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2019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南通大学10个项目获奖,其中学校作为第一单位,主持完成项目获三等奖4项。此外,学校作为第二、第三单位参与完成项目分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我校今年获奖项目数量为历年最多,实现历史性突破。
获奖项目(南通大学为第一单位)统计表
以南通大学为第一单位获奖项目简介脑铁异常增高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机理研究
项目完成人:钱忠明、柯亚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老年痴呆症和柏金森氏症病变脑区常有特征性铁异常增高。尽管多年研究,仍不知道增高的脑铁是疾病的起因还是后果。项目研究提出了脑铁积聚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元死亡的一个起因,阐明铁通过血脑屏障和脑铁转运及平衡的生理机制,首先提出并证明:脑铁代谢蛋白表达异常导致脑铁增高;脑铁增高是部分神经退行性疾病起因;揭示PD神经变性电生理新机制。在药理方面,项目组还证实了脑有能力表达铁调素,发现铁调素能有效降低脑铁,并阐明其作用机制,解决铁调素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的难题。该项研究实际发表SCI论文113篇,总影响因子为611.698,其中14篇影响因子大于10。铁是神经退行性疾病起因的开拓性研究,降低脑铁药物的研发不仅将惠及千万计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而且对建立正确的补铁观念有广泛的指导意义,老龄化日趋严重使该项的研究更具应用价值和迫切性。
周围神经轴突再生的调控机制
项目完成人:于彬、刘梅、姚淳、陈罡、周松林、朱慧、顾晓松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逐年增加,给家庭和社会造成艰巨的负担。影响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因素十分复杂,包括受损神经元本身、再生微环境、靶细胞、神经损伤的原因和类型、神经修复的时间窗、修复方法等。充分理解神经轴突再生的调节机制对提高神经生长速度和功能修复至关重要,具有重大基础和潜在的临床价值。本项目依托教育部和江苏省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围绕神经轴突再生的调控这一重要科学问题发表论文20多篇,形成较为鲜明的特色,从新的角度阐明神经再生修复机制,为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8篇代表作发表在J Cell Sci、Mol Neurobiol、J Neurosci、Neuron、Glia等国际权威期刊,总影响因子49.733,他引176次。项目组成员多次应邀在国际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其新发现被Nat Rev Neurosci(IF=32.635)等杂志评述和引用。
中高压铝电解电容器柔性自动组立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
项目完成人:邱自学、邵建新、姚兴田、郑天池、陆观、顾义明、毛建、赵建保、潘翔
中高压铝电解电容器广泛应用于变频空调、UPS电源、通信电源、机车电源、风能和其它工业配套领域。项目针对多规格多批量中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组立生产要求,在行业内最先创新研制了中高压铝电解电容器柔性自动组立成套装备,主要创新技术包括:系统优化柔性自动组立工艺、创新设计了成套装备总体技术方案;完成柔性自动组立成套装备关键结构,发明定量灌注方法原理和封口强度检测方法;设计电容器柔性自动组立成套装备控制系统,实现对多规格电容器组立生产的柔性自动控制。成套装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核心技术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件,获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高校展区优秀展品一等奖。项目技术有效推动了电容器生产制造的科技进步,提升了电容器生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靶向神经炎症治疗慢性疼痛的疗效和机制研究
项目完成人:高永静、张志军、赵林霞、陆颖、姜保春、曹德利、吴小波、朱鸣镝、钱斌慢性疼痛由神经损伤、炎症、癌症等多种原因引起,发病率高,持续时间长,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目前临床上的镇痛药物效果欠佳,或有严重的副作用。本项目从新的角度揭示了组织损伤或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炎症反应在慢性疼痛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研究了当归的主要成份藁本内脂、生姜提取物姜黄素、鱼油的主要成份DHA以及高压氧治疗在治疗慢性疼痛中的作用,阐明了它们发挥作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为慢性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项目8篇核心论文发表于Neurobiology of Disease、Journal of Pain,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Neuroscience等神经科学专业期刊,总影响因子为34.977,论文被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IF=32.635)、Pharmacological Reviews(2018,IF=18.964)、Neuron(2018, IF=14.319)等国际权威期刊他引209次。
此外,学校为第二单位,与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等合作的“多点系泊式圆筒型海上油气生产储卸平台(FPSO)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项目荣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学校为第二单位,施卫东教授主持,与江苏大学等合作的项目“大功率高扬程矿山排水抢险泵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学校为第二单位,汪兴兴高级实验师等参与,与江苏省如高高压电器有限公司等合作的项目“基于非液相控制的广域高性能系列断路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荣获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学校为第二单位,徐思峻副教授等参与,与苏州大学等合作的项目“自组装纳米银长效抗菌功能纺织品开发与产业化”;学校为第二单位,袁江教授等参与,与南通国盛智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项目“精密复杂模具五轴联动龙门加工中心研发及产业化”和学校为第三单位,由朱鹏副教授主持,与南通天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的项目“太阳能电池用金属化导电浆料的研发及产业化”荣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由江苏省人民政府设立,奖励在本省科学技术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江苏省科学技术项目奖每年奖励总数不超过300项,其中一等奖项目不超过45项,二等奖项目不超过90项。今年,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273个项目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45项,二等奖81项,三等奖14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