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9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纪念专号 | 唐明邦:詹公敦仁的家学门风与人格魅力

唐明邦教授 川大老子研究院 2021-02-06

编者按

2011年10月31日-11月2日,“詹敦仁与中华文化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安溪县凤城镇詹敦仁纪念馆成功召开。据会议论文集主编詹石窗教授回忆,当年特邀唐老师为会议作专题演讲。唐先生当时虽年事已高,依然撰写一篇既有深度又热情洋溢的文章,令人感动!

哲人仙逝,德音绵远。本号特推送此文,以表哀悼,以志纪念。

唐明邦先生千古!



詹公敦仁的家学门风与人格魅力


唐明邦先生

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詹公敦仁(公元914-979年)是五代后周至北宋初年的一位县令,朝廷敕封靖惠侯。他处于国家分裂,战祸频仍,人民涂炭的动乱年代,出身显赫家庭,胸怀远大抱负,无以施展才干,心理极不平衡。但他能遵循儒学教养,严以律己,委曲求全,刚毅自重,与民同患,成为深受人民敬重的清官典型。他信守儒门“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孟子•公孙丑上》)。的处世准则,暂作县令,初试牛刀,功成身退,归隐林泉,成为“遁世无闷”(《周易•乾•文言》)的突出代表。其处乱世、重名节的人格魅力,光照人间。

 

 

家学门风造就儒林俊秀

 

詹公敦仁,出生于显达士族,祖父是唐朝金紫光禄大夫,父亲为尚书省校书郎,叔父是银青光禄大夫。他幼年领受儒门诗书礼乐教育,博闻强记,能诗善文,智慧超群,其诗词尤为出众,广为流传。

 

他最先领略《大学》、《中庸》的重要思想价值。学习《礼记》,写下《省身吟》:“一篇《大学》先诚意,二字《中庸》在反身。俯仰吾心无愧作,更将儒行细书绅。”《大学》、《中庸》后来经宋代理学家列入“四书”,成为儒门修身、齐家、治国的重要经典。《省身吟》实为敦仁公一生处世为人宗旨,即孟子所谓“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他将儒学家风“书绅”谨记,时刻自励。

 

詹氏门风以诗书传家,敦仁熟读《诗经》,写《世吟》诗,赞美《诗经》陶冶情性之妙用:“诗存三百本人情,曾被宣尼教化声。闾巷皆陶君子化,涂歌里咏媲群经。”封建社会提倡耕读传家,耕田知稼穑,读经识礼义,均是安身立命之本。敦仁学习《周礼》写下《思古吟》:“周家文物盛当时,上下相安不自欺。凿井耕田随分定,春台何处不熙熙。”这是他的理想世界,文武周公之治,“上下相安”,人民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安居乐业,一派熙和景象。

 

敦仁生不逢时,家在河南固始,中原离乱,举家南迁,他生于福建。在《叙家世》中吟道:“中原板荡是何年,多少衣冠苦播迁。万古长淮久留恋,一房流落下南泉。”显赫家族流落南疆蛮荒之地,长江淮河那鱼米之乡只能在异乡留恋。他亲身体会到南迁士族靠宗族团聚的力量,联结互保,心情略可自慰。有诗写道:“仆马甘栖息,南来择地安。巧将茅舍作,城近绕庐山。喜识宗人面,衿怀自觉宽。”封建社会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统治秩序,充分显示儒门孝友传家的根本。敦仁不止以和睦宗族自况,并以“儒术”教育子弟,丹心报国,《勉儿》诗中写道:


明时方急士,儒术可谋身。

报国丹心赤,传家黄卷新。

窗檠宜自勉,蔬菜莫嫌贫。

吾老子应少,禄荣须及亲。


“黄卷传家”,“丹心报国”,谆谆教诲,一派儒学家风,敦仁公无愧为动乱之世的儒林俊彦。

 

 

忧国忧民勉为志士仁人

 

