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获国奖、IGEM全球总决赛金奖团队成员,博士的他正投身癌症研究!

中大学工 2020-02-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中山大学团委 Author 新闻部

人物名片


吴灏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2012级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两获国家奖学金,连续三年获得中山大学一等奖学金。曾于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开展基础研究,相关成果发表于Oncogene,Cell Death&Disease和Stem Cells上。中山大学SYSU-Medicine团队主要成员,团队项目获2016年度MIT主办国际基因工程比赛(iGEM)全球总决赛金奖和两项全球最佳。2016年度中山大学足球赛四校总决赛冠军队员。现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博士研究生,师从徐瑞华教授,开展一系列消化系统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成为医学院的学生已经七年,一路走来,吴灏祥无论在学习、科研还是团学工作方面都有丰富的收获,取得的成绩更是令人欣羡。他说,热爱的东西不需要坚持。并不是没有经历过困难,只是相比于自己心中的那份热爱来说,困难根本不算什么。他是走在阳光下的少年,白衣翩翩,心中济世情怀犹念未变。


凌云之志,力学如力耕


“我做科研,需要用自己学业之余的时间去做。而做实验是非常耗时间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只能利用好每一分钟。”这是吴灏祥在描述自己的学习生活时曾提到的一段话。求知若渴如他,不满足于课程内的知识,更希望在医学研究领域收获新的探索。所以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医学研究中,他几乎是把自己的时间用到了极致,而他也提到了学习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点——自律。当被问及如何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并且保证好自己的学习状态时,他回答说,课前预习,课上专心,争取一次过把知识掌握,就不会在重复学习上浪费时间。


这样的方法虽然朴实,但是真正能做到并且坚持下去的人却屈指可数,而他成为了那优秀的少数人之一,所以他获得了学业上的丰收。国家奖学金,中山大学一等奖学金……荣誉背后,是他,勤勉、踏实和认真。

 学术会议——参加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学术年会“President’s day in Cardiff”留影


力学如力耕,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医道路漫长,医者的肩上更承担着治病救人的使命,而他从未懈怠,因为他明白,欲成凌云志,必先苦耕耘。

                         

全面发展,少年乘风行


纵然学业繁忙,吴灏祥依旧坚持全面发展自己。大一刚入学时,他被学生会的热情所吸引,于是便加入到学生会的行列之中,拥有了更多为同学们服务的机会。在其中,他谈到他收获最多的,便是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个团队合作完成,所以在一个团队中,怎么和队友合作,是非常需要学习的事情”“真正倾心去做的,一个就够了”他也非常建议师弟师妹们在大一的末尾选择一个喜欢的学生组织去留任、竞选。“竞选是从干事到干部的蜕变。面对着全院的同学,你需要在有限的三分钟时间里把你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这是非常锻炼人的一个过程。” “当期中考、期末考来临时,你发现你没有那么多时间投入进去的时候,这时候就是责任在支撑着你走下去”,这是他对于“热情始,责任终”的理解。如何平衡学习和团学工作是很多同学的困惑,每个人都会有面对这两者彼此冲突的时候,而在这时责任感便是支撑着你走下去的支柱。既然当初做出了选择,那么就不应该轻易放弃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他还热爱踢足球,课余时间总会和好兄弟们踢上一场。他既是八年制足球队的队长,也是中山医学院足球队斩获2016年中山大学四校总决赛桂冠的冠军成员。在他眼里:“足球带给我的是快乐,是友谊,是团队合作。一个热爱的东西并不需要去坚持,因为它本身就是你的快乐。”


决赛捧杯——2016康乐杯足球赛总决赛


少年乘风而行,一往无前。在他的世界里,世上并没有真正困难的事情,重要的是自己永不放弃那份担当与责任,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和付出。

                          

济世之情,白衣秉丹心


当被问及为何会选择学医,他坦言,只是高考填志愿时纯粹觉得能够深入地了解人体的健康与疾病并且知道怎么去进行干预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


少年心有壮志,他带着心中对未来的憧憬,踏上了学医之路。大一暑假,虽然还未真正开始医学课程的学习,但怀揣医者之梦的他,主动地申请到了中山六院进行预见习。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三十而立,正准备在大学讲台上一展拳脚,却罹患晚期胃癌的青年教师。患者脸上流露出的对死亡的恐惧,对活下来的渴望,对想治疗却怕给家人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的无奈,深深触动了他。他问教授:“真的毫无办法了吗?”教授告诉他,要想把治愈癌症从不可能一步步变为可能,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探索癌症的发病机制,不断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自那时起,他便有了攻克癌症的想法。他想:为一个病人进行治疗,可解除他一人之苦,而探寻新的抗癌疗法,也许能够拯救千千万万人的生命。而后来,他的舅舅不幸因肝癌去世,“当你看到不幸发生在你的病人身上,你会很难过,但更多的是同情。当不幸发生在你的至亲身上时,你才会真正体会到那种切肤之痛,真正地想去努力对抗疾病。”当死亡降临到亲人身上时,内心的疼痛感那样的真实可辨,悲伤如潮涌之下,却更加坚定了他投身癌症研究的决心。


大三下学期,吴灏祥申请进入中山大学干细胞与组织工程中心做业余科研,白天在完成相应的课程和考试后,晚上常常还要在实验室待到凌晨一两点钟。他把自己的时间放到最大,把自己逼到了极限。努力伴随着回报,他在基础研究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相关研究成果也发表于Oncogene,Cell Death&Disease和Stem Cells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在中心主任项鹏教授和汪建成博士的指导下,他所在的SYSU-Medicine团队研究项目在2016年度MIT主办国际基因工程比赛(iGEM)全球总决赛上斩获金奖和两项全球最佳。他对记者回忆说:“那一年我们真的是为这个项目拼尽了全力。就连出发前一天晚上全队十几个人都还在通宵准备。即便是到了美国那边,在上台之前也是一直在准备。”正是这份刻苦到近乎疯狂的执着,让他站上了世界的舞台,为医学研究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高举奖杯——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颁奖现场


如今,他已经离开课堂,奋斗在临床一线,同时在徐瑞华院长的指导下开展一系列消化系统肿瘤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他说道:“在医院里,每天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的晚期癌症患者,虽然常常还是会被触动,但内心也逐渐变得平静。因为只有冷静地面对与思考,才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作出最正确的医疗决策。即使不能够为他们带来生的希望,但能让他们尽可能地活得更长,活得更好,也是非常地有意义的。”

 

摄影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


唯念济世情,白衣秉丹心。日日夜夜的付出,辛苦却有价值,一路走来,他非常感恩在他成长路上那些给予他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师兄师姐同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指导和帮助,我才能够站上更大的舞台,去追逐我的梦想。也许攻克癌症于我而言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但追梦的过程,不也一样很美妙吗?”的确,梦想犹如天上的星辰,我们或许永不能触摸,但航行在无边大海的我们,能借助它们认清方向。


未来道路漫长,而那一颗医者的心,依旧滚烫。

世界读书日,我们不关注书单 ,只关心你的看书姿势!


以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又有2名科研系列辅导员晋升副教授



--- 中大学工 ---

转载来源:中山大学团委

转载编辑:杨力峰

初审:许嘉茵

审核:周昀

审核发布:钟一彪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