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术“完美主义者”、爱设计的“领带哥”、“PPT”老王…都是学生眼中的他

中大学工 2020-02-12




整整二十年时间,王诗忠老师都行走在中大的校园里。最初那个青涩懵懂的大一新生,曾对未来的自己有过诸多想象:二十年后的自己,会成为怎样的人呢?是个出入写字楼的白领?口若悬河的律师?谈吐自若的翻译官?还是个品味独特的平面设计师?星移斗转,人生的选项早已有了答案:他是备受学生欢迎的“男神”老师、可敬的班主任,也是孜孜不倦的科研工作者。


▲王诗忠老师

(来源: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公众号)


在学生的眼中,他担当着“与生俱来的帅”“完美主义者”的各种属性,活泼与严谨,这两种看似南辕北辙的特点,如盐着水地在他身上合而为一。学术上,他以不容将就的原则启蒙着学生敬畏科研;生活中,学生把他当作贴心师长,他教导学生以阳光的心态对抗负能量。



入门须正:科研不可求其次


对于科研学术这件事,老师的态度就是,一定要诚实,一定要严谨。王诗忠老师经常调侃自己是处女座。对于这一点,学生们深表赞同。

 

2015年,中大“环境社会与伦理学”课堂。如今大四的郑鸿祥对这门课仍记忆犹新,那是他的第一门专业课,第一堂课结束后,他拿到了满满当当的两页纸,无一遗漏地涵盖了对字体、表宽、数据、标点、分页乃至文献引用辅助软件Endnote的课程格式要求。“当时老师还跟我们说,你们可能现在会恨我,但以后一定会感谢我。”这份要求显然让不少环院同学印象深刻。


接受采访时,大三的路春风笑着脱口而出“杜绝错字、别字、鬼字”“一有错别字论文是要打回去重写的”“实验报告是不能涂抹的”。在王老师看来,如果能在一开始就牢记最基本的要求,学生可以少走很多不必要的弯路。因此,在课程论文、实验报告撰写过程中,他都要求并指导学生使用专业化工具,例如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绘图软件Origin、数据分析软件SPSS等,以确保相关材料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能达到专业化的水准。

 

不可将就的,除了论文,还有PPT和实验数据。很多上过环境土壤学课程的学生,都忘不掉自己在课程展示前夕发PPT给老师审阅时,邮件前面颤抖的手;还有历时一周半受到层层捶打的4.0版本终于获得老师肯定时,如释重负的心情。有位同学还记得自己凌晨两点多修改完PPT发给老师,本以为松了一口气,准备睡觉,没想到当即收到了老师的回复。“太拼了,只能回到书桌前,乖乖地把PPT继续磨完。”

 

▲王诗忠老师给学生讲解土壤剖面


路春风还记得,当时临近展示,时间特别紧张,恰逢小组有一些数据出了问题,她们只能尝试探问老师能不能先展示,等后面再补上实验数据。毫无悬念地,老师拒绝了。“老师要求真的特别严格”,对路春风来说,王老师的那句“不能退而求其次,是什么就是什么”犹在耳畔。于是学生们开始懂得,对于科研学术这件事,老师的态度就是,一定要诚实,一定要严谨。

 

一级又一级,王老师的严格在院里有口皆碑,学生也在上课与野外实习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他不容商量的边界,将老师的叮嘱牢记在心,像个笨拙稚嫩的学徒,慢慢走向成熟。然而严格并不意味着严肃,王老师上课的激情与游刃有余尤其让学生印象深刻。对于上课这件事,王诗忠老师的自我要求是成竹在胸,即便课程已讲授多年,每次上讲台之前仍要细心准备:“上课应是一场精彩的脱口秀,而不是中规中矩的新闻播报。”


比如,王老师会借课堂考题“分析猫砂内部结构”和同学们分享自己养猫的故事,轻松活泼且充满感染力的课堂与枯燥的照本宣科绝缘,如今大三的王悦已经开始感受到科研的快乐:“很喜欢那种探索未知的喜悦,分析实验结果还有文献思路时像破案一样,实在想不通的时候老师会引导着你,跟你一起探讨,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真的很好。”



走进日常:“PPT老王”带你去巡山


那些日行三万步、一路高歌的日子,成为学子们如毕业旅行一般珍贵的集体记忆,让他们至今仍念兹在兹。

 

除了处女座的性格之外,很多环院的学生还注意到了王诗忠老师每周一换的那条领带。私下里,他们默契地称他为“领带哥”。

 

▲王诗忠老师参加学术会议

(来源: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官网)


也许是因为曾经留学法国,在学生看来,王诗忠老师很注重设计感,无论是自己的衣着,还是PPT的颜值。对“美”心怀敬意的王老师说:“我有一个买水果的理论,同样的价格,你愿意买歪瓜裂枣的呢,还是买好看的?当然是尽可能做得更好。”在王诗忠老师办公室的书柜里,你能找到不少颜色鲜明、尽管内容早已过期的宣传手册。显然,对王老师来说,他收藏的不是宣传册,而是其中的设计。

 

