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耀敏:迈上出版强国新征程丨辉煌·出版
贺耀敏丨文
中国人民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原社长、总编辑
迈上出版强国新征程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艰苦奋斗和积极探索,中国的出版业也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创新动力和创新基础,中国的文化事业和学术发展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不仅没有被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所‘俘虏’, 反而在世界范围内很好地传播了中国文化价值观念, 尤其是很好地传播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出版事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目前正在奔向出版强国的征程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出版业焕发出勃勃生机,建设出版强国的梦想融汇于“中国梦”的洪流之中,激励着中国老中青几代出版人坚守出版阵地,不断开拓创新。我是出版事业中的一名老兵,我热爱出版,因为它是肩负文化传承、精神塑造的伟大事业。一生之中有幸能够参与这一伟大事业,为之奋斗,就很值得自豪、值得回忆。回顾40年中国出版事业的发展,可以用许多优美词汇褒扬和赞美,这里我仅想撷取五个“飞跃”来描绘。
图书品种
从短缺到丰富的“飞跃””
图书品种从短缺到丰富,这是改革开放40年来最具时代感的变化。短短40年间,中国走过了世界上其他国家需要几百年才走过的道路。40年来, 中国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站起来” 到“富起来” 的转变,目前正在进行的是从“富起来” 到“强起来”的伟大征程。出版事业是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案例之一, 经历了从短缺到丰富的飞跃。
熟悉中国出版事业发展史的人都知道,40年前它根本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一是出版能力弱小,书店里除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中小学学生课本和思想教育类的图书以外, 其他品种稀少; 二是思想观念束缚多, 图书内容单一, 许多中外优秀图书都无法公开出版并与读者见面。物质生活和文化知识的匮乏严重束缚了我们的创造力。作为77级大学生, 我们进入大学后能够阅读的图书也十分有限, 除了几本教材之外, 几乎没有什么课外读物可以阅读。那时候想购买一本世界文学名著都十分困难, 出版的速度和范围远远不能满足读者阅读的需求。记得之前为了购买刚刚出版的狄更斯《艰难时世》, 我与同学到市中心的新华书店排了整整一夜队。因为购买的人多, 书店规定一人只能买两本。到现在我还一直珍藏着一本定价只有玖角柒分钱的《艰难时世》。
如今中国出版事业蓬勃发展,图书品种得到了极大的丰富。2017年,中国共出版图书高达51万种, 其中新版图书和重印版图书大约各占一半,中国已经稳居世界出版大国之列。世界文学名著更是应有尽有,许多国外优秀图书中文版本的翻译出版速度十分惊人,几乎可以与外文版同时推出。如今读者想阅读的图书几乎都能找得到,每每徜徉在温馨的书店,翻阅和挑选着丰富的图书,令人惬意。全国各地的书城在公休日和假日里,都成为人们流连忘返的绝佳去处,一些书城如西单图书大厦、深圳书城等都成为所在城市的文化地标。
出版内容
从单一到多样的“飞跃”
中国图书品种告别了短缺时代,图书内容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版内容实现了从单一到多样的飞跃。这既是适应由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所带来的文化需求多样化增长的现实需要, 也是反映中国出版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体现。
40年前, 一些大学图书馆里的图书馆藏数量很少, 加之对于图书内容苛刻的审查, 提供给学生阅读的图书十分有限。我记得那时连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编著的《中国通史简编》也不能随便借阅, 批判他在著作中过高评价孔子。如今, 中国出版内容十分丰富, 几乎一切反映人类文明成果的图书都可以买得到。其中既有中国优秀作者撰写的各类内容的图书,也有世界各国出版的优秀图书。仅就引进版优秀图书而言,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就是其中的经典之作。之后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系列、“经济科学译丛” 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 等, 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学术影响力。
从2017年中国出版物分类统计来看, 使用中国标准书号的22类出版物都呈现出健康发展的态势。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社会科学类图书1.6万种,政治、法律类图书1.8万多种,经济类图书近3.5万种,文化、科学、教育、体育类图书21万种, 文学类图书近5.7万种,艺术类新书近2.8万种,历史地理类图书近1.9万种。中国出版内容之广泛, 从中可见一斑。出版内容的多样化发展, 一方面反映出中国出版产业的繁荣发展局面,另一方面也展示出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现实。没有文化的大发展就没有出版的大发展, 没有文化的大繁荣就没有出版的大繁荣。
产业技术
从落后到现代的“飞跃”
当今的出版业已经是新技术运用最为广泛的产业了,把出版产业简单地理解为是对图书的编辑加工、装帧设计、印刷销售等几个环节组成的传统业态,已经大大落伍。40年前,中国出版业整体上还处于技术十分落后的状态中,那个时期编辑加工主要采取手工操作的方式, 排版印刷更是需要人力的大量投入,销售方式和销售渠道单一, 往往一本书的出版需要几年的时间。
40 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出版产业和技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和数字出版的崛起,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彻底实现了从落后到现代的飞跃。有一个惊人的数字就很能说明这一飞跃: 2017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已经达到7072亿元人民币,远远超过传统出版业态的收入规模。其中, 互联网广告、移动出版、在线教育、网络游戏都处在蓬勃发展的态势之中。
加快传统出版产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中国出版业发展的新方向、新动能。目前,一些有规模的出版集团和出版社都制定了清晰的数字化战略, 引领并推动着我国出版业的发展。例如, 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十分重视各类知识的整合开发,以知识服务引领数字化转型, 着力加强学科知识库、医疗健康大数据、数字教育服务等的投入。我们必须深刻理解“知识通过服务才能体现价值” 对于出版业的意义。说到底, 出版是提供知识服务的行业, 当然出版界也参与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出版界业态的变化和调整, 也会影响知识生产的效益和规模。
