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中大做演员:剧组背后的笑和泪

中大学工 2020-02-11

有一群这样的人

他们在台前台后时演绎嬉笑怒骂

他们在幕起幕落间体会人生百态



“流苏,你房间里的窗子看得见月亮么?

在我这边,窗子上面吊下来一枝藤花,把窗子挡住了一半。

也许是玫瑰,也许不是。”



话剧《倾城之恋》在四月的东校园圆满落幕

为了这部剧,

剧组的热身日常是这样的:

1. 气息绕口令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前面一树枣, 拿着竿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 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 五个枣,六个枣,七个枣,八个枣, 九个枣,十个枣;十个枣,九个枣, 八个枣,七个枣,六个枣,五个枣, 四个枣,三个枣,两个枣,一个枣。

这是一个绕口令,一口气儿说完才算好。


2. 老龙恼怒闹老农,老农恼怒闹老龙。农怒龙恼农更怒,龙恼农怒龙怕农。


3. 为了增强对饰演角色的信念感,让演员相信自己就是所饰演的角色,演员们时而是少儿节目的主持人,侃侃而谈;时而又是拄着拐杖的老人,步履蹒跚。甚至……还可以是一只母鸡,咯哒咯哒咯咯哒。



热身之后便是长达三个小时的排练

而每一次的排练都倾注了许多人的心血

从编导到演员,从台前到幕后,

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心声


“话剧,充满了我对未知世界的无限遐想。”

导演 李旻


谈到选择《倾城之恋》作为春季剧场的原因,导演李旻认为它叙述感情的过程打动了自己。“在乱世中,感情是有条件的,也是没条件的。和大家一起跳出现世,在和当下时代背景不同的环境中,去审视和思考感情,会是件很有趣的事情。”这部剧能让你的每一次嘴角舒展都觉得似筋疲力尽却也来之不易。李旻很喜欢范柳原这个角色,她觉得一个经历复杂、历经沉浮的人却是对感情这样的真诚


为了呈现更好的演出效果

剧社东奔西走租借到了民国时期的家具


为了让观众进场时就能感受到生活化的氛围,

导演还让演员们学习了打麻将

(地表最强搓麻剧组来袭)


应导演要求能做出棺材和花圈的超强道具组

道具制作现场


演员的热身日常

 (幻知觉的产生)



“感谢排练期间,每个人给予我的

每一次展露笑容的机会。”

编剧 余佩文


在改编剧本的过程中难免遇到许多困难。第一道坎就是,这次的剧本是一个“剪切拼贴”作品:一半来源于网上流传的学生版《倾城之恋》,另一半从香港话剧团的《倾城》剧本取材。这两个剧本在故事结构、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甚至是出场人物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结合的过程中有很多不相容的地方。这些造成剧情不连贯或者舞台呈现存在困难的部分就需要原创来建立连接。


“范柳原和徐先生的博弈”和“教堂葬礼与轰炸”是佩文最主要的原创部分,前者要写出足够有深度和力度的男性视角的对话,并且安排密集的剧情伏笔,以至于每句话甚至每个关键的字词都经历了反复的挑选和打磨才完成。 而“香港轰炸”是《倾城》小说里最精彩也最快推动剧情与感情发展的情节。想要创造一个有足够重量质感、符合戏剧节奏又有可行性的高潮,就不得不把精力投入到对故事内核的重构上。佩文把眼光落在“乱世众生相”上,于是故事讲回白家:生死无常年代里每个人面目狰狞、舍弃一切,此后偶然的劫后余生,此后降临的爱,就都是不圆满的、但又不仅是世俗的了


另外一个困难是,平衡小说读者视角和话剧演员视角的差异。《倾城》是一个完全以女主白流苏视角展开的故事,也就是说,在她眼中不重要的人,形象会非常模糊和片面。小说读者看第一视角,有沉浸感、详略得当;而话剧演员看第一视角,就有很多角色遇到了经典的“保安的三大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为此佩文不得不一遍一遍地读小说,梳理剧本的发展脉络,脑补每个人的发展史(甚至考虑过每个角色喜欢什么颜色和食物之类的事),才能给每个行为找到合适的动机,在演员嗷嗷待哺的目光里说出一些让人信服的解释。


