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塞罕坝的故事被拍成电视剧在央视热播!这部剧里的河北人、景、事儿你知道多少

知河北 2019-04-06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三代人,50余年,从一棵树到一片林海,塞罕坝的绿野奇迹,是河北人的骄傲,也感动了全国。


现在,塞罕坝的故事正以电视剧的方式与大家见面,由河北摄制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目前正在央视热播,收视口碑双丰收,持续位居电视剧关注排行榜榜首。


现在,小编就带大家细数这部剧里的河北人、景、事儿……


监制、总编剧郭靖宇:

 作为承德人

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我自己就是河北承德人,是承德的山水养育了我,我从小吃过最好吃的东西,是御道口送来的牛羊肉炖土豆,还有塞罕坝的撒蛋鸡炖蘑菇,如今家乡出了典型,世界有了知名度,全国人民都在学习,作为承德籍的导演,我不干这个活谁干这个活?”


说到郭靖宇,大家并不陌生。他曾执导过《红娘子》、《打狗棍》、《勇敢的心》、《大秧歌》等多部热播剧,被誉为“传奇剧王”。在谈到《最美的青春》创作初衷时,他这样开篇。


郭靖宇说,他父亲曾在承德农校工作,父亲的很多同学和学生都成为第一批塞罕坝人。小时候,郭靖宇就去过塞罕坝。“那时家里生活困难,冬天有坝上的叔叔送来一个羊肚包,家里就能过个好年。”他说。2015年冬,作为土生土长的承德文艺工作者,郭靖宇被当地领导感动,受命和编剧杨勇一起完成剧本,他还担任了该剧监制。


郭靖宇特别盛赞了剧中的年轻演员们。“年轻的演员同志们,每个人接到角色的时候,都跟我说过,感谢导演信任,可是真拍起来,他们在心里是否恨过我我就不知道了。平时出工经常早晨起来一出门是零下35度,甚至更低,而且还伴随着刺骨的白毛风,脱掉手套的手随时都会被冻僵,每个女孩的脸都冻得跟紫茄子一样。这些年轻人战胜了大风狂沙、严寒,真实地学习了林业生产、林业技术,真实地体验了那些老一辈造林人的灵魂,出色地完成了每一个角色。将近6个月的档期对很多年轻演员来说,尤其年轻女演员,可能是她们艺术生命的十分之一,如果在横店允许串戏的话,6个月起码可以演3个戏,也能挣3个戏的钱,如今很多人批评小鲜花、小鲜肉,但是在《最美的青春》摄制组里,全都是合格的青年艺术家。”


△剧照


“我们拍摄用了5个多月,他们创造奇迹却走过了50多年。一部电视剧无法穷尽所有的铁马冰河,但仅仅是艺术的浓缩,已足够震撼。”为了真实再现50多年前大规模机械造林的场景,剧组找到几位老机械师,重新制作了四台植苗机用于拍摄。不怕“折腾”,是因为郭靖宇执著于真实。他相信,唯有真才能激发演员最天然的反应,唯有最真的表演才能从荧屏走进人心,“为塞罕坝精神作传,是时代给予创作者的重托,我们必须对得起50多年来塞罕坝的建设者们”。


塞罕坝这个绿色地标的背后,内涵太过丰富:拼搏的记忆,集体和个体的理想汇流,一泓祖国大地浸润出的晶莹热泪。为这段当代奋斗史留下丰满而动人的乐章,是创作者回馈时代的一种自觉。郭靖宇说:“我们每一位主创,都是专业精英,并已深刻理解了塞罕坝精神;每一位年轻演员,都是演技精湛、吃苦耐劳、充满正能量的合格人才;每一位老演员都是爱岗敬业、扶持后辈、德艺双馨的优秀艺术家。塞罕坝在我家乡承德的围场北部,也是承德的土地孕育了塞罕坝精神。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塞罕坝第一代造林人陈彦娴:

这部电视剧,

还原了当时的那种场景


塞罕坝第一代造林人陈彦娴说:“剧中的场景,真的是我们当年上坝的场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当时我们上坝的时候,春天就是那样,刮起沙尘暴来,真是看不到人,到白天的时候,整个屋子刮得非常昏暗,办公还得要电灯,真的是那种场景。所以说这部电视剧,还原了当时的那种场景,非常感动。”


1964年,年仅20岁的陈彦娴和几个同学主动去塞罕坝植树造林,后来她成为一名女拖拉机手,还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将一生都奉献给了这里。剧中,以陈彦娴为原型的角色张曼玲,由张思乐扮演。张思乐演出了那一代年轻人的精气神,还挑战了从16岁到80岁的60多年跨度。


△剧照


导演巨兴茂:

剧组赴8地取景

其中包括承德塞罕坝


《最美的青春》2017年9月8日开机,辗转北京、天津、杭州、承德塞罕坝、内蒙古乌拉盖、多伦、克什克腾旗、乌丹8地取景,共拍摄162天,跨越秋、冬、春三个季节,原汁原味地还原了第一代塞罕坝造林人的造林传奇故事。


