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大南海科考再传好消息!参与南海科考船首航中大学子为你揭秘

中大学工 中大学工 2021-09-25

 
近日,中大南海科考队再传好消息!
生命科学学院谢强教授
在2018‒2019年随队赴西沙群岛考察期间
采集了多种海生昆虫样本
经其课题组研究发现
采自于西沙群岛羚羊礁的一种海生昆虫为海蝽科的新物种
这是海蝽科昆虫在中国首次被发现
为中国新记录科
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taxa》
 

推荐阅读:

https://mp.weixin.qq.com/s/gFF2wAJ_n5ddpjFxqttfmQ

 
不少同学在点赞这一科考成果的同时
也不免好奇:
如何才能成为南海科考队的一员?
科考队队员的日常是怎么样的?
学工君特意采访了
曾担任中大南海科考队首航的学生记者
来自大气科学学院2018级硕博连读生李源
听听看,他如何分享自己的科考故事!

 △李源的个人生活照

还未正式开学,先收到一份“大礼”!

2015年,和无数站在人生抉择的十字路口的毕业生一样,正在中国海洋大学求学的李源,也在规划自己毕业后的去向。他希望能在气象学领域深造,同时,作为一位阔别家乡已久的广东人,他也盼着能回到自己成长的地方生活。于是,放眼整个广东,入读中大成为了他的第一志愿

 尽管彼时中大的大气科学学院才成立了一年,一切方兴未艾,但出于对校园底蕴的了解与信赖,他还是满怀期待地报读了气象学专业,成为了一名准中大人。只不过,令他惊讶的是,收到录取通知书不久后,导师董文杰教授抛出了橄榄枝:“学校在筹备南海科考首航的事,需要招募一些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学生一起登上科考船,欢迎感兴趣的同学踊跃报名!”


△在科考船上看到的海面 收到这个消息,李源非常兴奋。生于斯,长于斯,他一直没有深入了解过“家门口”的海洋,这次能有实地考察的机会,怎么能轻易错过?而机会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当时科考船上有一台激光雷达的仪器,我本科学的是海洋技术,有做过相关的科研实践,所以比较了解、熟悉机器的操作。”凭借着这一优势,李源从众多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南海科考队的一份子 

△参加首航的大气科学学院师生在科考船上合影 “首航以南海季风实验为突破口,重点研究南海海洋动力过程、海洋生态系统调控、海洋地质形成与演化等首航共设计了10个断面、103个站位,进行海洋水文、海洋生态环境参数、质环境参数、浅地层剖面走航或定点、南海边界层高度、气溶胶等方面的测量和研究。”2016年8月8日,海洋科学学院、大气科学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33位师生,共同踏上了这次被称为“梦之航”的科考之行,开启了中大“聚焦中国南海、经略深海远洋”的新时代。还未正式入学中大,就收到这样一份“大礼”,李源心潮澎湃:“这是中大自1928年在国内率先对西沙群岛开展科学考察以来,首次由学校组织的综合海洋科考,我们在创造历史!



“无论晕船晕得多厉害,党员都还在坚持!”

然而,在船上的生活并不好过。首航船只较小,内部住宿环境不佳,李源和其他几个船员挤在一个狭小的舱房里,睡床的宽度仅有80公分,夜里睡觉都不敢轻易翻身。另外,科考船的吨位只有1000多吨,一遇到稍微大点的风浪就摇晃得很厉害,很多师生都是第一次出海,大家一开始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有些队员甚至出现了呕吐、头晕的症状。

 有一回,风浪特别大,风力至少五级以上。李源站在船尾,看见整个船在不断摇晃,雨点打在船上,竟有种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感觉。“当时晃得人站都站不稳,有些箱子都掉地上了。船上养的鸡鸭都晕船了,全部都回窝里睡觉不出来。午饭时,厨师总共煮了20多个人的饭,结果到了饭点,只有四个人出来吃,其他人都躺在床上下不来。”尽管那时条件恶劣,临时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还是坚持做好后勤保障,按时按点地为科考队员送来水果、酸奶。躺在床上休息的李源大受感动。


△科考船上畜养的鸡鸭,是科考队成员食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风浪再大,基础的工作不能落下。李源在科考队里担任的角色是大气观测员,每天到站之后,他必须完成采集气溶胶颗粒、检测气溶胶样本、探测海面20m温湿廓线的日常工作,并对自动气象站、船载脉冲激光雷达进行日常维护和数据拷贝。回忆起当时的工作细节,李源印象深刻:“由于气溶胶的采集和温室廓线探测工作要在船头和三楼甲板进行,遇到风浪时,人很难站不稳。为了避免掉进海里,每一次到站后,在完成任务时,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安全守则,系好安全绳,戴好安全帽,并保证至少有两个人进行探测工作,一个人负责记载观测数据,一个人进行机器操作。”


△气溶胶观测 就这样,在短暂又漫长的行程里,他们从一个站到另一个站,从一片海域到另一片海域,放眼望去,除了海水,还是海水。在没有网络的海面上,队员们偶尔会聚在一起,趁休息时间下象棋、聊天、钓鱼,以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马鲛鱼特别长,像一杆枪,特别有趣。”



“南海很迷人,愿你也有机会来看看!”

2016年9月7日,在历经31天的航行后,“中山大学南海科学考察计划”首航顺利返航,李源也回到中大,正式开启自己的研究生生活,并深深地这里被自由开放的科研环境、互帮互助的朋辈、提倡交流的氛围所吸引。

 南海科考结束了,这段经历给他带来的影响并未画上句号。在科考期间,临时党支部真正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同志先人后己、甘于奉献的精神让他深受触动。在今年9月份的本科生开学典礼上,李源作为科考队代表发言,他深情回忆道:“有一次我们在避台风,停靠的地方治安不太好,由于船上的仪器都很贵重,需要有人值夜,支部就召开会议,让党员先行,主动出来保障船上的人和财产的安全。党员们轮流守夜,主动担责。这当时也对我触动很大。”暗自下定决心要向组织靠拢的李源,在完成第一个航次前,在科考船上,郑重地向临时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如今,他已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临时党支部开会布置工作
同样,这段宝贵的科考经历,也助力了他的科研道路。在中大开启南海科考计划前,南海气象海洋的资料相对缺乏。“科考观测到的数据相当宝贵,让我们更加认识了南海,有利于我们对模型的验证和修正,这样我们就能通过数值模式将南海的气象海洋状况报模拟准。”近年来,李源正聚焦于这一方面的深入研究。 今年六月,李源再次踏上了中大南海科考之旅。谈及今次的体验,他如是说:“今年科考船的住宿环境有很大改善,船上也增设了一些娱乐设施,如健身房,K歌房。南海很迷人,希望师弟师妹们努力学习,将来有机会去看一看。”

育人育己 追求卓越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林旭东

为了妈妈立志从医,她如愿成为中大的一名医师!




--- 中大学工 ---

采写:刘佳燕

编辑:刘铿

初审:许嘉茵

审核:周昀

审核发布:钟一彪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