏入大学之前一份美好的记忆。


在今年的“悦”读感活动中,学校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著作和报告作为2018级新生的阅读参考书目。

那么,“悦”读感该怎么写呢?

 

这一期推送,就让我们来看看历届的学长学姐们是怎么记录他们的“悦”读感的吧——

(其实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大“悦”读感的阅读参考书目都包括《大学》一书)


初捧起《大学》一书,不求甚解,有时会为某些句子而诧异不解,而后耐着性子开始去细细品味书中的思想与内涵,经历许久的时光,读完数遍《大学》,内心便感动不已。读《大学》期间,我感想诸多,概括下就是两方面的领悟,一是做人,二是做学问。朱子在《大学》中说:“大学者,大人之学也”。简单说,懂得大学之道的人,才能获得大学问。暑期读《大学》不仅让我度过了一段恬淡舒适的时光,也让我懂得了其中的道理:做人生的大学问,而我的大学,正在路上。


——2014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冯同学


《大学》有两个版本,一开始看的是原版,没有看完。后来看了宋朝编写的版本,又找了译文来看,感觉思路清晰了很多。看完《大学》,我认为虽然古今之间,人们所学到具体内容不同,但是对学习理解和学习的思路是相似的。而具体的做法就需要我们根据学习的内容来寻找合适的方法。


——2014级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刘同学


《大学》有多个版本,挑选适合自己的书是“悦读”的第一步。选择东篱子的《大学全鉴》的原因除了它的字大得很体贴外,还有它挑选了历史故事来进一步阐释大学中的内容。这些故事中包括了商汤、晏婴、刘邦、刘备这样的老朋友,还有许多曾经读过却不怎么熟悉的人物,例如刘秀、乐喜、季布、董宣和范雎。通过历史上的真实故事展现的道理更有说服力,并且能在增长积累的同时加深认识。


——2014级国际关系学院洪同学


严格意义上讲,这并非我第一次读《大学》。在高三时,语文老师就把《大学》第一章打印出来让我们翻译,在提升我们古文鉴赏能力同时增加我们的个人修养、文学涵养。于是从那时,《大学》给我的印象便是一本讲述诸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的古书,凡事即有先后之序,不可逾越,由格物的基础,到致知,后来修其自身,终会在潜移默化间“明德于天下”。《大学》给我的另一个深刻印象便是“慎独”二字了。高三一开始,班主任便以“慎独”告诫我们,学习也要表里如一,要做到君子的“慎独”。而这次,我便是由这些零碎的认识开始,从头到尾阅读了《大学》,从中汲取了很多为人处世之道,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2014级中山医学院长学制赵同学


尤其喜爱第九章的:顾好而知其焉,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不得不承认,我也如此。我往往会因为嫉妒一个人生恨而疏远他,却不懂得从别人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样的,对于自己所亲爱的人,我又往往会过分偏爱。可就像俗话说的溺爱者不明,是一偏之害。这对我的启发相当大。


——2014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陈同学


四书五经中,除了《论语》与《孟子》,其它两本书一直以来都觉得高深莫测。但是这次翻开那泛黄的纸页,细细品味,发现它讲述的竟都是那些最浅显易懂、最朴实无华的道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作为古代学童中学时的读本,在今天竟被我们如此晚地阅读到。所谓大学,就是修身养性,进而齐家治国,终极目标便是平天下。从这里,我发现了自己名字的来历,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如此多的大学都把格物致知作为校训。


——2014级数学学院王同学


初高中时,长辈们总告诉我,“到了大学你有的是时间!”或者是“到了大学,你就轻松了”……事实上,在大学中所接受的知识的密度与质量都远远超过以前,《大学》中认为人在这个阶段的学习是对事物本质的深入了解和理解,即所谓的“格物致知”。


——2016级工学院刘同学


《大学》最让我喜欢的是它那种循序渐进,依循根本的思考方式。我们欣赏优秀的品质,比如冷静,比如勤奋,比如专注。但是这些优秀品质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如《大学》所说,定、静、安、虑一步一步获得的。而不是像成功学所言,只是自己主观地认为自己应该勤奋乐观就能勤奋乐观。


——2016级物理与天文学院张同学


《大学》言简意丰,而我所提及的仅是皮毛而已,其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想要在现代社会中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与当今社会现实相结合。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它需要与现实妥协,更加不是放弃传承了数千年的儒家宗旨。扎根现实并且可以指导现实是一个优秀学说必须具有的特性。《大学》体现的圣人思想与家国学说与当下开展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积极的呼应关系。就这一点而言,儒家学说的价值,远远没有完全发掘出来,斯后世来如吾辈者,当需努力为往圣继绝学。


——2016级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李同学


作为基础教育读本,《大学》虽然篇幅短小,但它以论述为基调这一点,便让我兴致缺减,直到我静心读完其十一章内容,才明白学校要求我们读它的意义。为揣摩深意与加深印象,我又誊抄了一遍原文与一些令我回味的朱熹评注。我也知道,《大学》这本书,我还远远没有读完。


——2014级化学学院陈同学


其中有一句对“价值观特点”的解释让我感动不已,大意如此:价值观的形成来自于对各种价值排序的优先性。一个价值观体系往往不是单方面肯定某种价值,否定某种价值,而是先强调某种价值,次强调某种价值。而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就强调“责任先于自由,义务先于权利,社群高于个人,和谐高于冲突”。


——2016级旅游学院任同学

(读《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有感)


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对于文化经典的注解作品层出不穷,然而,虽然其中不乏优秀作品,但是与西方以科学为重要基础的文化相比,中华文化更容易成为空谈义理的空中楼阁,比如明清后期,理学僵化之时,就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缺乏像顾炎武说的那样学以致用的学者,更有诗云“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因此,我想,基于这一特性,我们当今在复兴国学的过程中,更多要注重其现实意义,而不是仅仅练练书法,背背诗词。


——2016级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杨同学(读《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有感)




推荐阅读

1、你的“公益囊”里都准备装些什么妙计?

2、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应知道



--- 中大学工 ---

封面制图:刘佳燕

组稿:罗妙琪

编稿:杨力峰

校稿:许嘉茵

核稿:刘洁予、周昀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

给学长学姐们点个赞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