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9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名家经典 | 刘咸炘著、周冶校注《道教征略》

老子研究院 川大老子研究院 2021-02-06

书名:《道教征略》

作者:刘咸炘

校注:周冶

整理:何江涛、佟博

丛书:博库丛刊

出版社:浙江古籍出版社

出版年:2012年

页数:274

ISBN:978-7-8071-5934-6

 

 

内容提要

《道教征略》是道教史的经典著作,其中心议题即传记与目录。卷上借助传记资料的校证,梳理了道教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派系源流。卷中梳理教内外道书目录的记载,可以大致窥见各个历史时期流传的道教经籍。卷下围绕《正统道藏》和《道枢》,继续讨论和道书目录有关的问题。《道教征略》从道派和道经两个方面为道教历史搭建了框架,改变了“道教无史”的状况,功莫大焉。


 

目录

出版说明  1

道教征略序  3

道教征略卷上  5  

道教征略卷中  56

道教征略卷下  136

诵老私记  161

庄子释滞  213

 

 

前言

 

刘咸炘(1896—1932),字鉴泉,号宥斋,四川双流人,出生于成都纯化街。他天资颖异,兼以勤学,弱冠即为著作,青年而任塾师,后与友人蒙文通先生等共创敬业学院,任哲学系主任,复受聘为成都大学、四川大学教授。鉴泉先生覃思精研,不囿门户,深达国学堂奥,虽英年早逝, 而平生著述集为《推十书》,凡231种,合475卷,共800余万言,可谓皇皇巨著。先生学识渊博,难窥涯际,所思所论已有诸多前辈学者揄扬之,实非愚下黄口小儿所能蠡测妄议,故以下仅就学习所得及本次点校整理的情况略作说明。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国内最早对其进行现代意义上的学术研究者,论者一般推为国学大师刘师培。刘氏1910年旅居北京白云观时,翻阅《道藏》,作《读道藏记》,发表于《国粹学报》1911年7 卷1—5期,属于道教经籍研究的范围。对道教历史的学术研究,则当以鉴泉先生《道教征略》为最早。据刘门弟子所编之《推十书系年录》,《道教征略》作成于甲子年(1924)十月。因其仅为粗具匡廓的“草创之稿”,鉴泉先生尚待机会阅览《道藏》而补完之,无奈天妒英才,最终未能得偿所愿。直至蒙文通先生担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期间,此稿才经鉴泉先生子弟整理,由四川省图书馆刊发于该馆主办的《图书集刊》第5 期(1946年10月)和第8期(1948年6月)。在《道教征略》成稿到发表之间的这段时间,对整个道教历史进行研究的学者主要有许地山和傅勤家二人。许著《道教史》由上海商务印书馆于1934年6月印行,是原计划上下两编中的上编,作者“弁言”云:“上编述道家及预备道教底种种法术,下编述道教发展中教相与教理。”后因许先生遽然辞世,下编未及完成,所以只留下了关于道教前史的研究。傅著《道教史概论》于 1934年1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37年增订为《中国道教史》由同一出版社出版,该书分专题论述,是一部较为全面的道教史专著。相较而言,《道教征略》以道派传承和道经存佚为纲,可说是抓住了道教史研究的重点和难题,通过广泛搜讨教内文献、正史纪传、文集书目,勾勒出道教发展的基本线索。鉴泉先生以严格的史学态度简择材料,故全书虽显“记述详而论断略”,即资料丰赡而发挥较少,但论证有据、结论合理,很多观点在今日也并无过时之嫌。而且,作为其理想中的道教史的准备或者说“骨架”,它的这种未完成性恰恰保持了高度的开放性,可以更好地指引后来的研究者前行。卿希泰先生主编的《中国道教史》就说,《道教征略》“对道教学术渊源、道教各时期派别以及道教经书等,如数家珍,不乏创见,实为研究道教历史之宝贵文献”。

 

