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京!上海!2018级港澳台本科新生国情考察双城记

中大学工 2020-02-13


序言:上期我们已经推送过南校国情班(甲班)赴北京开展国情考察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相关情况,本期将继续推送东校国情班(乙班)赴南京和上海开展活动的情况。


“六朝古都”金陵记录着多少朝代更迭与历史兴衰,为后人描绘了风景如画的十里秦淮,近代史上的南京经受过日本侵略战争的蹂躏与摧残,在我们的国家和民族记忆中留下了最沉痛的创伤,如今的南京,早已拨开云雾,仿佛一位翩翩君子从历史中向我们走来;上海,与南京一样,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曾经的十里洋场、繁华沪上,如今的国际化大都市,老上海与新上海交融合一,向全世界展示着东方明珠的活力与生机。东校港澳台新生国情班的同学们有幸踏上这片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土地,阅览温婉秀美的烟雨江南,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缅怀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感受一日千里的中国速度,书写这个金秋我们体悟国情、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立志报国的江南双城记。诚邀各位跟随我们的脚步,与我们一同走进韵味金陵、沪上繁花。


DAY1—快意拾行装,初见恋金陵


凌晨四点多,趁着微弱的月光,同学们背上行囊,出发前往南京。虽然倦意未消,但我们也迫不及待地想要寻找那座红楼梦里的金陵石头城。行程的第一站,我们登上阅江楼,长江盛景一览无余,眼前的开阔顿时让我们有一种豁达通透之感。



用过午餐,我们到了明城墙脚下的中华门。城墙设计精妙,用于防御外敌入侵的千斤闸让我们大开眼界。让我们更加心生赞叹的是,在那个没有钢筋水泥的时代里城砖粘合、城墙牢固技术之高超。登上明城墙,历史的苍凉拂面而来,中华民族从来就不是好战尚武的民族,修建长城,也只是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保卫百姓安宁,想到这里,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DAY2—细观牢记历史,祭奠缅怀英烈


领略过南京作为古代都城的古朴与厚重,今天我们要走进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史,还要再次揭开伤疤,去细看那段苦难岁月里国家与山河的破碎,去体会那段至暗时刻国家与民族的哀痛,沉痛过后,我们带着赤诚,再去缅怀与告慰曾经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从此铭记历史,立志报国。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孙中山先生长眠的地方——中山陵。山的坡度约为45度,我们一路向上,身体微微前倾,一路向先生鞠躬,缅怀伟人。作为中大学子,我们定当铭记中山先生的教诲,努力奋斗、敢于担当,做一个“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中大人。



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是在后来的总结分享会中被同学们最多次提及的行程。馆内通过特殊的设计手段,集影视、图像、采访、真实故事为一体,向我们展示了南京大屠杀真实的历史故事,这段经历将永远成为我们国家与民族最深最痛的记忆。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守护现在和将来。“这是一段需要我们永远深深铭记的历史,但它并不是希望我们成为历史的复仇者,而是希望我们记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摘自总结分享会上一位同学的发言。



DAY3—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长三角经济发展模式


复旦大学参观交流是我们上海行程的第一站。“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无数学子向往之,可你又知道吗?中山先生作为复旦公学首任校董,也曾在这里留下过他的足迹。


除了参观古色古香的校园,我们还到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进行参观学习体验,听老师讲解古籍修复知识与技术,最令同学们兴奋不已的是,我们还亲手体验古籍修复技艺——“墨拓”“水印”和“蜡拓”等。同学们在动手体验古籍修复、拓片制作的过程中,增强了古籍文物保护和古籍资源传播的责任意识,也更加敬重这些默默守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古籍修复工作者。



我们还有幸在复旦大学听取了关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带发展”的专题报告,陈老师为我们讲授了上海的历史、发展机遇、城市规划以及发展前景。有同学提出关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不同发展模式的区别的问题,老师肯定了珠江三角洲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指出珠三角与港澳融合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让同学们客观地了解长三角与珠三角发展模式的不同,也让同学们对自我未来的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认识。



