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9月24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空中课堂 | 道德经第32讲

詹石窗教授 川大老子研究院 2021-09-20

编者按

① 特别感谢詹石窗教授的独家授权,允许本号发布《道德经》讲座录音和《道德经通解》相关章节内容。

② 注释和意解引自《道德经通解》“圣德第三十二”,第56—57页。

③ 此音频为詹石窗教授在【珞珈山-空中杏坛第162讲】所作演讲。可点击文中小程序阅读。也可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前往喜马拉雅FM聆听音频。


《道德经》第三十二讲


音频



主讲嘉宾 | 詹石窗教授

四川大学杰出教授

老子研究院院长



推荐书目

《道德经通解》

著:詹石窗

出版:宗教文化出版社

时间:2017年3月


圣德第三十二

道常无名①。

朴虽小②,

天下莫能臣也③。

侯王若能守之,

万物将自宾④。

天地相合,

以降甘露,

民莫之令而自均⑤。

始制有名⑥。

名亦既有,

夫亦将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⑦。

譬道之在天下,

犹川谷之与江海。


【注释】

①“常”,帛书本作“恒”。

②“朴”,即“道”。

③“臣”,使之服从,使动用法。按,“莫能臣”,河上公本作“不敢臣”;傅奕本、唐宋诸本此句之末无“也”字。

④“宾”,服从。

⑤“自均”,自然均匀。

⑥“始”,万物的开始;“制”,即作。“始制有名”即朴散而为器。

⑦“殆”,读dài,意即危险;“不殆”,没有危险。“可以”,帛书乙本作“所以”。



【意解】

未有天地之前,本来就无名字可言;可是这无名的东西,却是造化万物和养育万物的根源。凡是有名字的,其本体必定会衍化变迁,凡是假借外相的终将要没落消亡。惟有“道”是永恒存在的,因为它本来就无名无相。

“朴”是无名的比喻。木头尚未雕割前就是“朴”,它若割开做成器具,便有了具体的名字。由此反溯可知“朴”字的意思,就是表示未有天地之前“与道同真”的状态。

想起来,“朴”虽渺小,但是天地万物,无不是从它那里生化而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朴”是至尊至贵的。

侯王如果能够守住这浑然之“朴”,就会臻于无为之治。万物自然生化,百姓怡然相助,四海安居乐业。

天地乾坤,一阴一阳。上下感通,氤氲之气自然也就调合了;氤氲之气既然调合,甘露之水未有不降的。

上天降下祥瑞的甘露来滋润万物,这根本不需要地上的人们去指挥它,或是分配它。因为根据自然的法则,没有人为的作用,它在总体上就是均衡状态。

国家还没安定的时候,不得不拟定一些制度来治理;但是有了制度、达到和平之后,就应该知道随之带来的名分。这样国家政治走上正轨,复归于“道”就可以消除危险和祸患了。

复归于“道”,这就好比天地的运转顺着轨道而行,又恰如河川与溪水流入大海一样,有了归宿。有德的仁君,这样去治理天下,就能为天下人所向往。



推荐阅读



往期目录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