鉴泉先生撰写《道教征略》的态度,与其学术渊源是大有关系的。先生自述其学,“所从出者,家学袓考槐轩先生,私淑章实斋先生”。槐轩先生,即刘沅,字止唐,儒道兼修,创“刘门道”。受此家风熏染,鉴泉先生对道教抱有深厚的感情,观其《告法言道士俚语》可有真切感受。故其叹道教之无史,慨然担此重任,也就可以理解了。既然要为道教建立一部确然的“历史",则必须抉去玄怪神异之说而取切实可信之言,而神仙也必得还原为隐士。在这一点上,鉴泉先生说:“先大父曰:神仙, 隐士耳。”秉承乃祖的观点,“神仙亦只隐士耳” 成为他爬剔仙传的前提。鉴泉先生又说,《道教征略》所用乃“史传校雠之法”,此法则承自 章学诚先生,其梗概可观《推十书》中《续校雠通义》、《目录学》诸篇。“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的功能在《道教征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鉴泉先生说得显白:“治史则重在翻书,知翻何书,则目录为要矣。”以愚下陋见,《道教征略》题名中,“征”即征信、征验之“征”,“略”当为史略、七略之“略”,结合了史学与目录学。

 

鉴泉先生引用《孟子》“知言论世”之说,认为“知言”是子学,“论世”为史学,并说:“书亦无出史、子二者之外者也。”在《推十书》中,我们看到,《道教征略》归于“丙、论世”,而《诵老私记》、《庄子释滞》、《庄子释滞补》皆归于“乙、知言”。本次整理,以《诵老私记》与《庄子释滞》(含《庄子释滞补》)附录于《道教征略》之后,不仅可以展现鉴泉先生对道家道教的贯通研究,也可以分别作为先生史学与子学研究的代表。鉴泉先生以为,探究子学应当思理与训诂并重,二者相辅相成,“工训诂者不达名理,则空多其考证;有思理者不顾训诂,则自成其论说。是以注愈多, 而正文之晦滞者如故也”。所以,他这两部“知言”之作,目的虽在辨析义理,而必要时亦兼及训诂,他说:“今之所笔,止在义理。偶涉校诂,亦必有关于义理者。”至于其中的详略取舍,他说:“今所详者在于难通易谬之际,前人说俱不安不通,而吾别有见,则记之,前人之误,亦不一一 辨也。其别无所见者,则仍阙之而已。”因此,注释当中创见迭出,对老、庄精微之义旨发露颇多。

 

本次标注整理,所用底本为成都古籍书店1996年11月影印本《推十书》。标点过程中,某些地方参考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年整理出版的《推十书(增补全本)》。


在整理过程中,首先由巴蜀书社谢正强道兄提供了 一份经扫描识别的电子文档,然后参照底本,由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何江涛校对了《道教征略》和《诵老私记》,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佟博帮助校对了《庄子释滞》。在此基础上,愚下进行了再次校对,并做了标点和注释工作。“校书如扫落叶,旋扫旋生。”我们虽已尽力,但讹误在所难免,作为最后的整理者和清样校读者,责任概当由愚下承担。

 

虽然只是简单的旧籍整理,但有几点须对读者略作说明。如前所述,《道教征略》本是鉴泉先生未定之手稿,经过先生子弟的整理,又经四川省图书馆刊刻,如此辗转数过,难免鲁鱼亥豕。本次整理,如属鉴泉先生行文中出现的错误,即在文中直接改正,如“邹铁笔”之为“邹铁壁”,又如所附《仙鉴》目录“舒虚寂”当在第42卷;疑误者,在脚注中标出。如属鉴泉先生引用文字与现在的通行版本不一致,则不更改原文, 而在脚注中注明差异。另外,原文夹注皆为双行小字,现考虑到排版困难,除图表外,一律改用括号标注。

 

本次整理工作,主要是标点、注释与简单串讲。注释文字力求指明出处,便于学界使用,用脚注列出;串讲则以楷体字置于每段落之后,便于读者理解文意。或有不当之处,敬希读者指正。

 

本次整理工作能够完成,端赖浙江古籍出版社况正兵先生的信任、理解与宽容,谨致谢意!同时也非常感谢所有的襄助与合作者,你们的努力对本书的出版十分重要。在受命撰写“整理前言”期间,我敬爱的老师因车祸住院,在此祝愿她早日康复。

 

          周冶

          于锦城半言斋

           2012年7月6曰

 


前言注释

“前言”注释略。若要引用,请核对原书,以原书为准。

       任何经营性媒体(报刊、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连结、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获权转载者需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欢迎各位分享信息及给予建议,邮箱scdxlzyjy@163.com

        欢迎访问寰球正道网 www.globaldaoism.com

欢迎关注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