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经》精选|第2期《国风·周南·麟之趾》

国学雨滴 2021-03-01

( 点击下方音频 即可收听 )




第二期

《国风·周南·麟之趾》



朋友你好,我是卫东,又见面了,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读《诗经》中的经典篇目《麟之趾》。大家也许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我们身边有一位风度翩翩,姿仪俊美的朋友,那么他一定会得到不少的羡慕与称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高颜值比较受欢迎并不是奇怪的事。人们常常把长相俊美的男孩称为帅哥,还有很多其他表示亲昵和喜爱的称呼,这些称呼虽然很流行,但其实有些不够文雅,缺乏美感。而早在先秦,纯真的人们就已经为气度不凡的男子想到了一种更加理想的比附形象,那就是麒麟。

 

麟之趾,振振(zhēn)公子,于(xū)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麟之趾》是《诗经·国风·周南》中的一首诗,全诗三章,每章三句,回旋往复,朗朗上口。如果把它改成现代汉语,大意是这样的:

 

麒麟脚蹄不踢人,仁厚有为公子们。你们个个像麒麟!

麒麟额头不撞人,仁厚有为公姓们。你们个个像麒麟!

麒麟尖角不伤人,仁厚有为公族们。你们个个像麒麟!

 

这是一首赞美诸侯公子的诗歌。周在战胜商之后,建立了一个分封制的王朝。周王的亲人和开国的功臣被分封到各地,成为诸侯。诸侯们需要对周王承担一定的臣子义务,而在各自的封国内,他们是高贵的封君,掌握着封地内的所有重要事务。诸侯的亲眷们称为公族,诸侯的儿子们称为公子。


所以,先秦的公子是指那些出身高贵的国君子嗣,不像后世,是对男性更加泛泛的尊称。那么,为什么要用麒麟来比作贵族公子们呢?


麒麟,雄性称麒,雌性称麟,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大家对它的形象也许并不陌生,因为它经常出现在古典的绘画、雕刻、纹饰之中。它有着狮头、鹿角,虎眼、麋身、龙鳞、牛尾的特点。但它有蹄不踏,有额不抵,有角不触,被看作至高至美的仁德瑞兽。


在古代,麒麟是可以比肩龙凤的高贵象征,麒麟、凤凰、神龟、龙、白虎等五种瑞兽出现,被称为五灵,它们是“祥瑞”中等级最高的嘉瑞。它们的出现,意味着上天对人世间的海清河晏表达的最高赞许和表彰。


麒麟在古人心中占据着崇高的地位,人们对这种传说中的瑞兽有着浓厚的兴趣与强烈的憧憬,人们特别渴望能够寻得麒麟的影踪,以至于闹出了不少的笑话,让长颈鹿客串了一次麒麟。


明永乐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一次次波澜壮阔的航海之旅,在航行到孟加拉时,郑和接受了当地国王赠送的礼物——麒麟!这可是了不得的收获,这样吉庆的瑞兽理应带给皇帝看看,于是郑和向皇帝奏报了这件事,并按照皇帝的要求护送使者带麒麟进京。


永乐皇帝朱棣听说寻获了麒麟,非常好奇,安排使者高调入城,还亲自出奉天门迎接。使者入城那天,牵着一只长相奇怪的动物,官员和百姓争相围观感慨:真是太像了!


朱棣也觉得这只动物应该就是传说中的麒麟,他立刻命令一位叫做沈度的学士,写了一篇《瑞应麒麟颂》,写好之后朱棣看了很满意,又下令宫廷画师画下进献麒麟场景,并将《瑞应麒麟颂》抄在图卷上。这幅图卷生动形象,而且完整的传于后世,所以当现代人看到这只国外麒麟的时候往往会忍俊不禁,因为画面上就是一只活灵活现的长颈鹿!有趣的是,咸丰皇帝还曾经看过这幅麒麟图,还煞有介事的盖上了鉴赏印章,不知这位比朱棣小了400多岁的清朝皇帝有没有认出画上麒麟的真实身份。


了解了古人对于麒麟这种神兽崇敬,我们自然而然就可以理解,将人比作麒麟时,那种热烈的赞美之情。


诗歌中的贵族公子如此,《诗经》大师孔子也如此。据说,在春秋末期鲁国西境,一次狩猎中人们捕获了一只麒麟,打折了它的左足,因为狩猎的人们都不认识这种奇怪的野兽,就把它随意的杀掉了。71岁的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了解到怪兽的样子竟然是瑞兽麒麟,不由掩面哭泣,感慨麒麟降临在这样的乱世遭受如此无情的屠戮,真是来错了时机。把这件事记录下来以后,孔子就终止了《春秋》的写作,不久后与世长辞了。孔子逝去后,获麟绝笔的故事广为流传。唐代诗人李白也在《古风诗》中写下“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诗句,为孔子也为自己,抒发壮志难酬知音难遇的心绪。


转瞬两千年,如麒麟一般崇高的期待在人们的心中始终不变,喜获麟儿成为了我们日常对于小生命诞生的祝福。讲求出身门第,夸耀身世血脉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了。高贵不再是特定人群戴在头上的冠冕,而成为每个人可以揣在怀里的珍宝。





本期配乐剪辑自贾鹏芳《柳島ノ風》、王俊雄《登轩待月》以及ハム《せせらき?の誘う道》




查看合集请在公众号中回复“诗经

特别推荐

1:精品《诗词格律与写作》合集

2:听书《活着》合集

3:听书《我们仨》合集

4:听书《狼图腾》合集

5:听书《老人与海》合集

6:听书《傲慢与偏见》合集

7:听书《追风筝的人》合集

8:听书《中国经典小说》合集

9:听书《世界上下五千年》合集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国学雨滴

免费收听更多国学经典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国学经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