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宋向阳
编辑 / 倩倩
《张迁碑》全称《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群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二月立。此碑书风格调高古,浑厚雄强,堪称汉碑中的上品,为历来学习汉隶必临之范本,所以今年初四海书院专门开设了“张迁碑共研班”。在临写碑阴(整拓見下图)的时候,很是好奇那些“故某某钱几百”是什么意思,于是花了点功夫去查找相关资料,发现碑阴无论是书法还是文字内容都很有趣。特別是有几个问题萦绕心头,首先是列出的人名字中,为什么有几位居然只有列出单名而不象其他人写的是双字?然后就是各人后面的钱数不一,那么这些钱加起来是否应该就是造张迁碑的钱数呢?
我们先看名字的问题,其实前人也早注意到的。朱彝尊在《曝書亭集》指出“碑阴率钱从事二人,守令三人,督邮一人,故吏三十二人。昔贤谓东汉鲜二名者,是碑范巨、范成、韦宣而外,自韦叔珍下皆二名,或书其字然邪?”李调元在《金石存》提到“张迁碑阴凡四十一人,一人姓名不可見,前碑云故吏韦萌刊石立表,此碑阴韦姓廿五人而独无萌,然二名者多,盖皆书其字也。惟范巨、范成、韦宣三人则又名而不字。”他引用洪适《隶释》中的解释“不称字者示其卑于碑主”云云,或可信然。
而关于为何碑阴没有韦萌,我认为碑阴中的韦金石应该就是韦萌。碑阴所列共41人,其中安国长1人,守令3人,从事5 人,督邮1人,其余31人都属于故吏,而韦金石名列所有故吏的首位。尽管所有拓本中“故吏韦金石二” 后面的字蚀泐不清(见下图),或“百”或“千”不能确定,但是从早期的拓本上可以推测出应该是“千”字。那么这位韦爷出钱二千,就是所有捐款人中最多的一位,或者他还是刊石竖碑的倡议者,自然应当在碑阳中大书一笔,所以才有“故吏韦萌等佥然同声”的內容。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后面没有钱?清代郭麐在《金石例补》中论述“汉人碑阴,皆门生故吏及同姓亲党立碑,附书于阴以传不朽。其官爵郡邑姓名并书,有不全书者,有书出钱,有不书者,皆有义也。”统计张迁碑阴共列出41人,其中37人出资,钱二千者1人,钱千者1人,钱八百者3人,钱七百者4人,钱五百者12人,钱四百者6人,钱三百者10人,共得19600钱。这应该就是张迁碑的基本造价,我们可以和同期的几块东汉名碑做个比较(见下表):礼器碑(公元156年)48100钱,鲁峻碑(公元173年)15800钱,曹全碑(公元185年)14700钱。钱数基本上与俞丰统计的接近:“《张迁碑》的总额是17800钱,《曹全碑》15700钱,《鲁峻碑》15800钱。”(俞丰《从古碑造价说到〈元绪墓志〉》,载于《书法导报》2009年5月20日第20期)。礼器碑的捐资数目基本上是另外三块碑的两倍,不明白是何原因。但是从三块碑的钱数来看,东汉末年立一块碑的造价大概需要15000钱到20000钱不等。张迁碑所以价格比另两碑要高,可能镌刻碑侧的两条盘螭需要额外钱资。
这里的钱即汉代通用的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五铢钱(见下图),五铢相当于现在的3.5-4克。一钱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文钱或一个铜子儿。按当时的价格,这两万文钱主要用来雇佣书工和石匠(包括刻工和雕工)。因为石匠负责碑的设计和镌刻,其中技术高超者称“师”或“名工”、“名匠”,身价不菲。如建和元年(147年)《武氏石阙铭》云:“孝子武始公、弟绥宗、景兴、明使石工孟李、李弟卯此阙,直钱十五万。孙宗作师子,直四万”。从工作流程来说,石匠首先要做的工作便是按照顾客的要求对碑进行统筹设计,然后便是开采石料,把开采的石料变成合适的碑材,也要经过石匠的打磨。张迁碑中指明“赁师孙兴”即雇请名石工孙兴,当然也会包括跟从他一起的小工和徒弟。另外张迁两侧雕有盘螭,所以应该还雇有雕工。
据《后汉书》记载,非战乱地区米价每石30文至100文钱不等,又1石等于27市斤粟(林甘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 秦汉经济史》上卷,第243页),那么平均下来一文钱大概能买半斤米。按现在的米价,2块钱1斤米,若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汉时的1文钱,相当于现在的1元人民币。那么,造一块碑也就是人民币两万元。搁现在,这点钱根本就不叫什么了,但在当时经济尚不发达的条件下,还是够贵的。但是这样的对比意义不大,关键要看这些钱在当時的实际购买力。
据研究考证,汉代官员的月俸大体是以铜钱发放,有时又是半谷半钱。俸以钱计,二千石级别的郡守们(石本来是衡的单位,后来量衡制度混淆,出现以衡入量的情况,所以汉代官吏的“石”只是表示等级之差,而实际俸禄则以“斛”来计算),大约可领到月俸二万,刚好可以立一块碑。而“六百石”的县令的月俸禄折价约七千钱(林甘泉主编《中国经济通史 秦汉经济史》下卷,第887页)。而普通胥吏的工资差不多一月1000钱,所以能捐几百已经是半个月工资了。再看汉代的物价水平,马一匹5400钱,牛一头最高3750钱,猪一头最高900钱,狗一只100钱,鸡一只70钱(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第278页)。俞丰在《从古碑造价说到〈元绪墓志〉》一文中参考《犀浦东汉簿书残碑》做了比较,得出结论:“东汉一座石碑的造价,差不多可以买一头牛,或者八亩地,大约是一个县令两个多月的工资;三座碑不到的造价可以买一个奴隶,差不多五座碑的造价可以买一所房子。”当然,这里不作经济学的考量,所以忽略了物价涨跌、时局治乱等因素。依然得承认,汉碑的造价其实不低。所以古人造像刻碑,慎重其事,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再以前几年出土的海昏侯墓随葬器物中漆器为例,如图所示标注有明确价格“并直九百六十一”,此价综合了漆木各类材料和工匠的报酬。
综上所述,通过对张迁碑阴部分文字內容的解读,理清了署名不署字的缘由,统计出张迁碑造价为19600文钱,基本与同时期汉碑价格相当,并且得出与当時物价水平相比,刻碑确实花费不菲的结论。
作者简介
向阳 激光應用工程師,現居美國波士頓。2010年始跟從海上名家潘良楨先生學習書法,筑基於漢隸、顏楷。
素材整理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
(来源微信公号:四海书院USA)
·↑长按此二维码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