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9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纪要15 | 陈进国研究员:救劫母题:我们如何理解明清以来的济度宗教运动

李刚 川大老子研究院 2021-02-06

编者按

此则纪要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道学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特此致谢!若要阅读原文,请点击左下角链接前往查看。


2018年10月25日上午,厦门大学图书馆5楼,南强报告厅,“厦门大学道学与传统文化讲堂”第40期活动、主题为《救劫母题:我们如何理解明清以来的济度宗教运动》的专题讲座如期举行。



本场讲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陈进国研究员担任主讲人。陈老师是国内外知名宗教研究专家、厦大校友,目前担任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当代宗教研究室主任、中国宗教学会宗教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宗教人类学》集刊主编、《中国宗教报告(宗教蓝皮书》主编等。本次活动主持人为厦门大学哲学系黄永锋讲授,同时得到了厦门大学图书馆的倾力协作暨武当大学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培育工程”的鼎力支持。



在讲座报告中,陈进国研究员首先厘清了“济度宗教”范畴的六方面:

其一,济度宗教隶属于中国宗教谱系,因此具有创生性和本土性;

其二,济度宗教既坚持内部传统又应对外部刺激而有所创新;

其三,带有鲜明的“陌生人”或“边缘人”结社的“异教”草根性,与民众社会运动有机联系;

其四,具有强烈的“修行主义”和“知行合一”的路径自信,兼顾“身体修炼”、“个体救赎”和“社会救世”之“三位一体”的济度修行实践;

其五,经常借助“箭垛式权威”的“信仰引力”强化灵验的神力和信仰感染力;

其六,主要依托“三世救劫”等生命轮回创始论,营造应劫弘道的“危机感”和“使命感”,从而带有“未来性”和“革命性”的济度品格。


陈老师接下来对济度宗教的性质和功能做出了分析和界定。一方面,他分析了马克斯·韦伯的静态范畴中对“救赎宗教”的比较宗教视野;另一方面又从应对殖民主义和外来文化冲击的动态眼光分析了其作为新型的“圣典宗教”或“教团宗教”所具有的自我调适模式。


通过列举大量的明清乃至当代国内与海外的民间宗教实例,陈进国研究员总结了明清以来的济度宗教谱系,说明其普遍具有一个“家族相似性”的创世创教神话并具有一个中心母题——“应世救劫”,该母题情节的核心在于“二元对立(老母与魔鬼等)”。这些建构最终形成了一个以道门、教门自称的“救劫宗教谱系”,并在对抗其自身“内卷化”过程中,通过“存神”与“过化”达成内部超越与外部超越的统一。


陈进国研究员本场讲座中的内容将田野调查与理论建构有机地结合,激发了听众们的浓厚兴趣。听众们在问答环节中纷纷提出自己的体会与疑惑,主要问题包括:现今社会中宗教传播弱化乃至消失的可能性有多大;明清民国时期,救劫功能被商人主体认同的原因;当今社会精神生活中对宗教的需要有哪些方面;本土化权威宗教神圣性的生产原理是什么;济度宗教谱系中的民间宗教或信仰派别能否在学理上划入道教新道派;三教融合潮流中,济度宗教的偏向性;扶乩记录的真实性问题等。针对上述提问,陈进国研究员分别给予细致认真的答复,大家非常满意。


在讲座开始之前和结尾时分,主办方安排了哲学系祝涛博士演奏了婉转的古琴雅乐和悠扬的洞箫古曲,使整场演讲充满了传统文化韵味。



二个多小时的讲座结束后,黄永锋教授为陈进国研究员颁发了纪念证书,听众与老师们合影留念,与会者均感到本场讲座的内容和收获非常地充实。


(编辑:道学子,摄影:董方霞)


欢迎关注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