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9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空中课堂 | 道德经第十四讲•上篇

詹石窗教授 川大老子研究院 2021-02-06

编者按

① 特别感谢詹石窗教授的独家授权,允许本号发布《道德经通解》相关章节内容和《道德经》讲座录音。

② 注释和意解引自《道德经通解》“赞玄第十四”第23-25页。

③ 此音频为詹石窗教授在【珞珈山-空中杏坛第122讲】所作演讲。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前往喜马拉雅FM收藏音频。



《道德经》第十四讲•上篇




主讲嘉宾 | 詹石窗教授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



推荐书目

《道德经通解》

著:詹石窗

出版:宗教文化出版社

时间:2017年3月


赞玄第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①;

此三者②,不可致诘③,

故混而为一④。

其上不皎⑤,

其下不昧。

绳绳兮不可名⑥,

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

是谓惚恍⑦。

迎之不见其首,

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⑧。

能知古始⑨,

是谓道纪⑩。


【注释】

①“夷”、“希”、“微”.都是用以形容人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的“道”。河上公谓:“无相曰夷,无声曰希,无形曰微。”

②“三者”,即指上文所言夷、希、微。

③“诘”,读jié。“致诘”,穷诘,追究。

④ “故”,高亨说应作“固”,意思是本来如此。“一”,即是“道”。

⑤“皎”,音jiǎo。《说文解字》称“皎”为“月之白”,光明之意,引伸清晰洁白。

⑥ “绳绳”,音mǐn mǐn 。渺茫,不清楚。“名”,描绘。按此句,王弼注本无“兮”字,据河上公章句本添加。

⑦“无象之象”句,河上公章句本、王弼注本均作“无物之象”,而邓锜《道德真经三解》以及宋常星《道德经讲义》则作“无象之象”,就上下文句法“无状之状”看,当为“无象之象”;又“惚恍”,河上公章句本作“忽恍”。

⑧“执古之道”,帛书本作“执今之道”。

⑨“能知古始”,河上公章句本作“以知古始”。

⑩ “道纪”,《国语·晋语》韦注:“纪,理也。”乃言道的纲纪规律。



【意解】

看不见任何形状,叫做“无相(夷)”。

听不到任何声音,就叫做“无声(希)”。

摸不着任何东西,就叫做“无形(微)”。

以上三样——无相、无声、无形——就是“道体”的微妙,世人对于上述微妙是看不见,听不到,又摸不着的。因此,“道体”实在是无法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把握的。

“无相、无声、无形”从理论上虽然可以分开来说,可是它的本体其实还是混然为一体的。这个浑沌的“一”就是“道”。

有形的世界就不同了。

凡有一边明,就有一边暗。例如上面是明的,下面就是暗的。

“道体”的幽深微妙与有形世界迥然不同。

它上面不是明的,下面也不是暗的。

它绵绵不绝,充塞于宇宙天地之间,似乎存在,但又没有任何形象,它毕竟是非常虚无的东西。

它生长了万物,但从表面上看万物好像又不是它生长的。

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体的“物体”。所以有人说“道体”恍惚不定,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似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你想在前面去迎接“道体”,根本看不到它的开头。

你想在后面跟着“道体”,也看不到它的结尾。

只有圣人能够秉持古始以来就存在的“道”,去治理世间的一切,所以能够知道“古始之道”的人,就是体悟了“道”的纲纪的人。

 

相关阅读:

01. 课程目录 | 《道德经》系列课程往期目录

02. 图书推介 | 詹石窗编著:《道德经通解》

       任何经营性媒体(报刊、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连结、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获权转载者需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欢迎各位分享信息及给予建议,邮箱scdxlzyjy@163.com

        欢迎访问寰球正道网 www.globaldaoism.com


欢迎关注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