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跻身“世界赛事名城”,成都按下“加速键”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凤凰WEEKLY Author 司雯雯

 东安湖体育公园/翔升 摄 


导读:

近期,凤凰周刊推出《大运成都:拥抱世界 成就梦想》封面故事专题,深度报道成都大运会,凸显成都谋赛营城、兴业惠民。以下为相关专题报道《跻身“世界赛事名城”,成都按下“加速键”》原文。


小区门口的马路宽约20米,宽敞、平整、新崭崭的,路过的行人觉察不出什么特别,似乎与在城市里见到的大多数马路一样。


两年前,这条路曾是李阿姨的心头患。李阿姨在成都市锦江区马家沟片区住了快20年,眼见着杂物挤得原本就只有五米宽的马路只剩一条“沟沟”,车轮碾碎了路面,晴天走过人会带起一片尘土,赶上下雨,就得踩泥巴路,雨点稠些,路面成了泥水坑,积水最高能没过腰。要出门可不是容易事,她年纪大了,怕摔跤。


新修的这条路解决了大麻烦。如今出行不再是问题,李阿姨还常到不远处的绿道上散散步。


马家沟片区的变化是成都城市品质提升的一个缩影。以成都市举办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大运会”)为契机,成都整座城市正加快有机更新,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再度提升。2023年,成都将实施533个重大民生项目,总投资6916.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07.6亿元,将暖民心、惠民生落在实处。


当大运会的举办地花落成都时,整座城市就像被按下了加速键。不仅是举办一场国际体育竞赛那么简单,以成都大运会为轴心,所有环节都在迅速进化:本地新经济企业和产业得以被世界看见,一批懂规则、有经验的国际赛事人才成长起来,城市伸展骨架、贯通筋络,新城开发、旧城迭代,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分享着城市的变化,感受着幸福。


这是大型国际赛事独有的能量。历史上的每一次国际赛事的举办经验,都佐证了这一判断。如今,机会来到了成都手里,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成都大运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于再清曾评价,“对成都而言,办好大运会这场大型综合性国际运动会既是考验,也是契机,为这座城市提供了各方面提档升级的好机会。”


所有的蜕变向着共同的目标。近年来,成都正践行“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持续高标准建设世界赛事名城。2022年12月27日,成都市政府正式批复《成都市“十四五”体育产业建圈强链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提出到2025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2%,成为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到2035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4%。


对于成都而言,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这是成都跻身世界赛事名城的关键一步。



PART 01

 和城市一起 站在全世界的聚光灯下 



任务最紧的时候,一周时间里,成都睿乐达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乐达机器人”)董事长张睿跑遍了成都大运会的每一处场馆和运动员居住地。成都大运会赛事项目多、参赛运动员规模大,赛事进行中,如何高效便捷地进行人员管理是个大问题。每一处场馆设有不同的功能区,运动员、裁判和媒体人员得划分至各自区域,动线要合理规划。区域设置也可能要瞬间调整,假如运动员准备区临时转化为媒体采访区,时间紧张、事务繁多,稍有不慎,差错就可能发生。


单纯依靠人力配合功能区临时调整,通知、培训等每一个环节都在损耗时间。在成都大运会运行过程中,一套无感知动线筛查与人员管理系统将承担这项工作。


“这套系统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更改设置,一个区域要临时调整,5分钟就可以实现重设和布设。”睿乐达机器人是这套系统的研发者,一张薄薄的RFID芯片安装在大运会运动员及工作人员的证件中,结合场馆中安装的探测器,管理得以以智能便捷的方式进行。人力成本被大幅节约,张睿介绍,在管理一处场馆的初始版本中,需要800个工作人员,如今只需要100人左右。


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效果,张睿泡在场馆里,和团队挨个调试每一处探测器。晚上十点收工,已经算是早的。但他不觉得疲惫,“能参与到大运会这样的国际赛事中,是一次难得的积攒经验的机会”。全世界正通过成都大运会看见、了解这家成长于成都的新经济企业。


在场馆和运动员村,随处可以看到大运蓉宝智能机器人。叫一声“蓉宝”,它马上会来到面前。“蓉宝”的长处不止是可爱,导航带路、信息查询、导览参观、全息展示等功能都可实现。


赛场上最怕有意外降临。为充分发挥蓉宝机器人的作用,其底部设有AED急救包,如果有紧急情况发生,救援人员可扫描身边的二维码,机器人将迅速抵达并弹出急救包、播放相关视频。


