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看成都高架桥下的“运动范儿”


看到过在小区健身、在公园打球、在广场跳舞,可你见过将上述各种运动集中在立交桥下进行吗?成都就“开发”了这样的体育新场景。


来源:川观新闻

在府青路三段立交桥下,在成雅立交桥下,原本闲置的边角地“摇身一变”成为人气爆棚的网红社区运动角,市民健身举步可就。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宽阔的大桥都能从容遮挡,让桥下运动空间真正做到“全年无休”。走,今天我们一起去瞧“桥”。


场景1:成华府青运动空间

  1. 地址:府青路三段桥下

  2. 面积:1.38万平方米

  3. 运动项目:足球、篮球、乒乓球、健身 单车、滑板


桥上车水马龙,桥下健身运动。这样一幅奇特但又毫无违和感的城市画卷,在府青路三段铺陈开来。


图据:川观新闻


图据:川观新闻


在此处的高架桥下,是一个绵延数百米的“运动长廊”。这里有3个3人制篮球场、2个互动足球场、1个滑板区、1个街舞轮滑区、1个乒乓球场、2个儿童游乐区,运动功能齐全。


图据:运动成都


图据:运动成都


晚上7点多的成都,天色渐暗,各个运动场上的照明灯开启,点亮城市空间。这时,整个运动片区迎来人流高峰,每个球场上都“激战正酣”;滑板区,少年秀花式动作,板起脚落,滑板与地面的碰撞、摩擦,形成一曲节奏感十足的“运动交响乐”;儿童游乐区,娃娃们爬网滑梯,嬉戏跑跳,欢声笑语;在景观空地,大妈们也没闲着,随着国风音乐起舞弄清影。


图据:川观新闻


图据:运动成都


在这样一个运动氛围浓烈的地方,每个人群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项目和锻炼方式,挥洒汗水,怡然自得。


成华区公园城市建设和城市更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成华府青运动空间”建设面积约13800平方米,经过精心“装扮”,于今年5月开放。


图据:川观新闻


图据:川观新闻


“该点位一改往日立交桥下常规的绿化风格,增设了体育运动场所、儿童游乐设施,并添加了手绘涂鸦、彩光照明等软性装饰,将桥下空间打造成为网红运动游乐场所。”该负责人说。


图据:运动成都


图据:川观新闻


据了解,今年,成华区还将打造中环二仙桥跨线桥下空间等类似的57处“金角银边”,通过植入运动、休憩、公园绿地等复合型功能,让更多闲置土地“变废为宝”,市民出了家门就能锻炼。



场景2:拾光公园

1.地址:成雅立交桥下(创业路/新乐北街路口)

2.面积:约2万平方米

3.运动项目: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多功能健身


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都不妨碍市民来到位于成雅立交桥下的拾光公园运动健身。

这里的高架桥遮挡了大部分阳光,阻挡了紫外线照射,形成一处“天然”阴凉地。雨天,宽阔的大桥也能从容遮挡。


图据:运动成都


运动健身区、儿童游乐区、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滑板轮滑场、社区多功能休闲区、小剧场、彩虹房、活力彩柱等多元场景,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桥下运动休闲综合空间。


图据:运动成都


成都高新区肖家河街道新盛社区党委书记赵彦表示,成雅立交是成都二环与三环之间互通互联的一条交通大动脉,桥下交通流量也较大。原本,这里人车混杂,路面多有破损,绿化植被也较为单一,运动活动空间不足。


为了改善辖区居民生活环境,满足运动健身需求,从2020年9月开始,肖家河街道启动了拾光公园项目建设,打造面积约2万平方米。“现在先期运动健身场所已经全面开放,后续我们还将开放一些多功能公共空间,满足市民各类要求。”赵彦说。


图据:运动成都



市民声音:

运动空间让桥下“活”了起来



喜欢打乒乓球的齐先生表示,以前家门口的运动场地少,现在立交桥下面就有那么大的运动空间,老少皆宜,这样的改造让原本无人问津的桥下道路空间真正“活”了起来。而且不同于一般户外场地,桥下运动空间避免了太阳直晒,还能遮风挡雨,营造了舒适的运动环境。


在桥下某单位上班的市民周小姐,同时也是一名健身爱好者,平时喜欢做一些“轻运动”。她说,桥下增设了运动健身场所后,她每天都会利用午休时间前来活动一下筋骨,让久坐的身体得到放松。下午下班以后,还能和同事在这里打打羽毛球。


体育赋能城市“金角银边”

 今年新增50处家门口“社区运动角” 


近年来,成都加快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全力推进体育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指导,市体育局正着力契合市民“家门口”的运动需求,加快完善15分钟健身圈,努力实现市民健身举步可就。


去年,成都各类体育场地数量已超过5万个,全市新增体育场地面积约110万平方米,体育场地面积持续增长。全年公共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接纳体育锻炼人数423.93万人次。


图据:运动成都


今年,市体育局又提出新目标:要加快完善全市重大体育设施体系,提升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运营水平,促进体育赋能城市“金角银边”,积极打造“家门口”运动空间,推动体育设施由“节点布局”到“全域均衡”。


在具体措施上,市体育局会同市委社治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公园城市局等部门,深入研究论证,编制了《成都市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导则》聚焦群众便捷化健身需求、提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按照合理布局、全面覆盖、挖掘潜力、因地制宜、灵活多样、高效运营的原则,从综合运动场、综合健身馆建设;街旁、桥下空间体育设施植入;绿道健身空间营造等15大类别体育设施布局设置提出了技术标准、案例参考和管理措施等,为实施家门口运动空间提供工作指引。推动在公园绿地、废旧厂房、建筑屋顶、闲置边角地等植入体育设施,利用城市“金角银边”、新建社区综合体等,在今年内新增不少于50处家门口的“社区运动角”。



· END ·



来源:运动成都、川观新闻
编辑 | 张   浩
审核 | 邓   秋



 FIND OUT MORE 


成都大运会竞赛总日程公布


成都又收到“感谢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