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盉鬹簋殳戣钺...这些国宝上的“常见字”你认识不?

知河北 2019-04-05

每次去博物馆,总要经历一些尴尬,比如被小朋友提问的时候,一句“这是啥啊”,就往往能尴尬到空气都要凝固。

  

因为……


【灰陶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龙山文化红陶】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逨盉 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以上三种,你都能读得出口吗?


“灰陶……呃,那啥……”

“龙山文化红陶……”

“唔……莫非是叫做‘lái hú’?还是,‘lái hé’?”

  

还有那种分明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怎么读都不顺溜的,真可谓神一样的组合。没错,下面这件文物名字还短一些……


定窑白釉刻花龙首净瓶 现藏于河北省定州市博物馆

  

Emmmmm……



每次被问得很尴尬的时候,便只能大着胆子按自己认为的读音去念了,可谓是“秀才看字念半边”,也是非常有勇气的了,而且还要装作自己知识很渊博的样子……



听到你的发音,估计坐在展台上的文物们都要尴尬地哭出来了吧?




为了拯救“没文化真可怕”的你,文物们紧急开会研讨,为你举办了一场汉(尬)字(聊)大会!



来!接好啦!


首先,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灰陶说了,不读对它的名字,它就不放你走!红陶定窑白釉刻花龙首净瓶也表示强烈同意!

  

(hé)是古代的盛酒器,或说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在商代的陶器和青铜器中都可见到。盉的基本造型是深腹,圆口,前有流,后有柄。


(guī)是新石器时代陶制炊器。从质地分有红陶、白陶两种。鬹造型多样,一般口沿一侧有上仰长流,直颈连腹,腹下承以三足。颈至腹间置绳索状曲柄,以便提拿。腹与足相接处贴饰凸弦纹。于器下燃火可加热器内之水。


另一个角度的【龙山文化红陶鬹

  

(hé)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逨盉造型独特,构思奇妙,从铭文得知,是西周单氏家族第八代逨(lái)为祭祀皇高祖单公而做的一件礼器。

  

Lái hé!来吧,跟我一起念!



鉴于民以食为天,更鉴于吃货观展者众多,我们再来介绍两个跟“吃”有关的文物吧!



【格伯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鼎最初是煮肉的锅,而簋(guǐ)是盛放熟食的碗,但随着西周礼乐制度的不断完善,它们逐渐演变为重要的礼器。


【陶袋足 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lì)是一种常见的炊煮器,类似于现在煮饭烧水的锅。因为它三足中空,形似口袋,并且连在一起,因而被称为连裆袋足鬲。

  

吃完喝完,我们再来看看兵器。下一位文物选手即将闪亮登场!它的构造很简单,简单到你不敢确定它的读音。

  

Duang~duang~duang!

  

知道怎么读吗?



(shū)是古代的一种兵器,最初用竹木做成,用来抵御毒蛇猛兽的攻击,周朝时出现青铜殳。后来,殳的下部增设带有尖刺的铜球,不仅能刺杀,还能锤击。战国末期,殳逐渐退出了战场。


【铜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kuí),古代一种变形的戈类兵器,功能与戈相似。戣的分布比较局限,商周时期在四川等西部地区比较流行。从《说文》《孔传》等对戣的记载,可以看出,戣当初更多地被看做是一种周礼的礼器。


【铜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还有,钑(sà),一种铁把小矛,可惜现在存世的实物已经非常少见。不过,钑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用金银在器物上刻镂、嵌饰花纹。


【金、金镶宝石镯】 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最后,还有这个喜感十足的钺(yuè)


【兽面纹铜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铜钺形体巨大,两面均透雕着张口怒目的人面形,眉、目、耳、鼻、口均突起。钺乃兵器,形似斧头却比斧头大很多,属于威武雄壮中不实用的兵器,因此被当成礼兵器。

  

博物馆汉(尬)字(聊)大会进行到这里,你还好么?认出了几个字?





来源:长城新媒体

编辑:焦洁

主编:刘磊、晓明

监制:朱湘鹤、刘新艳



热门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