“有一些AED急救装置放在固定的墙上,需要时得砸开玻璃窗使用,但在大型场馆,这种放置方式并不实用。场馆面积非常大,放在哪里合适呢?也不能三五米就放一个,机器人的移动性和智能性正好解决这一问题。”张睿说。


这样的机会,对个人和企业来说,就是和城市一起站在聚光灯下,被世界看见。这意味着无穷的发展机遇和市场潜力。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宣传部(开闭幕式部)专职副部长苗峪源和企业打了多年交道,“新经济企业、科创企业最需要的是什么?是一个展示技术和产品的平台,把新的技术放到具体的场景中,来验证效果。”


不能让深巷子盖住了酒香。为了让川内和全国的优质企业能够集聚更多目光,成都大运会提供了专属市场营销平台,在2023年1月升级发布的《成都大运会市场开发合作机会清单》中,设置了“5大赛事应用新场景”“25个赞助合作类别”,借助大运会的“高光时刻”为企业“升温”。


这并不是唯一的踏板。在成都,发布城市、企业等机会清单已经是一项常态工作,写进过政府工作报告。一端是需求侧,简明精准,几句话要写清楚,“我们是谁?需要什么?”一端是供给侧,亮出能力和技术,政府站在中间,两端牵手,搭起合作的平台。


“我们常说,发展新经济,既要给优惠,更要给机会。”苗峪源记得,一年下来,约有上百种新产品、新技术通过机会清单达成合作。


对企业而言,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像肥沃的土壤,环境培育得好,企业和产业的活力才能充分释放。如何真正帮助企业成长,成都一直在探索。2023年1月28日,“12345”亲清在线正式上线。这是成都专门开设的亲商助企服务品牌,集成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惠企政策查询、政企交流会等多种功能和服务方式。这背后是成都多措并举助企纾困、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决心彰显,也将进一步激发和提升在蓉企业发展的信心、来蓉投资兴业的热情、市场主体的生机与活力。


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同样体现在成都大运会的合作中。以大运会为契机,许多优质企业正与成都这座城市产生更紧密的连接。


据了解,大运会官方赞助商滴滴出行在成都高新区设立滴滴西部创新中心,大运会官方独家供应商普华永道将全国数智创新中心项目落户在成都高新区;安恒信息借助赞助大运会启动了“成都市安恒公益慈善基金会”,帮扶贫困地区青年实现梦想。


图 | 将用于成都大运会的新能源大巴,已在3月底的代表团团长春季会议期间亮相使用。


“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梳理,为有意落地成都的企业提供更精准的合作机遇和服务,希望共续‘缘分’,从服务赛事向服务城市转变,实现政企双方的互利共赢。”苗峪源颇有信心。



PART 02

 为了“赛事名城”锻造一套硬班底 



来到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不久,苗峪源办公室里的铁皮柜子就摞满了,一沓一沓的,全是筹备成都大运会的工作材料。


这是成都乃至西部地区第一次承办大运会这种规格的国际大型体育赛事,谁也没有这种基础和经验。成都大运会执行委员会团队里,全是从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临时抽调来的。事情该怎么办,都得摸着石头过河。


这是一个重大而又复杂的任务。每一项看似简单的工作,拆解下来都是无数个具体问题。比如城市的氛围营造,可不是贴些海报、搞得“热热闹闹”就行。所有的大型国际赛事,越临近赛时,氛围营造工作就越重要。


倒计时咚咚地敲在大运会宣传部(开闭幕式部)团队每一个人的心里,场馆、大运村、主媒体中心和城市干道分别应该怎么布置,单是海报,贴在哪、贴多少、面积多大,都得细细考量。既要让运动员和市民感受到浓厚的大运会气氛,又要物尽其用,每一处都要规划妥当。一版方案就摞起了半米高,力气小点的人,差点抱不起来。


下班时间没了定数,一名工作人员晚上11点离开,觉得欣喜,因为她也曾在办公室见过凌晨3点的月亮。


在筹办成都大运会的各个单元中,这样的成长故事并不少见。奔忙在具体工作中的人们,撑起了一场大赛的落地。


成都市体育局副局长、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体育竞赛部(反兴奋剂部)专职副部长陈志说,“举办这么大型的国际赛事,有一些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是基于国际惯例和奥林匹克运动文化传承,和国际体育组织打交道的能力,达成一项协议,沟通过程中伴随着相互理解;第二是基于赛事版权的商务条款的协商和执行能力;第三是基于国际标准和国际规则的专业化的办赛能力。”他坦言,“其中,有一些需要我们努力去消化的东西。”


