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之星|张海涛:全力奔跑,梦在彼岸
身着黑色运动服和一双白色运动鞋,枪响后,他从起跑器起步,如一道闪电般,助跑、加速、保持、冲刺。50.86秒!第一个冲过终点线!
2021年11月8日,在第十一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的田径赛场上,永恒地留下了张海涛夺冠的身影。站上田径男子T47级400米项目全国冠军的领奖台,20岁的张海涛眼眶含泪,那一刻,失去右臂的他好像挥动着隐形的翅膀,聚焦着全场观众的目光。
蛰伏是痛苦的,但当胜利来临的那一刻,又是那样地令人兴奋。去年11月,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公布了2022年四川省“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结果名单,张海涛名列其中。这名来自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后文简称“托普职院”)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2021级的大男孩,迈着踏实且坚定的步伐,将“体育道德风尚奖”“全国优秀运动员”、成都市“优秀共青团员”、学校“最美大学生”荣誉称号、四川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第一名等荣誉一步步揽入怀中。
张海涛荣誉返校
获得成功后,过程的艰辛或许可以忽略,但训练的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为他带去荣耀和尊重。在获得全国冠军后,张海涛依旧拼尽全力,克服身体的残缺,锻炼体能、精进技术,如今的他又有了新的目标: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残奥会。
他要用行动证明:张海涛的速度没有极限。
01
失去右臂,但有梦想做翅膀
2002年,张海涛出生在遂宁市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他时常回忆起小时候跟着哥哥在田间小路上跑步的场景。穿梭在带着晨露的草丛中,奔跑在不太平整的公路上,看着广袤的农田、整齐的果树从身旁匆匆掠过,聆听着远处的鸟鸣和均匀的脚步声、呼吸声,感受着阳光和微风从脸颊拂过。他说:“小时候,因为身体的原因,我时常感到自卑和孤独,那时,我哥哥就会带着我去跑步,奔跑在路上是我最轻松、自在的时候。”
2004年夏天,2岁的张海涛因为一场意外失去了右臂。当时,尚且年幼的他还不知道这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发现周围的人会对他投来异样的目光,也开始遇到许多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事情。
比如系鞋带、刷牙、拧毛巾、洗衣服……许多基本的生存技能对张海涛而言都是挑战,这让小小的他变得敏感且不自信。但在攻克一个个难题的同时,他也学会了隐忍、独立和坚强,拥有了不服输的冲劲和韧性。
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努力。慢慢地,他能用一只手去拧毛巾、系鞋带,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他开始尝试洗衣服、学习做饭,独立完成所有事情。
即使比同龄人更早懂事和独立,身体的残缺始终是张海涛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他想摆脱人们同情或好奇的眼光,想证明自己可以,他也想站在聚光灯下,凭实力赢得他人的尊重。
小学三年级时,从小热爱跑步的张海涛终于鼓起勇气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运动会,从田间地头跑上塑胶操场,没承想一跑成名,他取得200米短跑第一名的成绩,并且打破了当时学校的纪录。
握着人生中的第一块奖牌,小小的张海涛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那次之后,我收获了许多来自同学和老师的佩服与肯定,这是以前的我不曾拥有的。我开始思考,或许我真的能在田径场上继续跑下去,争取更高的荣誉。”
16岁时,张海涛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步入高中,一次偶然间,他在电视上看见天津全运会的宣传片。荧幕上运动员们强健有力的身影、朝气蓬勃的脸庞深深打动了他,让他热泪盈眶。从此,张海涛心中的目标也越来越明晰:“我一定要走上更大的赛场,以一名田径运动员的身份登上更高的领奖台。”
02
众人“托举”,夺冠之路不孤独
高一下学年,一位来自市里的教练发现,在运动场上有位个头不高,但爆发力和耐力都特别突出的男孩。身体的残缺并未给张海涛造成阻碍,他意外收到教练的特别关注,并先后被选入遂宁市体校田径队、四川省集训队,为参加比赛做准备。
作为一名残疾人运动员,任何微小的突破,张海涛都要付出成百上千倍的努力。为了在跑步时维持身体的平衡,他必须训练右臂的力量,但许多训练上半身的器材和方法对他都不适用,为此,张海涛和教练只有不停地摸索新方法。比如,做杠铃硬拉这类力量训练时,用一根橡皮筋绑在残缺的手臂上保持身体的平衡,借助皮筋的拉力和左手的力量协作完成规定动作;单手做不了卧推,就在右手绑沙袋,用左手单边推。往往是一次训练完成后,他的右臂满是红红的勒痕,痛归痛,也只能咬牙坚持。
“经常跑得头晕,甚至难受到想吐、想要放弃,但每当训练完成回到宿舍,洗完澡躺在床上,又会觉得忍忍也就过去了。”张海涛打趣道:“在训练场上我经常告诉自己,只要‘死’不了,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奔跑为张海涛带去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的夺冠之路并不孤独,大家是对手也是伙伴,全力以赴共同进步。有默默支持他的父母,还有在学校对自己无私帮助的老师。“是他们给予我不停奔跑的动力,没有他们,我也拿不到今天的成绩。”张海涛感激地说道。