“这可能也是我一直以来的兴趣和小特长吧,对平面设计、色彩搭配和排版布局是会比较敏感一些,平时看到一些好看的册子也会琢磨一下里面的设计元素和排版技巧,自己做PPT还有制图的时候可以做一些参考嘛”,听到“PPT小王子”的称号时,王老师羞涩笑着翻起宣传册,“已经是PPT老王啦”。

 

▲王诗忠老师(左一)与学生在衡山实习考察


所以,当讲究干净整洁的王老师,在衡山野外考察时亲自上阵,为学生挖土壤剖面,全然不顾灰头土脸与靴子蒙尘报废时,学生们对他往日的印象又被刷新了一波。老师带队赴野外实习,素来是环院的课程传统。11月的衡山秋意正浓,刚好是山上银杏风景独好的季节。结束了辛苦的采样工作以后,王诗忠老师带他们去爬一千多米的祝融峰,全程像个贴心的大哥哥一样给他们介绍景点,跟大家开着玩笑,下山的时候反复提醒学生不要直着身子以免戳伤膝盖。那些日行三万步、一路高歌的日子,成为学子们如毕业旅行一般珍贵的集体记忆,让15级土壤组至今仍念兹在兹。



重在成长:把本科生当作研究生培养


在王诗忠老师看来,最近的网络热词“佛系”与“丧”,传达出的更多是一种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的无力感。“其实谁都需要成长,年轻的时候也都会迷惘,我想如果在他们碰到问题时给他们一些指点,甚至手把手地教,一有不懂的地方就即时沟通,让他们知道凡事都是可以解决的,他们就不至于陷入那种自我否定的虚无中。”

 

欣慰的是,王老师并不觉得自己身边的九零后学生有多少佛系青年的气质,与学生交往时也很少感受到那种丧的情绪。相反,他经常见到、且乐于细数那些积极请教问题与做事认真的学生的一路成长,“一些学生会时不时敲我的办公室门,追着我问问题,即时更新反馈,很多时候他们成长得反而会比较快。”

 

恰如他所相信的,只要珍惜生活中可以予以自己锻炼提升的机会,所有的努力和付出最终都可以得到肯定和回报。是的,对王诗忠老师来说,与“丧”的对抗,简单明快:“有问题就解决,不懂就学”,他不接受学生未经尝试就缴械投降的理直气壮。“有些学生总觉得这也太难,那也不会,我经常跟他们说never say never,要阳光一些,就算能力和技能技巧上有缺陷,也要内心强大,相信自己啊,如果到了研究生阶段还在吃着本科的老本,那你要怎么成长。”

 

“成长”,是王诗忠提起学生时的高频词。很多学生都知道,王老师是将本科生当作研究生培养的。

 

▲2017年青年教师授课大赛场外


从15级起,王诗忠老师明确要求学生以全英、脱稿形式完成课堂展示和专业讨论,而且每个小组需用时45到60分钟,这对于本科生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也让他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锤炼。路春风豪气地说,“经历过这门课,以后那些15分钟的中英展示我们根本不放在眼里。”让学生们更开心的,是得到师长毫不吝啬的夸赞与认可,最后一堂课上,九个小组轮番对自己的展示进行简短的回顾,看完学生的展示后,仇荣亮院长对王老师说:“你的学生太优秀了,能有这样的展示水平都不需要再期末考核了。”

 

之所以定下高标准和严要求,也是因为王诗忠老师笃定地相信,老师的要求有多高,学生就能做得多好。但同时,他也心知并非所有的学生最终都会选择科研道路,提起对学生的期待,王老师说:“我希望看到的是他们的成长,年轻充满无限可能,所以我们也尊重他们的想法,培养的目标不只是让你具有专业素养,而更多的是使你具备足够的专业之外的能力,毕业后不管从事什么行业,都可以成为其中的翘楚。

 

那个会亲切地从法国带巧克力给学生的“领带哥”,尤其看重学生在为人处世时的态度。譬如,出差时学生没有及时确保GPS仪器的租借,耽误了野外实习的时间;或是学生没有再三沟通与确认项目评审预定的会场时间,致使会议险些与另一场报告发生冲撞;或是土壤分析时才发现收集的样品量不够或不懂如何操作仪器的乌龙,在王老师看来,都是对责任心和担当感的考验。“我的严格永远是对事不对人,要有交待和反馈,才能让别人放心啊。”这些事无巨细的提醒,让学生也不禁感慨:“老师影响我们最多的,应该是他给我们讲的一些做人的道理吧。”



▲王诗忠老师获2017年中山大学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一等奖

(来源: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公众号)


凡事追求精益求精的王老师,钻研精神并不只放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如果不是从事现在的工作,人生也会有很多的可能性,”喜欢外语、设计,学过IT、法律的他开朗地说,“但我还是比较喜欢在讲台上讲课的感觉啊。”


王诗忠,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毕业于法国萨瓦大学,于2013、2017年分别获中山大学青年教师授课大赛二等奖、一等奖,2017年获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近年发表论文50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重点1项)、广州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





--- 中大学工 ---

资料来源:中山大学校报、中山大学官微

转载编辑:刘佳燕

初审:许嘉茵、周昀

审核发布:钟一彪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