在不断的学习、摸索、总结中,成都大运会确定了“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和“绿色、节俭、必须”的办赛原则,将绿色低碳管理理念贯彻到成都大运会筹办、举办和赛后全过程。


理解起来并不难,但筹备工作事项繁杂,千头万绪。理念要落到实处,需要工作人员时时刻刻紧绷着弦。大到场馆改建,小到赛场上的一瓶水,都透着“绿色、节俭、必须”的原则。在场馆方面,能改的不建、能修的不换、能租的不买、能借的不租。49个大运场馆中仅有13个为新建,超过70%的场馆均为改建升级,建设中大力推广绿色节能措施,采购国家和地方绿色建材产品,并且所有设施均能实现赛后长期可持续使用。


苗峪源随手从桌上拿起一瓶矿泉水,比常见的矿泉水短一截,容量在300毫升左右。“赛场上,我们尽量都采用小瓶水,大瓶的喝不了就要浪费了。”他表示,“成都大运会是青年的盛会,而全球青年会聚之时,也是传播‘绿色、低碳’的绝佳契机。”合作品牌的筛选上,“绿色”也是必要门槛。他解释,在制定品牌合作清单时,针对预算刚需对应制定了市场开发行业规划和规模上限,将开发重点倾向绿色、低碳、智能的优质企业。赛事期间,纯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将成为承担大运会交通服务保障的主力。


经验和资源在筹备过程中累积,成都正在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大赛的打法。“我们第一次办大赛,锻炼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给城市留下了一批组织大型活动的人才。”陈志表示,“我们现在非常忙,但是忙过了大运会之后,再办一些综合性的运动会,我们就拥有了丰富的经验,可以驾驭得更好。”


这对成都而言尤为重要。2022年1月,《成都市赛事体系规划(2021-2035)》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由“立体多层的供给体系、聚集高效的时空分布体系、多元有序的组织运营体系、创新全面的管理体系、充满活力的市场体系、坚实有力的保障体系”组成的“六位一体”体育赛事体系。


图 | 2022年10月9日,四川成都,2022成都团体世乒赛男团决赛,中国3-0德国,卫冕夺冠。


规划阶段内,每一项国际赛事的举办,既是成都加速跻身“世界赛事名城”的重要机遇,也是对成都各项软硬实力和办赛人才的考验。


国际奥委会副主席、成都大运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于再清评价,举办大运会将为成都积累承办国际大赛的宝贵经验,对于成都办赛能力的提升是全方面的。


参与大运会筹办的人员是成都的底气之一。这是一笔珍贵的“无形资产”,一队素质过硬的“班底”,将在成都赛事名城的建设中持续发出光亮、贡献智慧。


在大运会执行委员会工作部,从场馆运行、大运村、后勤保障、交通保障、志愿者,到市场开发和活动策划、信息技术、市场和食品管理等各项事务,由9个部门负责,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


看着团队里年轻人不断成长,越来越游刃有余地处理各项工作,且不辞辛苦,陀螺似的轮转,苗峪源时常觉得佩服。他们并没有高额的回报,而是为一种责任感、一种使命感、一种想要为成都做些事情的情怀投身工作,展现出了一流团队的素质。他希望,这些经验能够在成都今后举办国际大赛、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中发挥更多作用。



PART 03

 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同住在锦江区沙河街道马家沟片区的丁叔叔没想到,成都大运会这场国际赛事会离他这么近,近到改变了他大半生活。


他曾为居住环境为难。门口是条“断头路”,车过不去主干道。要想过去,人要先绕过一条小路,再走过一座小桥。


只有解决群众生活中的现实困难,“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落到实处。近年来,成都持续推进民生保障工作,城市有机更新被作为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之一。举办大运会也是契机之一。


结合大运会赛事场馆周边环境整治工作,沙河街道马家沟片区以老旧院落改造、建筑立面风貌治理、周边道路整治提升为关键词,持续推进城市有机更新。


改造什么、如何改造,最重要的是居民的想法。一年多时间里,居民表决会开了无数次,沙河社区工作人员几乎天天往小区跑,收集民意、了解诉求。


要找出最大公约数的意见并不容易。每一项微小的决定,背后都是反复的沟通,上门解释也是常有的事。见面次数多了,哪个阿姨经常坐在哪里择菜,哪个阿姨傍晚喜欢干什么,社区工作人员都清楚,叔叔阿姨们见到他们亲热得很。也有人起初不理解,但眼见着问题一项项解决:小区外规划了新的停车位,楼墙外立面粉刷一新,路打通了,小区里还为老人、孩子等新建了多个活动中心。离开的老邻居,如今也搬回来了。


