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北夫妻竟然用面团做成了艺术品!堪比雕塑!

2017-12-08 知河北 知河北

这叫龙凤呈祥


这叫福寿延年


这叫孔雀开屏


这叫笑口常开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和小编一样眼花缭乱?如果告诉你这些都是面食,是不是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它们的名字叫“面花”,都出自沧州一对普通夫妇之手。



擀面杖、剪刀、梳子、筷子、牙签、小刀就是他们的工具;再普通不过的面粉,经过扎、拍、拉、盘、捏、剪、切、醒、蒸、画等数道工序,变成了这些堪比艺术品的面花。


热衷传统技艺

创新近百个种类


李国伟和刘秀珍是沧州盐山人,从小对面花就有很深的情愫。在他俩的记忆深处,小时候就跟着家里的老人们捏面花,现在这门手艺在他们手里被发扬光大。



夫妻俩研究出近百个面花种类,这些精品花样造型取材于当地农村生活,多都是以寓意吉祥、富贵、喜庆的动植物为代表。



比如说他们拿手的寿桃五品贡,要做5个大桃,40个小桃,单是每个大桃算上底盘,就要用掉2公斤面粉。


坚持原汁原味

产品备受欢迎



李国伟说,他们的面花味道力求和记忆中小时候一样“原汁原味”,面粉发酵采用传统的碱面加老面发酵方法;出锅后凉凉,采用蔬菜汁作颜料画上各种不同的漂亮图案。纯天然的做法,纯天然的食材,让夫妻俩的面花备受欢迎。



夫妻俩做的面花寿桃除在门市上销售外,好多来自沧州当地以及天津、山东等地网上订购的,每天制作的面食面粉用量500余斤,其中仅寿桃面花就需100余斤。


知识点:“面花”大有来头


在沧州市的盐山、黄骅、海兴等东部县市,每逢过年过节或者遇到婚丧嫁娶、老人过寿、小孩过满月过百岁等特殊的日子,家家户户都离不开面花。面花在当地民间文化中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已成为一种民俗文化的符号,融入了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是一种原汁原味的乡土艺术。



中国民间面花起源于汉代,是用为礼祭品出现的。到宋代时,面花艺术发展更为兴盛。北宋时期的各种面花已经和生活中的岁时节令密不可分了。清末,在北京还出现了专门制作面人的艺人。2014年11月,面花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都有制作面花的习俗,在河北,面花以黄骅面花为佳。黄骅面花已经成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热门文章:



来源:河北新闻网

编辑:书娟、来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