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丨浦玉忠:做爱国担当、大爱奉献、不懈奋斗的通大人
校党委书记浦玉忠
通大人爱国的故事
通医优秀知识分子群体代表
顾晓松院士
正是有着这样的报国理念,顾晓松教授带领他的研究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在组织工程化神经研究领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成为这一领域的世界领跑者。该群体中的管怀进、刘红、刘璠等也都成为各自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带领相关学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南通大学医学院的人解标本陈列室里有两件珍贵的教具。
一件是由夏元贞教授的206块遗骨制成的标本;一件是黄竺如教授病逝后留下的心脏标本。
夏元贞教授
夏元贞教授毕业于南通学院医科,后任南通学院附院代理院长,解放战争期间组织员工多方设法保护医院,最终确保医院完整回归到人民手中,他一生在从医、教学上呕心沥血,临终留下遗嘱:“我要把遗体献给学校,制成骨骼标本,让大学生摸着我的骨骼走进医学神圣的殿堂。”
黄竺如教授
黄竺如教授是原南通医学院院长,抗战期间,救治了大批抗日将士,晚年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临终前,他交待子女:“我的心脏病很典型,临床的观察和治疗都很全面,一份完整的教材就缺心脏标本了。在我死后,把我的心脏献给学校,供科研和教学用。”
如今,每年医学新生入学都会前往人解标本陈列室参观,与先辈们实现灵魂的对话,感受他们崇高师德的震撼力量。
“莫文隋”原型汤淳渊
今年暑假,全国精神文明典型“莫文隋”汤淳渊老人因病去世。
24年前,时任南通工学院副院长的汤淳渊,以“莫文隋”的名义多次汇款,资助原南通工学院贫困生石洪英,直至她完成学业。由此,引发了全社会对“莫文隋”的关注。一时间,“莫文隋”温暖了全城人的心。经《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后,“莫文隋”成为做好事不留名的代名词。
此后多年,汤淳渊一直化名“莫文隋”,默默资助家庭贫困在校大学生,勉励他们好好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在“莫文隋”精神的浸润下,如今南通大学里的“莫文隋”已由最初的一个人,发展成现有注册会员42000余名。志愿者们累计服务总时长位列全国志愿者组织第一位。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大爱奉献在通大生根发芽、蔚然成风。
“江海廉友”公益创业团队
2018年,刚刚组建11个月,由7位南通大学2017级学生组成的“江海廉友”公益创业团队的“廉文化”作品,经过校赛、省赛、国赛,最终在终审决赛的197所高校369件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公益赛金奖。
作为江苏省唯一宣传廉文化的大学生公益组织,他们打造了以微信公众号为主,微博和今日头条为辅的三大新媒体平台,全团队自主备稿推送,建设了特色栏目;他们改造了江苏省廉洁廉政示范点,建设了社区廉文化绘本馆,独立设计建设了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廉文化展厅。
医学院学霸宿舍
今年5月,通大医学院7间“学霸宿舍”30名学生全部考研成功,其中16人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而这30名学生全部来自医学院临床141班、临床142班。这两个班62人,53人考上研究生,26人被 “双一流” 高校录取,妥妥的“学霸宿舍”“学霸专业”。
蔡茜茜
通大学子蔡茜茜三岁时不幸父母双亡,从此和外婆相依为命。虽然命运无情,却磨砺了她顽强的品质,无论学习还是工作中,她都充满斗志,充满激情。2015年,她获评“江苏省大学生年度人物”,成为南通高校首个获此殊荣的大学生。何旭东
通大学子何旭东,幼时就励志要成为一名军人,当学校征兵入伍的信息传来,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从河南新乡到西藏羊八井,从广州东莞到内蒙古。最终被光荣地选拔参加了朱日和阅兵,圆满实现自己的“军人梦”。2018年,何旭东将部队的“铁血精神”带回通大,刻苦学习。今年5月,他收到了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明明
报告会由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明明主持。各部门、学院相关负责人出席报告会。2019级新生代表聆听报告会。◎Hello,萌新丨学而“食”习之,不亦说乎?
◎Hello,萌新丨趣味大数据,通大2019级新生最小只有15岁……
文字丨徐 凌 刘佳昕
图片丨范 苏 陈石森
责编丨丁 浩 陈芷姗
校对丨王忆宁 管玉蓉
审核丨徐 凌
投稿信箱:wbwx@n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