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一就挂科?当事人现在非常后悔……

中大学工 中大学工 2020-02-11


学工君今天分享一个关于挂科的

真实故事。


每年春节聚会

当亲朋好友开始在饭桌上谈论学业时

我总是潜意识想要避开这样的话题——


“×××,

要跟姐姐学习,

她可是考上中大的高材生。”


“中大学生毕业哪里用找工作,

都是工作上门找他们的!”


弟弟妹妹侄子侄女坐在一旁

以一种对学霸肃然起敬的表情望着我

却丝毫没有发现,我的脸已臊得通红



在985高校垫底,是什么体验?

学工君 赞同该回答

10k

谢邀,当事人很后悔



知乎上曾有一个问题——

“在985高校垫底,是什么体验?”

我想,我的亲身经历

可以解答很多人的好奇



大一

没挂过科的大学不完整?这是屁话!


其实我从小到大都不是学渣,甚至还是别人眼里的学霸。

中小学的课堂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老师们对成绩好的孩子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长达十二年的求学生涯里,我的大多时间花在了阅读、写作和旅行上,自我意识慢慢苏醒,渐渐觉得——

“也许,写作会成为我的事业。”


高考后,很多人开始人云亦云地填报志愿,尽管那时的我已经萌生了想向创作领域发展的想法,对传媒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但面对家长的反对,我还是做了迄今为止最后悔的一个决定——赌气地填写志愿。



“念图书馆学,也许以后有机会在图书馆上班,可以看更多的书籍?”

于是,在尚未充分了解学科的情况下,我被资讯管理学院录取。


升学其实是一个先破后立的过程,打破我们过去的舒适圈,从熟悉的朋辈和节奏里跳出来,从过往的声名和佳绩里跳出来,一切清零从来。


再认识新的人,接触新的事,加入新的团体,学习新的知识。一块海绵从头吸水,学做人,学做事,学做学问。


这是人生难得可贵的四年,我们也享有极大的自由时间和学习、成长与发展的空间,我们有机会去尝试,去付出,去挑战,去实现自我升华,去构建成型的价值观,了解自己,找到方向。

但我没想到,我的大学生活会充满苦涩和懊恼。



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里,我努力与各门功课斗智斗勇,却挫败地发现,我真的不太适合这个专业。

紧接着,我遭遇了大学以来的第一个重大打击——提交转专业申请失败。

不知道被卡在哪一个环节,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那段时间,参考资料堆在书桌一角,像是在嘲笑我的挣扎。



逆反心理一涌而上,我对挫败毫无招架之力,唯一能做的,便是逃避。

长达一年时间里,我沉溺于旅行、实习、创业、社团活动,视学业于无物,而随之而来的便是惨不忍睹的成绩单——挂科。


▲点击大图可查看大一成绩单


一开始,我对此不以为意,但后来我意识到,这将对我的大学生涯产生不可磨灭的重大影响。

此后,我总是很遗憾地面对着“绩点不达标”的拦路虎。


奖学金、推优、保研、交换……与我相比,我周围的同学可以得到更多的机遇和成长机会。

而我只能带着懊恼的心情,嘴硬说着——


“不以成绩论英雄!”

“没挂过科的大学不完整!”

“恭喜我荣登资讯挂科榜第一!”


如果有一台时光机,我一定要回到大一,扇自己几个耳光——“你清醒点!”



大二

 带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我又挂科了


大二时,我退出了所有学生组织,却迎来了新的转机。

在这段时间,我在校园里找到了新的归属——中大官微运营团队。

阴差阳错下,我采访了不少有趣的中大师生,他们大多在特定领域有所成就,并依旧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且毫不吝惜、慷慨地分享了他们的人生智慧。


当我陷于困惑时,一位留学哈佛的中大前辈提醒我——永远不要被自己的专业局限,永远不要轻易陷在过去的辉煌或挫败。


如果我们走进一个泥潭里,最好的方法绝对不是原地等死,而是想办法去改变现状。

要么调整自己去适应这个泥潭,去汲取这个泥潭的养分。

要么就爬出来,去找一片绿洲,在绿洲扎营生存。

我选择后者。



在师姐的引荐下,我进入一家创业公司里担任APP内容创作签约主编,并有幸参与了公司新零售项目门店运营的工作。

无论是面对1500万用户进行内容输出,还是制定30家实体门店的营销策略,都让我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有两周时间,我呆在大学城新天地的分店,观察每一位顾客在购买情景里的种种潜在需求。

晚上便窝在电脑前,撰写一份份节庆活动策划、宣传物料需求、生活方式推荐指南。书架上堆满了厚厚的参考书,全都自图书馆借来。


有时路过类似的门店,都会不断在心里记着——


“这家店价格标做得很出彩”


“这家店的氛围渲染太棒了吧!”


朋友们都笑话我——“你是否得了职业病?”