“作为一名年轻导演拍摄这部电视剧,感觉责任重大。我的老师郭靖宇先生,在筹备之初就制定一个方针,就是真实,只有真实才能客观地展现造林人当初面对的艰难困苦,才能让观众更深刻体会到,绿色塞罕坝来之不易,才能更好地展现塞罕坝人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为了真实,剧组赴8个地方取景;为了真实,剧组还原植苗工具;为了真实,剧组专门聘请造林专家跟组指导,从育苗场景到植苗动作,力求准确无误;为了真实,我们男演员冻僵了,女演员冻哭了,没有一个人轻言放弃。在剧组面临严重超期超支情况下,领导仍然鼓励我们,注重质量,放心拍摄。”巨兴茂说。


△宣传海报(来自网络)


在拍摄《最美的青春》时,巨兴茂介绍,为了再现上世纪60年代初第一代塞罕坝造林人不畏艰苦环境,书写“绿野诗篇”的故事,摄制组先后转场8地取景。沙漠拍摄,交通不便,所有设备、道具,甚至搭景的每一根木材,都要靠人力搬运,走一步陷一步。剧组曾在乌丹玉龙沙湖遇到七级大风。但最困难的,其实是冷。摄制组常常在室外从早上5时拍摄到下午5时,有时候还有夜戏,演员无法控制表情,剧组就几波人来回倒着拍。剧中多次拍摄白毛风,强风把地上的雪刮起来,能见度只有两三米,雪扎在脸上,结成冰凌。有位女化妆师为了给演员修妆,没戴手套工作了20多分钟,手冻得彻底失去知觉,她以为手会冻掉。摄影师的手挨着铁就会被粘住。巨兴茂说,当时自己内心也很煎熬,一方面不忍心大家受这么大的累,另一方面不受这么大的累,大家就拍不好戏。《最美的青春》是有原型故事的,主创如何平衡真实故事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巨兴茂说,监制郭靖宇从最早的剧本创作到拍摄过程中,一直给予剧组一个指导方针,就是真实。现在影视拍摄和后期技术已经很发达了,演员在绿幕前演,后期合成风沙、大雪都是可以的,但剧组始终坚持还原真实。“从演员的状态来说,如果在绿棚演,大家暖暖和和的,吹吹风,电脑再画点雪,就不能感受到当时的风有多冷,沙子有多大,种树多么艰难,说出来的每一句台词、做的每一个表情都不会有切身体验。”只有真实地扎到转场的8个拍摄地,真实体验当时的环境,接近当时的人物,才能更好地理解塞罕坝人付出了多大的艰辛才使人工林从无到有,成为现在的样子。


“经过162天拍摄,一日三餐,对困难的无所谓不在乎,体现出塞罕坝人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正是这样的决心和信心,影响我们团队每一个人,理解那段历史,触碰那段历史。最美的时光,最美的奉献,希望本剧的播出能够激励所有心怀理想的年轻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最美青春!”巨兴茂说。


△宣传海报(来自网络)


年轻演员:

第一代塞罕坝造林人

是我们的榜样


荧屏上,369人肩负使命豪迈上坝。他们来自全国18个省区市,平均年龄不到24岁,约三分之一是刚走出林业学校的大中专毕业生。这些数据,都与现实严丝合缝。


演员奚望是剧中“拓荒青年”的扮演者之一。这名90后说:“越是走进角色,越是感谢这次经历。作为年轻的从业者,能在演艺生涯初期就遇到这样的作品,是一名演员最美的青春。”


故事里的冯程年龄跨度20岁到75岁。古稀之年,他再次上坝,满目葱茏投进眼底,“我们把最美的青春和炙热的眼泪都留在了这里,值得呀!”冯程的扮演者刘智扬说,每当片花放到这里,自己都会湿了眼眶:“那里的每一棵树都是他们用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浇灌的。当观众看到剧中每一抹绿色,希望所有人记得他们。”


△刘智扬饰冯程


覃雪梅、季秀荣(奚望饰)等女性青年不仅和男人一样留在塞罕坝上,在工作与生活中也彼此体贴、爱护、帮扶,坝上生活艰苦,甚至女厕所都没有,几位女同志从不喊苦,依旧坚守。


退役军人赵天山(贾宏伟饰)始终未忘自己是一名军人,他有钢铁般的意志,和冯程等人共患难、共进退,作为先遣队队长,他还肩负着鼓励人心的重任,用“功勋树”精神鼓舞士气。


△贾宏伟饰赵天山


孟月的扮演者鲁佳妮说:“因为我们经历了难忘的6个月,所以我会更加怀念我们走过的这一段时光。很感谢郭导演和满导演,让我们走进了我们最美的青春。”


△鲁佳妮饰孟月


《最美的青春》用冯程等人不畏恶劣的环境,无私地奉献出青春甚至生命,与大自然勇敢抗争的塞罕坝精神向观众传达正能量的价值观,让当代年轻人受益匪浅。武延生的扮演者张子文说:“非常感谢郭导让我出演《最美的青春》这部大戏,在我当下最美的青春,让我拥有可以永远回忆的不朽青春。”


覃雪梅的扮演者何雨虹说:“第一代造林人,给了我们榜样,给了我们力量,当我们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们就想当年的造林人都坚持下来了,我们就这么区区几个月有什么不能够做到的?”


△何雨虹饰覃雪梅


这部剧里的河北元素如此之多,相信你一定非常想看。目前,《最美的青春》正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热播,敬请关注哦!



来源:广报河北

主编:晓明

监制:朱湘鹤、刘新艳



热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