这处小区的变化,是成都“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理念的样本之一。相似的例子还有许多,2022年,在成都的努力下,80条“断头路”被打通,81个片区实现有机更新,高品质完成老旧院落改造项目601个,新开工蓉漂人才公园、芙蓉岛公园等“百个公园”示范工程。一项项数据背后,是实在的惠民、具体的变化。


图 | 成都兴隆湖天府绿道。


美好的变化仍在发生。市民们最需要什么,是民生工程的指向标。许多成都市民都注意到了一封公开信——《关于征集2023年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项目致全市人民的公开信》,面向广大市民征集“心头难”。


市民们最真实、最急迫的建议被转化为教育、医疗卫生、全龄友好社会营建、城市有机更新、品质社区创建、人才安居、文化旅游、全民健身、城市交通治理、生态惠民十大重点领域,30类民生事项,533个具体项目。


这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的愿望,也是成都定下的2023年工作任务。在公园城市品质社区创建领域,将实施老旧小区改造、老旧片区有机更新、安置房新建等项目114个,新启动片区有机更新项目20个,实施老旧院落改造616个,增设电梯1500台。在全民健身领域,将实施精品体育公园、运动健身设施提升等项目16个,建设社区运动角100个,持续做好运动场馆和设施向公众开放。


为高质量、高标准举办大运会,成都共新建、改造了包括东安湖体育公园在内的49个场馆,并全部投入运行,显著提升了全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2022年,成都成功举办2022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2022中国·成都绿道运动生活嘉年华、2022成都马拉松等多项重大体育赛事和首届中国(成都)生活体育大会,激发了社会活力。


效益不止于此。这些场馆由点到线,结合周边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提升,在全市多点开花,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市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赛事带来的附加红利。


大运会的专业场馆也是市民们健身的场地。《遇见“最美的运动”——2023年“爱成都·迎大运,做文明市民”全民健身专项行动方案》中,一项方案引起了市民们的特别注意。动态更新“大运场馆一场(馆)一策惠民开放清单”,并且面向市民免费发放10000张体育惠民运动券,引导市民走进大运场馆。此外,包括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高新体育中心、新都香城体育中心、简阳文体中心、青白江文体中心等大运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其中,在2022年,成都全市大运场馆已对外开放时长7.63万小时,免费或低收费开放509.48万人次,累计举办各类赛事727项。


一场大型国际综合赛事带来的不仅是城市知名度的提高,更是实际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的发展动力。


历史已经无数次验证过体育赛事的能量。奥运经济已经成为近3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独特现象。1964年,奥运会落地日本东京,使这座城市一跃成为世界焦点,直接拉动日本GDP由举办前的每年增长10.1%猛增至26.1%。1992年,奥运会让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从一个普通的中等城市转变为国际著名旅游城市,甚至推动西班牙经济走向复苏。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不仅极大提高了世界各国对澳大利亚的热情和期望值,更为其带来了高达87亿美元的海外投资。


北京、深圳举办大运会的经验,则提供了更具贴近性的参照。2001年北京举办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 政府直接投资为人民币3.25亿元, 但获得的直接及间接收益远远超过这一数字。国际大体联前主席乔治·基里安曾评价深圳大运会称,大运会不仅是深圳人民的成功,也是中国人民的成功,深圳通过举办大运会已经名扬四海,近万名运动员会把一个真实的中国告诉世界。


申办大运会前,成都市做过一项奥运经济的研究,发现一场奥运会将为举办地带来前后持续七年的关注度,包括赛前筹备四年、赛事当年以及赛后两年。关注将转化为发展机遇,一场奥运会对城市经济发展具有经济溢出效应,这意味着,奥运会的举办将在结束之后仍然持续地对经济产生影响。


“在赛事名城建设中,我们经常讲两句话,‘体育改变城市,运动改变生活’。”陈志解释,“大型国际赛事对于举办地而言是一个标志性的城市大事件,是一个难得的正向营销机会,它带来的增长效应远远超越了赛事及体育产业本身,投资、贸易、文化、旅游、通信、金融等产业都将大大获益。”



PART 04

 每个人都在尝试走向世界 



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人力资源部(志愿者部)收到过一封特殊的信件。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张稿纸,四四方方叠得工整。


写信的是一位近80岁的老人。他在电视新闻中看到成都大运会执委会正面向社会征集志愿者口号,连夜创作了三条,一字一字地誊写在稿纸上。他在信中说,“愚想,成都大事件每个市民都应出力,贵在参与。怀着对成都、对大运的感情,投稿几篇口号稿件,因不懂上网且家中也无电脑设备,只能书寄。”


