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就是中大的学生!

中大学工 2021-09-24

57年前

随着毛泽东同志题词

“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

这个响亮的名字

像春风一样吹遍祖国大地

成为几代中国人的共同回忆

也成为我们共同的榜样



今天

一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

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正在进行


越是艰险越向前

一起来看看中大青年学子

如何高举雷锋精神的火炬

牢记“德才兼备 领袖气质 家国情怀”

守护我们的家园

阐述爱国、奉献、无私和正义!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他们逆行而上,坚守一线

践行医学生的入学誓言



01



“我是一名医学生”

△刘剑秋工作照片和所在医疗队集体照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级胃肠外科临床型博士研究生刘剑秋家在湖北荆州。春节前他返乡与父母团聚,不想当地疫情发展逐渐严重,患者与日俱增,医护资源供不应求。


“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危急时刻,当年庄重宣誓的医学生誓言告诉刘剑秋,“上!顶上!”


在同样是医生的父母支持下,刘剑秋志愿报名加入松滋市第二人民医院。在那里,他和他的家人并肩作战。



△滑动查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学生请战书



02



“我要上前线做志愿者!”


△中山医学院免疫学专业在读博士生王馨语(右二)在家乡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参与当地密切接触者观察点的筹备与后勤保障工作


“我学医,而且还是党员,我要上前线做志愿者!”在征得父母同意后,1月28日正月初四,中山医学院免疫学专业在读博士生王馨语到家乡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卫生局报到,并参与当地密切接触者观察点的筹备与后勤保障工作,照顾隔离人员的日常生活需求。


2月6日下午,秭归县首批6位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满14天期限,取得“医学观察期健康证明”解除隔离。临走时,6人高高兴兴地拉着王馨语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合影留念,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


“看着他们得以健健康康、平安无事地回家,王馨语打心底里觉得欣慰,“我们做的这点事情,都是值得的。”



03



他的特殊实习,登上了人民日报微博!


△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陈鸣禹在家乡疾控中心参与志愿服务


“我生活的地方是一个小城市,在这样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我深知家乡的疾控中心需要帮助。”2月1日起,预防医学专业2016级本科生陈鸣禹在疾控中心做志愿者,负责专业性比较强的流行病学部分,具体包括流行病史调查、流行病报告撰写、密切接触者统计等。他每天早上八点开始忙碌至傍晚,经常需要再加班到深夜,每天连轴转没有周末。


由于所在疾控辖区内有一起村镇聚集性发病,每一天确诊和疑似病例都在激增,每一个疑似和确诊病例都需要仔细地开展流行病调查、密切接触者统计和隔离。在对不断出现的新案例进行流行病调查的同时,陈鸣禹也花了许多精力对所有的病例进行关系梳理。


经过多天连轴奋战,在疾控中心、指挥部、医院等的多方联手下,这起棘手的聚集性发病最终得到了控制!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他们筹集物资,增援湖北

与时间赛跑,撑起防护之伞



04



“这是我们这一代青年该做的事情!”



“不在前线,一直在线”,是2018级哲学系本科生王星月的真实写照。她组织身边的朋辈,筹集资金130693.48元,为湖北14家医院捐献前线最急需的医疗物资——“手术帽24000只、手术衣1000件、鞋套35500只、手套38000只……”

△哲学系2018级本科生王星月团队整理的捐赠资料


作为团队发起人,王星月负责的主要工作是外联,包括联系其他民间组织、共享物流渠道、统计医院捐赠需求、确保精准捐赠等。


除夕当天,万家团圆日,她还在忙着寻找符合医用标准的物资,连吃一顿完整的年夜饭都顾不上。她说道:“面对这种规模的疫情,我们的力量是很微小的,但关键不在于我们能够改变多少,而在于这是我们这些青年人必须做的事情。”



05



“无需问我是谁……”


△岭南学院一匿名学生向中山大学南校园门诊部捐赠N95口罩


1月31日,一位同学将一袋物资放在南校园门诊部护养院,便悄悄离开。值班医生拆开一看,是22个N95口罩。和口罩一起的,还有两封信,一封感谢信,一封捐赠信。信封上写着两个字:“加油”。


一“罩”难求的当下,每一笔捐赠都带着沉甸甸的重量,与数量无关,与心意有关。


这位坚持匿名的同学在信中写道:“无需问我是谁,在你们的辛劳和无畏面前,我的几个口罩不值一提,如果非要问,我是岭南学院的学生。‘作育英才,服务社会’是我们的院训,我始终铭记在心。



06



“我们都是中华儿女!”