  “很多人为了这部剧打破了自己的原则,牺牲了无数空闲甚至不空闲的时间,只为了把角色演活。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努力的感觉真是太好了。每个人都足够深情,我们有很多默契,一切尽在不言中。”



“我热爱话剧的舞台,并承诺对它钟意一生。”

副导演 许思韵


从初中到大学,从前台到后台,每一次排练都会有全新的收获。


担任副导演的许思韵坦言道,从前期的筹备,到选角,再到后期对道具灯光音效等的要求……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演员最大的不同的是,编导组要清楚了解每一个角色,并帮助演员构造这个角色,使其成为全然不同的“自己”。这次的排练持续了近一个半月,而平衡学习与兴趣的时间分配,见缝插针的学习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让思韵印象最深的一次排练是,第一次联排的前一天,剧社的指导老师过来,大家在惠佳一起排练到凌晨两点半。那天整个前台和编导整整齐齐一个不少,甚至说身体不舒服、半路回去的监制吴坤,最后又买了夜宵回来。每一个人都是真正快乐地沉浸在戏剧里的模样,每个角色都在老师的指导下被施了魔法一样从字里行间走出来。角色与角色之间、演员与角色之间、以及普通的大学生之间,都没有那些尘世里人与人的戒备和界限了。目光所及的每个人,都感觉到温柔。


一群人为了一件事而一起努力时,那晚清亮的月光,飘摇的路灯,微凉的晚风,还有清脆的鸟鸣……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令人沉醉。

(凌晨排练结束后)



“每一个人都是为了同一份执着和热爱而付出。”

朱先生饰演者吴昊(右一)

白四爷——吴昊


在剧中分饰两角的吴昊觉得这两个角色和真实的自己相差很大,而且两角一静一动也是天差地别。为了扮演朱先生,吴昊还特意去学了沪普,成功塑造了一个跳脱的角色。而白四爷则是一个经历丰富的人,塑造时的难度也更大。


在大一加入剧社之前吴昊没有看过话剧,而如今即将本科毕业的他将要前往英国学习戏剧。吴昊觉得在话剧中自己可以获得无数次别样的人生,在他们的故事里流自己的泪。那些在现实中不可能体验到的事,让人好像又活了一次即将毕业的他最舍不得剧社的就是,大家都把这里当作家一般的存在。排练阶段的同舟共济,演出前的互相鼓励,后台部门的干劲十足……


每一个人、每一秒钟、每一滴汗、每一颗泪,都是为了同一份执着和热爱而付出。这些热爱不是为名为利,而是为了大家能一起把演出做好。温馨和纯真同样也让吴昊留恋,为了诠释好角色而将真实的自己撕裂,可每一个剧社的人又是那样的真诚。即使是在大四回到剧社也会很放松,好像自己还是大一那个懵懵懂懂的新生,还保持着最初的热爱和赤诚



<<  左右滑动欣赏精美剧照  >>




话剧永远都不是一个人的事,

剧组是一个庞大的团队

导演监制场记,每一位演员,

灯光音效道具化妆麦组接待……

它就像一部精密运作的仪器,

每一颗看似不起眼的小螺丝钉

都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一大群人为着同一个目标而流汗流泪时

收获到的不仅仅是团队的默契和难以言说的感动

还有一个个

被拉近的、拥有相同热爱的,有趣的灵魂

 

话剧的舞台是一场盛宴、一场狂欢

当聚光灯打在脸上,

模糊了看向台下观众视线的那一刻

眼里的泪水不再顾及喉头哽咽的那一刻

你会真真切切的感受到

所有的汗和泪

不过是对这个舞台最坚定的承诺


演出后话剧社合照

中山大学女排缘何异军突起

挑战杯金奖、商赛冠军、国奖学霸……他的秘诀是……


--- 中大学工 ---

采写:黎丽杉

部分资料来源:公众号:中东话剧社Dramaeast;网络

编辑:任司东

初审:许嘉茵

审核:周昀

审核发布:钟一彪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