尽管那时每日“踏霜踩露而出,披星戴月而归”,但内心非常充实满足。

这段长达半年的经历,教会我很多东西,也让我感受到努力的快乐。

但与此同时,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身体处于过度疲惫状态。

最终,我还是结束了这段实习,回归校园,一边学习,一边调养身体。


这一年,当我真正接触起写作、传媒与营销时,我发现我是热爱这些的。感兴趣和擅长推动着我不断往前,往前,往前。

我不断寻找一个适合我的发力点,慢慢地,我开拓出个人的道路,在创作上小有名气,得到很多约稿机会和实习机会,也渐渐能扛住学业不佳的压力。

于此同时,我在公益路上越走越远,建立乡村公益图书室、筹划山区扶贫问问活动、关注听障儿童教学问题……



“我的这些努力不是假的,我的闪光点也不能被学渣两个字否决掉。人生要有取舍,不要拘泥于原有的布局,要学会在困境中寻求新的转机。”


就这样,我在学习的道路上一路跑偏,甚至写了篇文章——《就算学不好专业课,我还是觉得自己很棒》。

这一年,带着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我又挂科了。




大三

“就你,还想拿毕业证?”


“缺乏规划的生活,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有许多应该完成的事,都堆积在当下。

当你看到这篇推送时,我正在为前面两年多的荒废时光补锅。


四六级还没考、雅思托福都没报过、体测还没测、游泳还没达标、计算机二级没考、三门考试要重修……


我面对的,是许许多多的拖延症产物。

身边人开始喜欢调侃我——“就你这样,能不能如期毕业都难说。”

每当这种时刻,我心里都很憋屈。

在这一阶段,新媒体运营的繁琐令我心烦气躁。

我开始意识到,我一直在机械化地重复着枯燥的事,我厌倦与甲方打交道。

在推送文末署名的快乐,远远没有阅读一本书时的喜悦多。


而随之而来的朋辈压力,也让我情绪接近崩溃。

我的同龄人掌握着越来越多的知识、技能,而我一直都在重复着相同的事,缺乏自我塑造,没有任何成长,原地踏步,原地下沉。

站在前途迷茫的十字路口,周围的人都在忙实习、考研、推优、出国,我的未来何去何从,一无所知。



人生最恐怖的,莫过于短视,只专注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发展。

到了大三,我想回到大二,扇自己几个耳光——在最美好的大学时光里,沉迷于对财务自由的追求,而忽略了自我的成长与建设。



“你的时间花在哪里,是看得出来的。”

某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趴在教室后排涂涂画画,却被陈定权老师的一番话打动了——

“也许你热爱的东西有很多,你可以去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但前提是,你要学好你的专业课。在这个社会里,好成绩是优等生的通行证,比起迫于无奈无路可走,我更期待大家有无限选择。希望大家能够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思考,你要成为怎样的人。”

这番话给了我很深的震荡。



我开始自我审视,我的大学生活已经踏入下半场,我却从未想明白我是谁。


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要为我的规划做些什么准备?

我要如何挽回那些我曾因懒散、拖延、缺乏规划而失去的东西?

我要给我理想的生活铺垫一条怎样的道路?


人的焦虑源自于对前程命运的太多思虑,想太多关于以后的事,却忽略现下的成长,缺乏底气,惶惶不安,故而对将来有所畏惧。


如果焦虑爬上心头,那就行动起来去找点事情做,用底气和实力来驱逐掉不安。别把时间花在不切实际的担忧里,好好实现自我增值。


当你足够棒的时候,当你找到真正热爱且愿意为此倾注一切的事物时,那些虚晃的“焦虑”、“抛弃”、“起跑线”就无法把你击垮。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带着这些想法,我给自己大学的尾声列出了一份新规划。

我逐渐地减少参与商务活动,将越来越多时间花在课程作业和课外阅读中,一点点试图去缩窄自己的知识盲区。


▲大三,成绩单上第一次出现“优秀”


我决定去考研,不为逃避社会,不为追求高学历,不为人云亦云地跟风,只为了内心那份单纯的热爱——

我想我对创作依旧保有热情和执念,且渴望进行更为专业的学习与研究。


无他,回忆整个大学时光,风起云涌,唯一最让我快活的,便是一遍遍搭乘校车前往南校,坐在中文系的课堂上,听谢有顺老师讲着鲁迅、余秀华、贾平凹,窗外凉风习习,我心湖澎湃。

所以,我想为着一份热爱,不问前程地出发。





对了,大三第一学期,我没挂科哦。

大四还没来,但我想,应该会很精彩。


 学工君互动时刻 


每一个人的人生旅程都有不同的风景

你的大学生活,又有怎样的成长轨迹

讲述中大故事,抒发心路历程

分享朋辈故事,见证共同成长

学工君期待您的来稿~

文章一经发表

即可获得学工君精心准备的小礼品哦~


投稿邮箱:

zdxg@mail.sysu.edu.cn



想转专业?不妨读一下他的故事


五月春风里的花儿与少年!



--- 中大学工 ---

文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当事人

版头绘画:胡杨林(中山大学书画协会)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封面制图:刘佳燕

初审:许嘉茵

审核:周昀

审核发布:钟一彪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