△马来西亚华侨兄弟黄昭伟(左四、哥哥)、黄昭纶(左一、弟弟)组织募捐1100套防护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专业2019届研究生黄昭伟、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专业在读研究生黄昭纶是马来西亚华人,兄弟二人均在中国求学、生活多年。


整个春节,他俩上下奔走,在马来西亚募捐到1100套“民众用不着,但前线极度稀缺”的防护服,并亲自运送到中国,定向捐赠给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2月7日这批防护服随着中大医疗队一起驰援湖北。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哥哥黄昭伟表示:“感谢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对我们的栽培,让我们明白身为医生的责任所在。作为海外的华人,作为中大的学生,我们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小事。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

他们站好基层的每一班岗

平凡处彰显青年担当



07



“一天登记上千条信息,很累也很值得!”


△旅游学院2017级本科生郭梓岩与其他志愿者实地慰问


旅游学院2017级本科生郭梓岩生活在一座安静祥和的小城——信阳。作为河南省的“南大门”,与湖北武汉紧密接壤,其往返武汉的省外人流量更高居全国第一。2月5号,他主动向社区办事处申请加入疫情防控的党员先锋队。


在刚加入疫情防控的前几天,郭梓岩所做的工作就是守住他所在的陈元光社区的卡点。主要工作就是对所有进出人员进行信息登记与次数统计。虽然工作非常基础,但由于封锁区域大,居住人口众多,加上出入口只有一个,为避免用笔和人员拥挤导致的交叉感染,他经常一天需要登记上千名居民的个人信息。


“虽然每天晚上回去都是精疲力尽,但一想到减少了人口流动带来的风险,就觉得是值得的。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08



“你是谁?从哪来?到哪去?”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黄新龙加入家乡安徽池州志愿者队伍在村口值班站岗。


当听到村子里某些路口缺少防疫岗工作人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黄新龙毅然报名加入。


天气寒冷,黄新龙在村口的主要路口站岗时,需要对每一辆出入的车辆和每一个人员进行排查和登记。


“戴口罩,少外出”、“从哪里来,进入村庄找哪位村民,具体要做什么事情”……每天,黄新龙都不厌其烦地提醒村民们配合排查工作。他说:“事无巨细,努力做好战疫保障员!”



09



“做好事同时把事做好”


△法学院硕士研究生龚文杰协助核对物资


法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龚文杰是班里的团支书,他热衷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曾在2015年创立蒲公英支教队并服务陆丰市双沛小学近六年。


在疫情发生后,他参加团汕尾市委组织的一线疫情防控活动,在滨海社区驻点为社区居民测量体温、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同时还协助区红十字会登记捐赠物资。


他充分发挥法学专业优势,及时协助处理区红十字会工作中遇到的法律问题,深刻领悟上级传达的法规政策。他说,“做好事同时把事做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脚下这片土地是我的祖国,我与它同在!”



青山有道,风雨同担

他们守望相助,保障后方

让一线防护人员安心战斗



10



“您放心上一线,孩子我们来教!”


△在线辅导视频截图


第20届、21届和22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为主的战疫“云辅导”项目志愿服务团队,共26名志愿者运用网络平台,在线陪伴、辅导一线医护人员的子女。


截至2月27日,团队已累计为来自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五医院的24个驰援湖北医护人员家庭提供学习辅导。每个志愿者平均辅导3个以上科目,日均辅导时间2小时,累计服务时长达412小时,项目反馈良好。



11



“我想为他们的孩子做点什么!”