敦仁中年为官,深体民瘼,尤关怀祖国统一大业。地方官王昶欲争霸一方,成为独立王国,敦仁苦口婆心反复劝导他以入贡朝廷为安。赠诗云:“争霸图王事总非,中原失统可伤悲。往来宾主如邮传,胜负干戈似棋局。周粟纵荣宁忍食?葛庐频顾谩劳思”。频繁的改朝换代,无异你来我往的邮传驿站,干戈征战的谁胜谁负,好似楚河汉界的轮番棋局,久寄后周篱下绝非良策,频频劝我出山,更是枉费心思。“江山有待早归去,好向鹪林择一枝”,《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一统江山待君共治,倒不如良禽择木而栖,好自为之。(《辞命篇》)

 

当他得知975年宋师南下,五代十国中最后一国君南唐李后主向宋投诚,国家终归一统时,不禁高声歌唱:“闻说江南一剪平,‘一家父子’又谁争。隙光穴照无私地,同是中天仰大明。”(宋太祖答李后主云:“一家为父子,两家为父子乎?”)其拥护祖国统一的忠贞精神,跃然纸上。早在960年,后周逊位于宋,敦仁兴奋不已,曾作《看剑吟》一诗,寓意极深远。“三尺锋芒射斗牛,悲鸣匣里气横秋。……持归愿献明天子,欲斩奸谀几辈头。”是说他那三尺宝剑,悲鸣已久,但愿回归中原将其献给开明君王,让他将那些奸谀之辈斩尽杀绝,还国家一片太平。其锄奸反佞之志,气冲斗牛。

 

敦仁在治理小溪场和任开先令时,办教育,兴农桑,修河堤,植树造林,仁民爱物,政绩卓著,深受人民拥戴。丙辰(956)年,天大旱,他这时虽已归隐,仍写《真龙行》,为民求雨:“南国久天旱,村村捶旱鼓。真龙何处藏?忍视三农苦?何时山出云,一施天下普。秧马早归田,菜甲修长圃。……吾亦乐其乐,村歌与社舞。”这位当年地方官,常与农民同呼吸共苦乐,宜乎深受人民怀念。在《甲子苦两》中,又为绵雨不绝,伤害禾稼而伤神,感叹贫苦农民何时才有乐土。


多稼一川云,飞丝十日雨。

衣生壁上镰,尘满甑中釜。

农妨获稻功,吏急征输苦。

何当大明时,村村皆乐土!


连日苦雨,镰刀生锈,稻子收不成,官吏难征税,民也苦,官也急,这位归隐县令何其揪心。

 

 

不慕荣禄,早怀遁世之志

 

詹敦仁不同于一般官吏,他不追逐名利,不谋取权势,不贪财,不奢侈。为官清白,洁身自好。他把《周易》看作一部“洗心经”。《易传》指出:“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周易·系辞上》第十一章)。他实践其言。《自得吟》写道:

盈虚消息自能明,遁世曾无怨闷情。

若问儒生何所有,胸中原有洗心经。

 

他甘心“退藏于密”,原是效法钓于渭水的太公望和耕于莘野的伊尹。有《卜筑吟》袒露其胸怀:“小溪把钓希周望,佛耳躬耕以昔尹。笑共山妻餐笋蕨,姓名那堪世人知!”他视世间名利若粪土,以当年不食污君之禄而游于汶上的闵于蹇和功成身退而泛舟五湖的范蠡为榜样。《发南台舟中作》诗云:“欲结茅庐志浩然,芒鞋竹杖自轻便。……愿学子蹇游汶水,急乘范蠡泛湖船。世间名利俱尘土,归买青山不论钱。”

 

955年,他先答应留从校节度使的条件,愿赴开先令。当小溪场改建开先县成功后,他毫不恋栈,同年就推荐下属王副监自代,主动退隐佛耳山。王君置酒挽留,他作诗告别。“平生出处顺天时,仕止常师孔仲尼,尺短寸长先训在,不须端策拂吾龟。”“可仕则仕,可止则止”,是孟子遣训,他身体力行。在佛耳山,他修建了清隐堂。阐释“清隐”意蕴,写有《清隐堂记》:

 

春而耕,一犁雨足;秋而歛,万顷云黄。饥餐饱适,遇酒狂歌。或咏月以嘲风;或眠云而漱石。是非名利,荣辱得丧,皆不足为吾身心之累,此真清者也,宜乎斯堂以清目之,是曰清隐堂云。

