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9月25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空中课堂 | 道德经第十五讲•中篇

詹石窗教授 川大老子研究院 2021-02-06

编者按

① 特别感谢詹石窗教授的独家授权,允许本号发布《道德经通解》相关章节内容和《道德经》讲座录音。

② 注释和意解引自《道德经通解》“显德第十五”第25-27页。

③ 此音频为詹石窗教授在【珞珈山-空中杏坛第124讲】所作演讲。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前往喜马拉雅FM收藏音频。



《道德经》第十五讲•中篇




主讲嘉宾 | 詹石窗教授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院长



推荐书目

《道德经通解》

著:詹石窗

出版:宗教文化出版社

时间:2017年3月


显德第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①,

微妙玄通,

深不可识②。

夫唯不可识③,

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④,

犹兮若畏四邻⑤,

俨兮其若客⑥,

涣兮若冰之将释⑦,

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

混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⑧?

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久?

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

故能蔽而新成⑨。


【注释】

①“道”,王弼注本、河上公本均作“士”。帛书乙本以及傅奕本则作“道”,清宁子以为“道”当为古义,且与下文言修道情境相合,故采纳之。“善为道者”,即善修道之士。

②“识”,帛书本作“志”。

③“识”,帛书本亦作“志”。

④ “豫”,原是一种野兽,为象之属,性好疑虑,此引申为犹豫小心的意思。“若冬涉川”,河川至冬为冰所封,行者履冰而过,须战战兢兢,与《诗经 》“如履薄冰”的含义相同。

⑤“犹”,帛书乙本作“猷”。原是野兽之名,引而申之,形容警觉、谨慎的样子。《礼记·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与“若畏四邻”之意相同。

⑥“俨”,音yǎn,庄重、恭敬的意思。“客”,王弼本作“容”,帛书本、河上公章句本、傅奕本均作“客”,按文义应以“客”为是。

⑦ “涣”,《说文解字》以“涣”为流散之意;“释”,《说文解字》:“解也。”按,“若冰之将释”句,帛书甲乙本以“冰”作“凌”,其意同。

⑧ “孰能浊以止”以下四句,诸本多异,今以河上公本正之。河上公释曰:“孰,谁也。谁能如水之浊,止而静之?谁能安静以久,徐徐而长生。”

⑨“故能蔽而新成”一句,王弼本、河上公本等众多古本皆作“蔽不新成”,但帛书《老子》甲乙本则作“敝而不成”。易顺鼎、高亨先生怀疑“不”乃“而”之误,陈鼓应先生采纳之,正为“故能蔽而新成”,释意“去故更新”。清宁子以为有理有据,故从之。



【意解】

古代得“道”之士,灵性微妙,思想深刻,神韵通达,外人难以窥测其玄机。因为玄机微妙难识,所以世人如果一定要描述古时有“道”之士的话,也只能勉强形容而已。

他在处理事务方面,谨慎小心,绝不冲动急迫。就像冬天过河一样,当河水冰封之际,他走在上面战战兢兢,惟恐发生意外。

他慎独的工夫,好像古时候的谦谦君子,凡事考虑周全,三思而行,也好像随时警惕四邻的非议与流言。他为人恭敬的样子,恰如礼遇贵宾一样谨慎,不敢轻举妄动。

他心性清正,对一切外缘的干扰具有天然化解能力,仿佛春天的冰在阳光照射下,自然解冻,并形成浩浩荡荡的水流,一切污垢都被冲刷干净。

他淳厚的本性就是一块尚未雕琢的木头,朴实无华。

他心胸开阔,如空旷的山谷,能够接纳百川,涵容万物。

他有大智若愚的美德,将自己混合在污浊的环境中。

谁能够让混浊的环境不再恶化,慢慢变得清澈美好?谁能够让人们居住的社会安定长久,而逐渐获得新生?这就是圣人呵!

圣人不自以为是圣人,所以才成为圣人。凡人动辄自命不凡,故而永远只是凡人。

心中有“道”的人,他一定能虚心广纳。

他不自满,不自傲,处处为世人着想。从表面上看.他似乎是维持现状,呈守旧姿态,但实际上他却在不断地创新,因为“大道”本身就是“周行不殆”,永无止息的。


相关阅读:

图书推介 | 詹石窗编著:《道德经通解》

       任何经营性媒体(报刊、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连结、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获权转载者需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欢迎各位分享信息及给予建议,邮箱scdxlzyjy@163.com

        欢迎访问寰球正道网 www.globaldaoism.com


欢迎关注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