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 中国出版业也面临着调整结构、提升质量的迫切要求, 面临着新一代读者阅读习惯改变对出版业态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关键是要求出版界紧紧跟踪科技革命的浪潮和趋势,使出版成为吸纳现代科学技术最多的行业, 从而重构中国出版业的新形态。
在可以预计的未来,出版产业的创新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出版产业在价值传递、审美增值、资源活化、原创培育、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将更加凸显,大幅度提高出版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也将成为重要的发展途径。出版产业中的跨界融合、科技引领、版权衍生、沉浸体验等都有可能成为未来产业业态创新的战略方向。
出版业态
从国内到国际的“飞跃”
2009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访问期间参加了法兰克福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出版界广泛参与国际书展、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交流与合作活动,拉开了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为主题的中国新时代国际传播的序幕。
许多出版人都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许多人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 对于中国今天的进步都深感来之不易, 都深感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我们有责任让中国图书走向世界,让世界通过图书了解中国。
中国出版业正在从立足于国内出版向立足于国际出版转变, 正在实现从国内到国际的飞跃, 国际出版应该成为我国出版业发展的新形态。这些年来,中国出版界积极参与国际各类有影响力的图书博览会,开展版权贸易和图书交流, 举办形式多样的主宾国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出版界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在中国举办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 越办越好, 各国参展商十分踊跃, 会展期间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和版权贸易签约活动目不暇接,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已经成为规模和影响仅次于法兰克福书展的世界第二大图书博览会。
一些中国的出版集团和出版社已经开始大踏步迈向国际市场, 或在海外设立出版分支机构, 或在海外收购外资出版机构, 或与海外出版机构组成股份制出版机构, 中国的国际出版形象正在崛起。中国出版业之所以较快地进入国际出版市场, 一是与树立很强的国际出版理念有关,出版界为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做了很好的文化传播工作; 二是与中国出版机构不断加强与国际出版公司的交流与合作有关, 一些出版机构已经与世界知名出版机构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三是与国家大力推动的各类“走出去” 工程有关,一大批优秀的出版企业和出版物获得了政策上的支持和指导;四是与不断壮大的版权经理队伍有关, 中国许多出版机构都积极提高版权贸易专业化水平, 运用各种国际学术文化和图书交流平台培养人才。例如,人民大学出版社在近些年来集中策划了一套“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书系, 约请国内学术大家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阐释中国主张, 并采取文图并茂、通俗易懂的叙述方式, 介绍一个生机勃勃的现代中国。
文化形态
从封闭到自信的“飞跃”
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要有自己的理论和信仰, 这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文化自信要体现为出版自信, 出版自信的内涵是内容自信。因而有什么样的出版人就有什么样的图书,有什么样的图书就有什么样的出版社和出版业。40年来,中国出版事业实现了从封闭到自信的飞跃。技术无法解决出版内容的创新与丰富多彩,而出版内容的创新与丰富则依赖于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 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成熟的标志。
文化自信更根本的是来自人民群众的文化接受程度。2017年, 中国拥有超过1000家书店的城市有12个, 其中北京有6719家书店, 成都有3463家书店, 重庆有2473家书店, 广州有2441家书店, 上海有2379家书店。书店的形态也越来越多样化, 各类专业性书店、体验型书店、休闲式书店应运而生, 成为人们文化交流和交往的新场所。许多书店举办的各类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更是吸引着众多读者,成为人们文化享受和文化消费的重要内容。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艰苦奋斗和积极探索, 中国的出版业也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创新动力和创新基础, 中国的文化事业和学术发展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不仅没有被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所“俘虏”, 反而在世界范围内很好地传播了中国文化价值观念, 尤其是很好地传播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确信, 我们这个时代是出版事业大发展的时代,中国出版业一定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树立我们的文化自信作出应有的贡献。IP
为集中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辉煌成就,《国际出版周报》策划推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共124版),以“40年改革开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邀请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文化单位领导、专家及国际出版界知名人士撰文,以期全面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历程与丰硕成果,探讨新时代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