 

后来有人邀他再次出山做官,他在《知命篇》中表示:“己甘林下作生涯”,“自是耕农百姓家”。宁肯在穷乡僻壤为农户,也不愿做官同那些沽名钓誉、贪财肥己之徒为伍,为的是不致同流合污玷辱家风。

 

 

耕田牧羊,乐天无忧

 

敦仁归隐佛耳山,夫妻朝夕相伴,耕田而食,采薪而炊,时而饮酒吟诗,时而读书弹琴,乐天自在。其《清隐堂》诗云:


一间茅屋堪容膝,半亩蔬园剩供厨。

静把旧书重点读,旋沽美酒养疎愚。

 

对自己的潇洒生活心满意足,身居陋室,心胸开朗。《长至日即事》吟道:“尝闻君子居,不愧九夷陋。我亦客南州,荜门与圭窦。三径草就荒,一堤柳仍茂。洒然有余欢,曾不愧屋漏。”他在佛耳山,结竹篱,引山泉,摘紫菜,耘蔬园,悠然自得,与世无争。《雨后蔬园行》吟道:“竹篱随意绕蔬园,小小柴扃不用关。巧引山泉春溜急,闲锄露草晓云翻。紫菜旋摘厨堪爨,玉筋匀和饭可餐。脆酽甘柔有真味,渔樵至老合知恩”。他上山打柴,下山负薪,一面走,一面唱,乐在其中。吟道:“樵径崎岖背负薪,放歌且啸不妨贫。归来饭后闭门睡,鼻息齁齁撼四邻。”(《樵》)喜雨初晴,趁早耕田,妻子送饭到田头,月夜乃唱歌而归,有诗记其趣:“雨脚收晴趁晓耕,山妻馈饷杂香粳。晚凉踏月归茅舍,横笛骑牛欸乃声。”(《耕》)上山牧羊,想起当年苏武被困匈奴牧羊的故事,觉得比他自由多了。“雨霁烟消日午天,驱羊荷笠走山巅。翻思昔日中郎将,啮雪穹庐十九年。”(《羊坡》)

 

詹翁隐居佛耳,同当地民众情谊日笃,经常开瓮款宾客,其乐融融。“春瓮新开笑语哗,桑麻谷粟五侯家。柳翻新袖莺调曲,鸡主司晨蜂投衙。”(《山居吟》)最有趣的是一只野麈(即四不像)常游茅舍附近,似对詹翁有情,常来常往。后被虎伤,詹翁四处寻找,拾回角一对,视为珍宝纪念。长诗《悼麈篇》写道:“忆昔我来卜新居,……有麈驯驯眠其墟。……知我远来乃跳舞,顾我欲去仍踌躇。……信誓从今宜共结,时时来往莫相疏。……我本无心物自狎,麈不爽盟人亦如。一朝不闻声振壑,十载相从泪满裙。”《庄子》曾描写上古时期,天人一体,人与麋鹿同游,詹翁避世,已有体验。

 

詹翁在《柳堤记》中留下一首诗,可作他隐居生活的真实写照:


种稻三十顷,插柳百余株。

稻可供稠粥,柳可爨庖厨。

息耒柳阴下,读书稻田隅。

以乐尧舜道,同是耕莘夫。

 

清溪(今福建安溪)人民慕詹公清廉,请人画像,为之立生祠。他看后不禁感叹道:“少年慷慨慕英雄,正色扬须有古风。多少丹青描不就,而今双鬓一癯翁。”至今安溪立有灵惠庙,春秋祭祀不绝。

 


詹翁敦仁的一生,在兵荒马乱,世事如棋局的年代,空有一腔爱国热情,无以施展雄伟抱负,坚守《周易》教导,居昏乱之世,“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的原则(《周易•否•象》)。在为人民作过一些好事后,就功成身退,明哲保身,不坠家风。无愧为“达到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尽心上》)的隐君子典型。长留清白在人间,值得千载纪念。

 

 

       任何经营性媒体(报刊、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连结、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获权转载者需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欢迎各位分享信息及给予建议,邮箱scdxlzyjy@163.com

        欢迎访问寰球正道网 www.globaldaoism.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