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9月2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书讯 | 章伟文著《宋元道教易学初探》

转载 川大老子研究院 2021-03-04


出版信息

书名:《宋元道教易学初探》

作者:章伟文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5月第1版

页数:322

ISBN:9787520362603



作者简介

章伟文,男,1969年生,江西临川人,历史学博士、哲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学术专著主要有:《宋元道教易学初探》《郝大通学案》《易学历史哲学研究》《周易参同契》(译注)《钟离权学案》《中国传统价值观及其现代转换》;另有合著:《中国的价值观》《中国哲学概论》《道藏说略》《历史观念大学读本》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八十余篇。


内容简介

道教易学的宗旨主要在于弥补道家哲学偏重形而上学的弱点,开辟道教从人事通向天道的实践之路。与儒家易学偏重政治和社会伦理问题的探讨有所不同,道教易学重在对自然天道及人与自然天道的合一等问题进行研究。宋元时期是道教易学最繁荣和最重要的时期,道教易学与内丹学结合,出现了三种主要的学术形式,其中,丹道易学主要以个体为本位,对天道之理进行切身体悟。以求得个体与天道相通、相融的具体方法和路径;道教图书易学主要以易图的形式对天道之理进行探讨,以为道教内丹修炼提供理论的指导;道教易老学则是对上述这种天人之学的结合,以体用的方式来贯通天与人、道体与器用,沟通形上与形下。上述三种理论形式虽然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共同构成以道教内丹修炼为主旨的、完整的、具有时代特征的道教易学思想体系。



目录


序 / 郑万耕 1


绪言 道教易学概述 1

第一节 道教易学确立的理与势 1

一 何谓道教易学 1

二 道教易学确立的理与势 3

第二节 《周易参同契》与道教易学的确立 12

一 《周易参同契》可以确定为汉代金丹道教的作品 12

二 《周易参同契》标志着道教易学的确立 19

第三节 道教易学的分期及基本特征 22

一 早期道教与易学的关涉 23

二 魏晋南北朝道书中的易学内容及其特征 27

三 隋唐道教易学与丹道理论 31

四 宋元明清道教易学流派的孳乳 36

第四节 宋元道教易学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45

一 为什么要研究宋元道教易学 45

二 宋元道教易学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47


上篇 宋元易学内丹学

第一章 陈显微的易学内丹学思想 51

第一节 陈显微建立易学内丹学思想体系的缘由 52

第二节 载造化之妙理者莫出于《易》卦 57

一 牝牡四卦以为橐符,覆冒阴阳之道 59

二 乾坤者,太极之变也。合之为太极,分之为乾坤 60

三 天符有进退,屈伸以应时 61

第三节 金丹者,象乾坤以为体,法日月以为用 62

第四节 乾坤升降有候,坎离配合有机 67

第五节 大《易》之作本诸大丹,丹道包空括坏,越数超形 72


第二章 储华谷的易学内丹学思想 84

第一节 储华谷《周易参同契》注年代略考 84

一 储华谷“注”的时间上限 84

二 储华谷“注”的时间下限 85

三 储华谷“注”为宋代注本 89

四 储华谷“注”所作时间应在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之后,值南宋中晚期 90

第二节 储华谷的易学内丹学思想 94

一 药之与物,二八河图 95

二 五贼运火,皇极洛书 100

三 金丹之道,法象羲《易》,按爻摘符 105


第三章 俞琰的易学内丹学思想 110

第一节 俞琰论易学与道教修炼的关系 110

第二节 俞琰易学内丹学的理论特色 113

一 神仙还丹之道与《周易》太极之道 113

二 《易》理、《易》符与道教内丹修炼 118

三 俞琰道教易学内丹学对佛教禅学的“扬弃”121


第四章 陈致虚的易学内丹学思想 124

第一节 内丹道教的建立:借易道阐发丹道 125

一 《易》只阴阳两件物事,能明能行方为圣人 126

二 易之道逆数也 129

三 易之道统乎天心 131

第二节 内丹道教修持的根本方法:以术证道 133


中篇 宋元道教易图学

第五章 陈抟与宋元道教图书易学的兴起 141

第一节 陈抟的生平事迹、学术渊源及著述 141

第二节 陈抟的道教图书易学思想 151

一 陈抟的“易龙图”与河洛之学 151

二 陈抟与太极图 175

三 陈抟与先天图、先天学 192


第六章 郝大通《太古集》的道教易图学思想 206

第一节 郝大通具有“易”道特征的道教宇宙论思想 208

一 道生万物是一个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的过程 208

二 自然天道与“易”之道、还丹之道 210

三 具有“易”道特征的道教宇宙论 212

第二节 郝大通以易图解宇宙化生万物的规律性与道教内丹修炼 217

第三节 郝大通法天地造化生物的原理以论还丹之炉鼎的思想 226


第七章 雷思齐的道教易图学思想 234

第一节 河图、衍数新释 234

第二节 河图、衍数与《道德经》238

第三节 雷思齐道教易图学的意义 242


第八章 张理的道教易图学思想 245

第一节 论图书易学与道教的关系 246

一 道教易学是图书易学传承的一个中间环节 247

二 图书易学是经由道教学者陈抟数传于邵雍之后而明于世的 248

第二节 张理《易象图说》中反映的道教易图学思想 249

一 《易象图说》对《龙图序》图书思想的阐发对道教内丹学的意义 249

二 《先后(天)八卦德合之图》与《后天六十四卦变通之图》中的道教修持思想 257

三 “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与道教的内丹修炼 265

第三节 张理《易象图说》的意义 272

一 为道教之道切入现实的社会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272

二 为儒学注入了天道自然的内容,使儒学也得到了发展 273


下篇 宋元道教易老学

第九章 李道纯的道教易老学思想 279

第一节 道本至无,易在其中 280

第二节 易象乃道之原,常变乃易之原 292

第三节 圣之为圣,用易而已。用易之成,虚静而已 299


结束语 宋元道教易学研究对当代文化建设的价值 308


参考文献 312


后记 317


再版后记 32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