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9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图书推介 |《八闽宫观通览》

老子研究院 川大老子研究院 2021-02-06


八闽宫观通览

《八闽宫观通览》

主    编:詹石窗

出版社:蓬瀛仙馆

出版地:香港



出版概况


《八闽宫观通览》,詹石窗为丛书主编,何钦明、谢清果为常务副主编,连镇标、黄永锋、陈敬阳为副主编。编纂理事会名誉主任马梓才,主任谢荣增。本丛书由香港蓬瀛仙馆出版。原计划编纂出版12册,现已出版6册。每册收入福建省各地宫观情况介绍约250座。



①第一册,香港:蓬瀛仙馆,2011年12月出版。

②第二册,香港:蓬瀛仙馆,2012年10月出版。

③第三册,香港:蓬瀛仙馆,2013年06月出版。

④第四册,香港:蓬瀛仙馆,2013年06月出版。

⑤第五册,香港:蓬瀛仙馆,2014年05月出版。

⑥第六册,香港:蓬瀛仙馆,2014年10月出版。



丛书缘起


宫观是道教神圣的建筑空间。《中华道教大辞典》说:“宫观是道士修道、祀神的活动场所,为道宫、道观的合称。”最早的宫观始于道教祖师张道陵之二十四治。“治”乃传道之所,又是教区管理机构,多设于山中,“置以土坛,戴以草屋”,“治馆之兴,始乎此也”。晋朝以来,宫观又称为治、庐、靖、静、馆、观、茅室等。唐宋以后道教宫观发展兴盛。《唐六典》记载:“凡天下观总一千六百八十七所。”宋朝几位崇道皇帝大修宫观,亦盛极一时。明清两朝,兴建之风仍盛,建筑格局亦多仿古制,所谓“殿堂分东西,阶连以门庑”。

道教宫观是道教信徒供奉、祭祀神灵及集体斋戒、修道的场所,也是联系广大信教群众的重要平台,在道教发展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翻开道教史,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不论是崇道信仰的发生、道教派系的创立还是信教群众的祈拜、修道情感的交流,都是以宫观为主要场所和重要平台的。也正是依托宫观,道教的生命力得以释放,教义内容和文化精神得以生生不息地弘扬和发挥。道教宫观亦是道教文化的有机载体,与社会、文化、经济等各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道教行善积德,慈善待人,本身就有很好的道德教化功能;又能团结广大信教群众爱国爱教,对社会稳定大有裨益。宫观依山傍水,又多名草古木,奇花异草,还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宫观保留着大量的文化经典、碑记石刻、画壁回廊,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亦有益于社区文化建设。目前,道教也正以宫观为载体,努力发挥其使命和价值,宣扬正教精神,为信教的群众服务,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造福人民和地方事业。

《八闽宫观通览》丛书编撰工程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福建地处东南海滨,经济发达,人文荟萃,省会福州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泉州更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佳名。道教在福建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人民的生产、生活、信仰、民俗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福建道教源于秦汉,盛于唐宋。早在秦汉时期,福建就有方仙道、黄老道活动的踪迹。相传在汉武帝时期,何氏九兄弟来到福州于山修炼,又至莆田仙游九鲤湖炼丹,用丹饲养湖中鲤鱼,鲤化为龙,九人各乘一龙腾去,人称为九仙君。南朝时,又有道士王霸修黄老之术,“梁时有王霸仙人在怡山修道”,能够“鬻金运米”救济灾民。后至隋唐五代,福建道教发展兴盛,高道辈出,诸如张标、章寿、荣如金、陈守元、陈靖姑等等。宋朝,福建道教的发展也进入隆盛时期,妈祖、陈靖姑信仰日盛,教派教理、道藏编修多有发展。元、明、清,福建道教亦有发展。明清之后,逐渐式微,道士也逐步减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党和政府宗教政策的落实,福建道教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春天。

福建道教向来与民间社会的大众信仰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大量的道教宫观与民间寺庙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文化内涵,风俗、传统有赖宫观寺庙而续存。在城市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民间社会的宫观寺庙更是人们精神生活的家园,也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寄托希望、激励人生、实现理想的重要纽带。

《八闽宫观通览》梳理、陈介八闽大地的道教宫观以及民间寺庙,力图尽可能全面、客观、立体地展示八闽大地各个地区以道教神明信仰为主体的宫观寺庙面貌。每座宫观介绍的基本内容包括:宫观概况、供奉神明、历史沿革、节庆礼俗、艺文墨宝、文物遗迹、文化风采、宫观管理。


加群 | 转载 | 建议

咨询 | 投稿

公众号联络员楚舟

长按扫码加好友


       任何经营性媒体(报刊、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连结、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获权转载者需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欢迎各位分享信息及给予建议,邮箱scdxlzyjy@163.com

        欢迎访问寰球正道网 www.globaldaoism.com

欢迎关注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