同是运动员出身的妈妈深谙田径运动的辛苦,她心疼自己孩子的同时也看到他的天赋,每当张海涛在训练时遭遇瓶颈,妈妈那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鼓励便会在他的耳畔响起,让他更加坚定。
中学阶段,老师们担心张海涛的身体,本不支持他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入读,但他们同时也看到了张海涛的努力和坚持,后来的校运会、区运会,只要一有机会,老师们便会率先推举他去参赛,让他有更多机会和更大的舞台展示自己。
步入大学,在托普职院,张海涛学到更多以前在集训队未曾接触过的专业理论知识,他开始慢慢了解自己的身体,熟悉赛场的各项规则,掌握更多的技术要领,对自己的短板和误区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当时,正逢张海涛为省运会备赛,得知这一消息,托普职院教授体适能的曹睿和严敏两位老师放弃个人休息时间,无条件地带领他在学校的运动场训练,往往一练就是一下午。老师的倾情付出深深打动了张海涛,他开始加倍努力,立志用他强劲有力的双脚跑出更好的成绩,登上更高的领奖台。
03
全力奔跑,奇迹就在眼前
个人努力与众人“推举”形成合力,共同助推张海涛一路披荆斩棘。2021年,他如愿走进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站上全国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八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田径赛400米的赛道,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和率先冲过终点线的荣耀时分相比,备赛时的艰辛似乎更加刻骨铭心。400米是体育径赛中公认的最难练的项目,它介于短跑和中长跑之间,被认为是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最苛刻的一个项目。特别是最后100米冲刺跑,是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条件下完成最大强度的工作,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它考验着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训练基础。
比赛难度大,参赛名额少、机会小,只有最认真、最努力的人才有资格拿到比赛入场券,有机会拿到那枚唯一的金牌。责任在身,备赛的压力与日俱增,回想起那段艰苦的日子,张海涛的回应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累”!
每周一三五进行专项训练,每天完成4-5个组合跑,若是不能将完成时间严格控制在规定秒数内,训练的任务便会相应增加,他时常跑到呕吐不止;为了增强肌肉力量,每周二四六进行体能训练,要是技术动作不到位,便会不停加码、重复,他往往是凭着意志力在咬牙坚持。
时间来到比赛当日,张海涛分别参加了男子田径100米、200米和400米3项比赛,在200米比赛中,已经拼尽全力的他只获得第4名的成绩,出师不利给了张海涛当头一棒,以至于在400米跑开始前,还在检录时的他就已经紧张到头脑空空、全身无力。
“为了缓解压力,我像每一次训练到焦躁时那样,又一次去到洗手间,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了声‘你可以!’我想到我的教练和老师、父母和哥哥,我不能辜负他们,更不能辜负自己。”张海涛说。
发令枪响那一刻,张海涛几乎是瞬间恢复状态,心无旁骛,凭着肌肉记忆奋力奔跑着,听着耳旁的气流呼啸而过,感觉自己慢慢超过所有对手……50.86秒!冲出终点线那一刻,所有人都在为他鼓掌欢呼。
04
一路前行,一路高歌
既然不能振臂高飞,那就用双脚不停奔跑。从10岁时参加县运会获得400米冠军,到18岁参加省运会获得400米第二名,再到20岁参加全国残运会获得400名冠军,张海涛一步步向上攀登着,他从未停下脚步。
谈及未来规划,张海涛自信且坚定。赶上国家和省级层面有关体育发展的“十四五”规划的政策东风,已经取得全国性体育比赛一等奖的他,在相关政策扶持下有很大的机会在退役后成为一名残疾人教练员。
目前,张海涛正在四川省残疾人训练队全力备战四川省参加巴黎残运会选拔赛及2025年全国残运会,全面学习残疾人训练方法。同时,在托普职院继续完成学业,系统掌握中小学体育教师相关工作的应用技能,学习运动技能原理,了解体育改革与发展动态,准备考取普通话、计算机、体能训练教练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他说:“我想用我学会的本领回馈曾经帮助过我的人、回馈社会。我会牢记我的初心和责任,不畏人生之路的艰难险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偶尔也会想象,如果2岁时没有发生那场意外,我现在会怎样。也许会按部就班读完高中、大学,再找到一份平凡的工作并成家立业;也许会和哥哥一样参军入伍,报效祖国。但现在,我已欣然接受命运带给我的改变,我感谢跑步带给我的一切,它让我在喜欢的领域得到肯定和尊重,收获鲜花和掌声。我感恩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一路上遇到的良师益友,在他们的指引下,我越战越勇,一路前行,一路高歌。”张海涛动情地说道。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刊记者:杨灵草
审核:李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