DAY4—古今荟萃,未来可期


今天,我们将从过去与未来两个维度为上海这座魅力之都发出赞赏与惊叹。上海市博物馆馆藏丰富,享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誉,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馆内各种珍稀文物可谓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文物以纵向发展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发展史,我们不由得赞叹中华文明与文化的博大精深、灿若群星。



上海市规划馆以“城市、人、环境、发展”为主题,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展示技术,全面描绘上海至2020年的城市蓝图。在这里,我们发现上海的昨天,见证上海的今天,展望上海的明天。科学规划、绿色出行、能源更新等概念无一不令我们赞赏,记得有位专家曾说过:上海,乃至中国,应该从有宽度、有深度的发展变成有气度、有温度的发展。这句话点出了未来上海、中国发展的主题。



DAY5—诗画与钢铁


豫园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同学们在院内领略传统园林的诗画意境,感受古代中国的璀璨文化,也让自己的内心暂时得以远离尘嚣、回归宁静。



早就听闻上海还是“钢铁之城”,这是因为它有着全国最大的钢铁出口企业——宝钢集团。在参观的过程中,同学们观看了钢铁生产的全过程,全自动化的生产模式让同学们直观、深刻地了解到现代中国工业与科技的发达。在厂内走的每一步,都是为祖国感到自豪和骄傲的一步。



DAY6—勿忘历史,拥抱未来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以实物、雕塑、现代科技等手段再现了抗日战争的战斗场景,展现了革命先烈在国难当前之际,舍己为国的家国情怀。我们了解了当年淞沪之战的悲壮历史,感受了革命英雄“不怕死”的壮烈胸怀与爱国精神。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我们以现代化的姿态向全世界展现了新中国的蓬勃发展与前途无量。同学们站在精美壮丽的中华艺术宫下,既为祖国的崛起而振奋,也在心中默默立志,要为建设更有气度温度的中国而努力奋斗。



新人心语


总结分享展示会上,带队老师们精心策划了惊喜温馨的同学庆生会,为初入中大校园的同学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同学们打开心扉、真诚分享、尽情展示、老师们点评总结,将南京与上海国情考察活动推向高潮,也为2018级东校港澳台新生国情班画下了圆满的句点。让我们来听听部分同学的感想与体会吧。



刘祐男  中山医学院

到中山陵缅怀孙中山先生是我们中大人该做的事,也是特别有意义的行程。对我们医学生而言,更应该勿忘初衷,向先生学习。先生治病,治社会,治国家。也许我们未必能像先生一样治社会,治国家,但愿未来我们至少能为人民治病,为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出一分力。感谢学校提供的机会,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国家,也更了解自己的目标。


彭宣玮  中山医学院

在这次的学习中,我除了了解到我们国家历史的厚重,还意识到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性。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瞥见一位女士在抽泣,为当年的死难者而伤心,由此引发我的思考:我们这代人能为我们的民族做些什么,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活得更好、更有尊严。


吴嘉铨  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参加国情班的机会,在几天的行程中,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上海的交通系统,在上海城市规划馆里,我对上海的公交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轨道交通方面,上海拥有全球里程最长的轨道交通系统,其中包含地铁,轻轨等,这些公交系统能有效解决大都市的交通问题,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觉得这些都非常值得其他城市学习。


施嘉雯  传播与设计学院

当我登上阅江楼楼顶时,看着流淌在高楼和立交桥下的长江,脑中便浮现明代流传至今的《阅江楼记》。很庆幸这首诗所描绘的“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的景象现在还能被世人看见,而且还能与现代化相互融合交相辉映,这展现了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独特气质。这让我想到在重视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文化保育,我觉得南京就做得很好。



 推荐阅读 


由“玩家”到“专家” 90后中大毕业生的火箭梦


这次国情班去哪里啦?北京,北京!



--- 中大学工 ---

稿件来源:学生工作管理处

拍摄:中大出版社

组稿:孔倩敏

编稿:郑晓雪

校稿:许嘉茵

核稿:周昀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