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拾光 | 朱彤:润物无声 风化于成
朱彤,第21届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队员,支教期间获“海南州荣誉教师”、共青团贵德县委“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
来青海贵德支教之前,我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出过远门。当收到支教通知时,我激动万分、无限憧憬,丝毫没有对未知际遇的忐忑之情。时至今日,那些见识过的巍峨壮阔山河盛景,领略过的多彩浓郁民族风情,一直让我魂牵梦萦,回味悠长。当然,“润物无声,风化于成”的个人支教体会,也深深注入我的脊髓。
支教一年里,我先后带过两个年级,六个班,教过英语,也讲过数学。不同年级的孩子,不同的科目,也带给了我不同的教学感受。
最开始我教的是七年级英语。第一次正式以老师的身份站在讲台上,我难免有点忐忑、羞涩。“你们可以叫我Amy,我们私下里可以做朋友。”这是我简单的开场白,也是我不简单的心愿:教师与学生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可能是我经验不足,一开始的“放低姿态”和开放教育,让学生们对我完全没有了“戒备心”。虽然调动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但是也经常出现纪律涣散的教学“事件”。课堂效果当然也不是很理想,很多孩子只顾课堂上的“热闹”,而忽视思考,造成了“一讲就会,一听就忘”的局面,月末考核成绩也不理想。如此种种难以掌控的情况出现,让我陷入了无尽的反思之中。
同事说,严师才能出高徒。消除师生距离感,就是消除了老师教学的砝码。真的只能这样吗?我开始怀疑自己的教育理念。可是,我仔细观察同学们,总感觉课堂上“不假思索站起来回答问题”的背后是一颗颗踊跃表现的心,当看到“回答错了问题被老师指出来”的背后有一丝丝腼腆的微笑时,我认为我的教学方式应该是对的。可能我太过于追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独特性,而忽视了学生的整体性。于是,我尝试改变教学方式,给学生们“颁布”了详实的新课堂规章制度,启用了小组竞答、“开火车”等增强集体、个人荣誉感的教学环节,也编排了大家喜欢的拍手歌,在保障学生课堂参与性、积极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课堂纪律管理,极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支教的第二学期,由于九年级数学老师短缺,从整体考虑,学校将我安排到九年级讲授数学课程。许多老师都给我打预防针,说:“九年级这两个班比较难带,之前频繁换过老师,主要是任性调皮的学生比较多。孩子们又都正值青春期,不能过度教育。所以,像你这么年轻的老师,接手真的比较麻烦。”
起初,我真的很担心。第一节课,我先按照之前的经验立了规矩。“我不知道你们每个人之前学得怎么样,但今天起是新的开始。我不会因为哪道题不会而打骂责备你,相反,只要你有一点点进步,在我眼里就是优秀的学生。”课堂上,我结合班级实际采用鼓励教学法,对积极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口头与书面表扬,还绘制了一幅学生每日学习任务完成表,安排小组长、班长进行协助,对及时完成任务的同学发放贴纸。看着日益填满的表格,每个学生都斗志昂扬,有了更多学习上的满足感。为了更好激励他们,我也按照表格完成率,对表现突出者、进步者发放学习用品作为小奖励。在一系列措施下,我发现班级的纪律问题早已解决,而且成绩也突飞猛进。
可惜的是,我并没能陪他们奋战到中考。一阵子的相处后,我被调回七年级。在得到通知后,我心情异常失落。我比谁都清楚,此时的九年级两个班的学生是多么需要我。频繁更换数学老师,孩子们心里一直没有归属感。我的到来,让他们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我的离开,或许也会是一次打击。所以我一直都没有和他们讲这件事。可是,孩子们还是很快得到了消息,最后一个晚自习,我不舍地站在讲台前,发现他们异常地乖巧认真。每一个人写完数学作业后都主动围到讲台边,争着让我面批作业。忙乱之际,我忽然瞥见课代表普玛措拿着作业站在讲台右前方的角落里,低着头悄悄抹眼泪。我给她递了张抽纸,轻声安慰道,“擦擦吧。”她突然抬起头,眼眶红红,慌乱地将纸巾藏到作业本下,冲我挤出一丝笑容,随即又眼神游移,哽咽着说:“老师,你别,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在哭。”我心头一紧,眼泪也不听话地滚落下来.......
我很感激命运的安排,让我能如此幸运地遇见这群最可爱的学生。尽管一年的支教经历短暂,却成了我一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祖国美丽的“高原小江南”青海省贵德县,我曾经与最渴求知识、憧憬未来的眼神相遇,也曾经与让我更加坚守支教初心、担起教育使命的星火相知。“润物无声,风化于成”,这是我认为最美的教育信仰。我愿带着它,在新时代教育建设大军中,一生去爱,无怨无悔。
点击“在看”
图文由本人提供
责编丨王俊生
校对丨朱梦圆
审核丨刘佳昕
投稿信箱:wbwx@nt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