信辗转交到了人力资源部(志愿者部)工作人员手里,老人不懂网上投稿,写了信、贴上邮票,寄到播出征集的电视台,再从电视台转到大运会执委会人力资源部(志愿者部)。看到信的当下,大运会执委会人力资源部(志愿者部)工作人员薛瑞觉得受到触动,“尽管过程不易,但老人仍旧愿意参与到大运会中,这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认可和支持。”


贵在参与,这既是成都市民面对大运会时的热情,也是一个城市的居民紧跟城市发展步伐,主动走向世界的态度。这些参与者中,既有赛会志愿者,也有城市各个角落的普通人。


根据赛事运行需要,大运会赛事前后,将有百万人次参与到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中。


在大运会场馆周边、公园绿道、商圈景点、交通枢纽等重要点位,将设置1000个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小站。赛时,小站将开展便民咨询、赛事推广、城市宣传三大类城市志愿服务。同时,秉持务实节俭原则,近七成小站将依托核酸小站、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工行网点、电信营业厅及地铁服务台等现有资源低成本融合改建,让志愿服务队能够就近就便参与到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中。


在城市志愿服务队招募过程中,市民们积极响应,彰显了这座城市的热情和温度。城市志愿服务队主要面向省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各具特色、行业鲜明的组织,以团队形式参与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伙伴计划”。薛瑞发觉,越临近赛事,市民们报名成为志愿者的意愿越强,“是一场双向奔赴”。


距离大运会开幕时间越来越近,城市志愿服务小站的打造和志愿服务队伍组建在加速进行,他们的工作仍旧繁忙,但成就感冲淡了疲惫,愈发激起了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相对一场盛大的国际赛事而言,志愿者做的工作是微小的,每个人只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运转,像一颗颗螺丝钉。但是正是一个个志愿者的努力,让这场盛会更加圆满,让成都以更好的面貌展现在世界面前。”一名志愿者女孩有时会想象大运会开幕的那天,她觉得这份闪耀中也有自己的一份力。


许多人都怀揣着这样的愿望,在城市的各个地方,以自己的力量参与到成都世界赛事名城的建设中。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魏立韫2022年10月开始在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志愿服务,半年时间里,她对每项交到自己手里的工作都认真负责。


在成都市温江区岷江村,一群农村妇女聚到一起学习英语——听老师讲课、合唱英文歌、打卡手机背单词,4年来从未间断。她们有一个朴素的想法,希望与来村里的外国游客面对面直接交流,不依赖翻译软件。


在成都市泡桐树小学,小学生魏煜沛早早提前开始苦练英语口语,希望遇到外国客人时,能用流利的英语讲述成都和中国的精彩故事,“讲一讲我们的美食文化”。


不只是大运会,志愿服务的精神正在城市各处闪耀。在“文明兴蓉”小程序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善意:超过340万市民成为志愿者,他们牵着孩子的手、捡起路边的垃圾,为医院就诊的老人提供引导,或者帮留守的儿童和老人理个发,尽己所能,分享温暖,微光集聚起来,足以照亮来到成都的每个人。


愿望也可能表现在更细小的变化上。路边的涂鸦或是井盖上的绘画,每一处都体现着人们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随着赛事举办的开放,2023年成都各类体育赛事将呈现出井喷的态势。除了大运会,成都还将举办国际性赛事20多项,包括世界体育舞蹈节、“熊猫杯”国际青年足球锦标赛等多项市民喜闻乐见的单项体育赛事都将恢复。除此之外,在成都举行的国际赛事包括自行车、台球、漂流、篮球3×3等项目。各项赛事将从年初一直持续到年末。


盛大的赛事终会结束,但人们相信,共同经历了成都大运会这场城市的大事件,“世界赛事名城,人人参与”的火把将永远闪耀在城市精神中。



 推荐阅读 


大运成都:拥抱世界,成就梦想

古都正青春 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活力

成都大运会,为梦想全力冲刺

🤩探营:大运会里藏着哪些“绿色”黑科技?

青春大Party,成都奔向世界


·END·




  来源:凤凰WEEKLY   

编辑 | 张   浩

校对 | 李燕霞

审核 | 冯兰钦



动动手指

把成都大运会“设为星标”



 FIND OUT MORE 


如何节俭办赛?成都这样作答


免费!31门“迎大运”课程、近1000个名额等你来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