△国际翻译学院2019级英语专业学生杜静娴为抗“疫”人员子女线上公益辅导英语课


国际翻译学院2019级英语专业学生杜静娴面对严峻的疫情,看到医护人员、警察、社区工作人员等奋斗在抗“疫”一线。作为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她思考着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长期从事公益英语活动的杜静娴很快就萌生了为抗“疫”一线人员子女提供线上英语教学的想法,她希望能用后方的支援给予他们动力,为他们加油鼓劲。


杜静娴主动联系社区社工站,开设了针对一线抗“疫”人员子女的线上公益英语课程。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她提前做了课前调查,并且在课后认真收集学生反馈。目前,她发起的英语角仍在进行中。她说:“志愿活动早已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相信疫情不久的将来就会结束,我的公益之行不会止步。



发挥己长,抗击疫情

他们投身于趣味科普

让防疫知识插上翅膀



12



“我的寒假很有意义!”


△光华口腔医学院本科生闫一诺参与新型冠状病毒科普推送和预防手册编写


作为一名医科专业的党员,光华口腔医学院的大五本科生闫一诺希望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和同学一起为前线的医务工作人员录制加油歌曲,并积极响应学校和学院的号召,编写一本为返校师生提供新冠肺炎预防策略的手册。


△“I am 丹提斯特”口腔科普团队有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系列科普推送


除此之外,他还参与了“I am 丹提斯特”口腔科普团队有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系列科普推送、所在党支部有关疫情期间如何应对口腔常见疾病推送的编写工作。


虽然每天足不出户,但他依然笔耕不辍:“看到推送下有人回复说感谢或是觉得很实用的时候,就会觉得我们做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



13



“让我们关注更多的孩子!”


△“声·援”志愿团队给孩子们录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有声绘本


由国际金融学院主办、国际金融学院团委承办、中山大学自强社协办的大型公益活动“声·援”为盲童录制有声书活动始建于2012年,是广东省2018年“益苗计划”志愿服务组织成长扶持行动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重点培育项目。

△充满童趣的科普绘本


团队成员通过录制有声绘本,利用绘本的图画和儿童的语言来解释这个假期所发生的疫情,生动有趣地讲解了传染方式、预防知识等内容。


志愿者们也发出呼吁:“让我们一同关怀世界上的更多的孩子,给他们更美好的世界。”



以“艺”抗疫,大显身手

他们书写青春画卷

唱响抗疫最强音



14



“暗夜里的勇士,冬日里的暖阳!”


△艺术学院光辉同学作品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它既像一面镜子让我们更了解生活,也像一对翅膀为我们传递爱的力量。隔离病毒,但不能隔离爱。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艺术学院学子选择拿起画笔、挥发才情,用艺术作品助力战胜疫魔。


大年初三凌晨六点,孙逸仙纪念医院投入病房一线的何观玉护师、袁汉珍护师在第一次轮值工作结束后,医护人员们手挽着手走在寒风凛冽、空无一人的武汉街头。艺术学院光辉同学发挥特长,以书画定格这一动人瞬间,向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15



我们是一家人!”



“我们是中国,我们是一家人,我们和每一个你一起共渡难关……” 这是中大人原创抗疫歌曲《我们是中国,我们是一家人》的歌词,歌曲由肖海鹏副校长总策划、艺术学院组织指导、创编制作。


除了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学校老师、校友外,还有不少青年学子踊跃报名参与,并积极配合音乐、视频的录制。他们以网络集结的方式,用手机录制演唱音频、视频,“声”援武汉,唱出了全体中大人的共同心声,向医护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祝福!


2017级传播与设计学院王一同同学表示:“远在国外的校友团为医院捐赠物资,近在国内的中大校友赴武汉对抗疫情。这首歌是中大人的真实写照,我为我是中大人而骄傲!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

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生逢其时 重任在肩

截至2月24日

学校68个基层团组织的393名团员青年志愿者

正在科学有序地参与

所在城市社区(乡村)的疫情防控工作

贡献中大学子的青春力量


这些逆行者、坚守者、奉献者

发扬新时代雷锋精神

以实际行动宣告——


这,就是中大青年!

这,就是中国青年!



中大抗“疫”视频大合集,奏响“声”援前线最强音!

筹集物资驰援中国,又一位中大人上演“跨国接力”!


--- 中大学工 ---

资料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宣传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山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光华口腔医学院、国际金融学院、艺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旅游学院、国际翻译学院、法学院、传播与设计学院

文案、编辑:刘佳燕

版头设计:陈玥(书画协会)

初审:许嘉茵

审核:周昀

审核发布:钟一彪


欢迎投稿

zdxg@mail.sysu.edu.cn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