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持 坚守 | 《乡愁•雄安》今天推出第十集《淀边非遗守护人》

知河北 2020-09-01

《乡愁•雄安》播出时间

河北卫视《你早京津冀》

(每天7:50)

河北公共频道《乐享河北

(每天12:25;20:25)

2019年新春伊始

河北广播电视台播出的

12集微纪录片《乡愁.雄安》

走进了千家万户

一时之间

一篇篇一帧帧的"乡愁"传遍大街小巷

如一缕清风

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春天里

让人们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

大家说:这是乡愁,这是情怀

透过乡愁,看见的是未来。



12集微纪录片《乡愁•雄安》

今天播出第十集《淀边非遗守护人

 

白洋淀里每天来来往往的船有很多,它们就像是洞悉时间与空间的眼睛,每一个时代里,它们都会用自己崭新的面貌,看水波流转,看世事变迁。在白洋淀水边生活的人,仿佛也将船看作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同伴。


有人划船就有人造船。今年80岁的姜琳祥,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家寨传统造船技艺的传承人。他从10岁开始,跟随父亲到天津一家造船厂学习造船。器物有灵,可以穿越时光与人相遇。或许从那时开始,他就与手上造船的各种器物有了生死相随的情感,须臾间,就是七十年。


姜琳祥所在的安新县端村镇马家寨村,是历史上著名的造船之乡。据史料记载,白洋淀造船业的兴起始于北宋。当时执政边关的何承矩给皇帝的密奏中提到,太宗“置砦一十六,铺百二十五,廷臣十一人,戍卒三千余,部舟百艘。”如此庞大的水师,可想而知,定然聚集了相当数量的造船工匠,这便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造船人。


这间屋子里摆放的,全都是姜琳祥制作的木船模型,大大小小有十多种。每个木船模型的船舱都能被巧妙地打开,各项功能一应俱全,都是按照15:1的比例制作完成的。姜琳祥对每一块木料熟悉地就像自己的家人,哪种木头能造什么船,他用手简单一量就能知晓。


七十年,姜琳祥造的船从过去的大六舱、五舱船、四舱船到现在的庄稼排子、鹰排子,他和这些亲手打造的木船一起,见过了悲欢,见过了繁华。在漫长的时光里,他在看似重复的打磨中,用智慧与技艺不断超越着自己。就如同一场跨越了时空的马拉松,白洋淀水边这些以手工为生的工匠们,一代代地进行着传承与接力。


瑞典籍工艺设计大师李松平此行的目的地,是雄州县雄州镇,上一次他来时,无意中见过这里的黑陶,那些“黑如漆,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陶罐,深深地令他着迷。


黑陶是中国最古老的工艺美术品,它诞生于新石器时代,迄今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黑陶匠人刘双喜是雄县人,从事黑陶烧制已有四十余年,儿子刘小伟和侄子刘斌也和他一起,痴迷这份老手艺。


黑陶每次入窑,在刘双喜他们看来,都是极其神圣的时刻,一个陶瓶从拉坯成型、晾晒、轧光、画线、雕花以及最后的烧制,要经过50多道程序,每一个环节都被匠人们赋予了独特的情感与心血。


李松平在这些黑陶匠人们的眼睛里,看到了最朴素的坚持。泥土,原本就与我们的生命紧紧连系着,而雄州黑陶,就取自黄河古道地表三米以下的红胶土,它也是制作陶器最优质的资源。


在巧夺天工的白洋淀匠人手中,木头可以是能下淀捕鱼的小船,泥土也能制成古朴典雅的黑陶。对他们来说,穷尽一生坚持在做的,不仅仅是一门手艺、一个作品,更是对于文化的传承与守护,和对故乡那份解不开的乡愁。(编导:张剑)



THE END

12集微纪录片《乡愁•雄安》播出时间

2月17日-2月28日

河北卫视《你早京津冀》

河北公共频道《乐享河北》


热门文章: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节目研发部

编辑:吕海坡

主编:杨建民、张晓明

监制:朱湘鹤、刘新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